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网络小说
作者:晓屿
作者授权
二十二、 提 前 召 开 毕 业 晚 会
八三年春节后的新学期,是七九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四月初就考试完毕。接下来是一个月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
“五一节”刚过,学生们的心似乎松散了。他们现在关心的只是毕业分配。毕业分配方案还没下来,大家心慌慌的,不知自己未来身在何处?
七九级同七七级、七八级有所不同。七七级、七八级有不少“老三届”的学生,且不少属已婚。国家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可能考虑了这个因素。所以,分配的大原则是:哪个省、市来的,就回哪个省、市去。
七九级不同于前两届的是:七九级入学时都要求未婚,年龄限制在二十五周岁以内,个别优秀的放宽至二十八岁。鉴于这一点,大家推测分配方案可能有变。“文革”十年,人材断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材,老、少、边穷地区也需要人材。
作为学生,从有利于自己个人的发展来看,都希望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去,毕竟好地方提供的机遇和选择的空间要多一些。毕业分配也是一次机遇,甚至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点。一些同学还认为:将来成龙成凤、成鸡成虾在这一瞬间就注定了。
于是,围绕毕业分配,大家议论纷纷。
丰宁从同学议论中听出了一些不和谐之音,听出了一些有损同学情谊之音。他表面上不置可否,内心开始变得沉重。他担心四年大学建立起来的同学情谊,会受到影响;担心这个曾经由一种机遇组合起来的集体,会因此涣散。
丰宁——中文系七九级一班的班长找到团支书龙力山商量,是不是将本班的毕业晚会提前,龙力山有过这种想法。于是二人当即决定星期六晚上举行毕业晚会。
他俩找来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将这一决定告诉大家,同时向大家提出要求:所有的干部必须尽全力将这次晚会开成功,不得在会上流露与晚会气氛不谐调的情绪和情感。这个集体必须善始善终。
于是,大家商量了具体的作法及程序,下去宣传、准备去了。
星期六的毕业晚会如期举行。同学们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进入晚会会场——中文系一百多人上大课的教室。教室的四周围了一圈连体桌椅,多余的连体桌椅搬到走廊上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晚会定于七点半开始,可是大家都来得特别早。吃了晚饭就到教室来了。彼此之间交谈着,看得出来,大家的情绪中有激动,有惜别,也有冲动,有淡漠。
团支书龙力山主持晚会。时间到了,他宣布晚会开始,先由班长讲话。
丰宁面对情绪复杂的全班同学,心里的感受难以言表,但他还是镇定地说起了道别话:
“今天,我们中文系七九级一班的同学在这里举行毕业晚会,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各自奔向新的工作岗位了。四年同窗,我们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分手,今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也许因为种种因素,我们之中有的人会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
“四年同窗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历史上,每一个人的心灵上都将永远与这个集体有关。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思考;在这里,我们走向成熟;在这里,我们朝夕相处、互相帮助。校园里留下了我们快乐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教学楼、图书馆、寝室、食堂四点一线上留下了我们密密的脚印;校园里的每一条路上都留下了我们的印迹。但愿我们的印迹从这里出发,通往祖国各地。每一个人的身后都留下一串闪光的足印。四年相处中,尽管同学之中有一些小的矛盾,但我们总体相处是好的。让我们在这里再一次将彼此的手握在一起,祝愿每一个人顺利、平安!”
说着,他将自己的两只手握在一起。大家被他的话所感染,热烈地鼓起了掌。
掌声停息后,龙力山端着一个盘子说:“现在同学之间互赠礼物。”
大家欣喜地期待着,不知自己将得到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全班每一个同学都买了一件礼物交到主持人那里。班委和团支部干部将礼物编了号。将编号写在小纸条上,将纸条捏成团,放在盘子里,让大家以拈阉的方式得到礼物。
现在龙力山端着盘子挨个让坐在座位上同学拈纸团。
大家高兴地依次拈着纸团,拈到纸团的同学急忙展开,念出编号,然后到讲台前柯霞和宋为民那里去领取礼物。
接到礼物的同学都非常高兴,因为这礼物既是预料之中的又是预料之外的。说是预料之中,是说大家都知道自己将得到一件礼物;说是预料之外,是说每一个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将得到一件什么礼物。班委和团支部交待同学们买礼物时要各自保密,交上去的礼物不能写送礼者的名字,但可以写一句美好的祝词。
龚学山在女同学中算是先拈到纸团的。她的纸团是11号。她到讲台处领到礼品一看,是一个造型精致的花瓶,只有半个手掌大小,花瓶里插着一小束绢花,花中插着一张纸条。龚学山展开纸条,一行漂亮的仿宋字印入眼帘:“只要努力,不论在哪里,成功都会伴随着你。”
龚学山很高兴,回到她的座位上。
龚学山旁边是米莉莎。米莉莎从龙力山手中的托盘中拈起纸团,12号,她向领礼品处走去。柯霞递给她一匹马,马鞍上用绳拴了一张纸条,她的心咚咚跳着,不知会是什么样的留言。
她回到座位上,龚学山兴致勃勃地凑过来说:“米莉莎,看看你的。”
米莉莎在期待中展开纸条和龚学山一起看着:“你会像千里马一样奔腾,勇敢地正视前方,不要畏惧脚下的障碍。”
龚学山高兴地拍着米莉莎的肩“会的,会的,一定会的。”
米莉莎看着这句祝词,感动得说不出话,视线一下就模糊了。她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将纸条折好,又重新将纸条拴在马鞍上,仔细地打量起这匹马来。
这匹马和龚学山那个花瓶是一样的质量——陶瓷上釉。只是颜色不一样。花瓶是玉绿色,像出土文物,古雅、小巧;奔马是暗红色,有排球大小,马头高昂,给人催马前进的感觉。
米莉莎喜欢这奔马,也喜欢这句祝词,她久久地打量着它……
旁边嘻嘻哈哈的笑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和大家一起看别人去了。
郁小明拿着一个孩子带的腕环,环上有几个小小的金属铃铛。郁小明一摇,腕环发出清脆的响声。
身旁的罗勇拿过来摇了摇,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对郁小明说:“很好,怎么这么巧。你是一条好汉,若干年后会再添一条好汉。”最后一句又添了另一种含义。显然,这句话隐含着下一代了。
郁小明淡淡地笑了笑,他知道罗勇指的是什么。这是在称赞他自愿申请到西藏去。几天前,他正式向系里递交了书面申请。同学中有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认为他是一时冲动。但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冲动的年龄。
罗勇得到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笔记本上用漂亮的毛笔小楷写着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罗勇想:这句赠言赠得好,我一定要实现我的理想,做一个导演。今年我考研成绩不错,不知能不能录取。如没被录取,我还会继续考。
张鹏鹏嘻嘻哈哈地使劲拍着一个儿童玩的花皮球从领礼品处回来。他太高,不使劲。担心皮球跳不到应有的高度。他那笑得弯月亮似的眼睛里流露出纯真,嘴里叫着:“看来这球是跟定我了,走到哪里就得打到哪里。”这意思是,他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毕业后足球也会跟着他走。
他蹦蹦跳跳的拍着球回到座位处,展开纸条大声念道:“勇往直前!”念完,他抬起头,环顾四周,好像是要找出送这小东西的人。大家望着他笑。他又补充说:“好,好,我一定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算是对赠礼人,也算是对大家的答复。
……
大家彼此欣赏着获得的礼品和赠言,回味着赠言的寓意,气氛变得轻松、和睦。
赠礼结束,龙力山宣布下一个议程是自由表演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事先准备好的男声四重唱。表演者:龙力山、胡广隆、钟明禅、李进。歌曲: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这本是一首意大利反法西斯歌曲,也是献给意大利游击队的歌曲,后被引用为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 再见吧 再见吧
一天早晨 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呀 快带我走吧
啊朋友再见吧 再见吧 再见吧
游击队呀 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
啊朋友再见吧 再见吧 再见吧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四个人各唱各的声部,配合默契,一听就知道是精心排练过的。
唱到后来,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加入了进来,边唱边拍手,情绪热烈。
第二个节目是胡广隆的独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是他的保留节目。每次班里搞活动,他必定以这首歌献给大家。他这个生长在万山丛中的农村青年,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情有独钟。今天在唱这首歌之前,他充满感情地说了一句话:“我最向往祖国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绿色的像毡子一样的大草原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有人笑他:“那你干脆到草原上去算了。”
“如果有名额,我一定会去的。”胡广隆真诚地回答。
胡广隆投入到自己的歌唱中去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他唱得那么动情,唱得那么投入。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对草原的那份真情,看到他心灵的向往……
像以往一样,他一唱完,大家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以他的执着,以他的质朴打动着同学们。
下一个该女生了。龚学山和张恒来了一段少数民族舞蹈。龚学山的动作规范,她是校宣传队的,张恒的动作民族味更浓。
有人建议钟明禅和柯霞来一个二重唱。唱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建议着……
钟明禅和柯霞走到会场中间,小声商量了两句。钟明禅对大家说:“那就唱《康定情歌》吧。”
大家鼓起掌来。于是,欢畅、清丽的四川民歌在教室里响起。
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
康定溜溜的城哟
……
这首歌,他俩自己作了处理,处理成男女对唱、混合唱。
柯霞的民歌嗓子对上钟明禅略带美声的唱法,让这首歌把川西的民间风味,山川的秀丽风光都表现出来了。
接下来,李松林自告奋勇来了一段现代舞,大家对他的现代舞直接给予赞赏。他自选了一首节奏感强的现代西方乐曲,动作随性,肢体动作与步伐同步,注重四肢、腰与身体的配合,注重自娱自乐。舞动中,身体各部分的关节灵活自如,柔软自如,就像没有骨头,给人以柔软的美,肢体扭动协调的美,蛇型动感的美。他的个人摇摆舞蹈以特殊美、特殊的情趣吸引着大家。
……
节目在延续。丰宁看着大家的表演,为整体气氛的和谐感到欣慰。
看着气氛已趋于平静,节目也表演得差不多了,丰宁对龙力山说了几句什么,龙力山在一个节目完了以后宣布:“节目表演告一段落,下面舞会开始,希望全体同学都上。”
于是会场上的录放机里放起了舞曲,喜欢跳舞的同学跳起舞来。米莉莎不爱跳,她站起身走到录放机旁。承下了换磁带的任务。
欢快的舞曲和同学们旋转的舞步再一次将大家的情绪引向和谐。
新的一曲开始了,李进来到宋为民身边,请宋为民进入“舞池”。宋为民站起身和李进来到教室中间,二人的手接触到一起,彼此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不同寻常。
宋为民突然感觉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白马王子”就在眼前,顿时觉得热血冲上了头顶,脸唰地一下红了。
李进很久以来就一直暗恋着宋为民。他喜欢她的活泼,喜欢她的娇小,喜欢她的开朗,喜欢她的大方,喜欢她的无拘无束。李进觉得和她在一起,自己的身心获得一种解放。李进知道,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都认为自己随便、大度、幽默,还有点不拘小节。其实他是最拘小节的。他的内向,他的忧郁,他的自我约束,没有人知道。
当李进感觉到宋为民的情绪时,一刹那间,两颗互相爱恋的心交融到一起。爱的激流像洪水决堤一样,迅速弥漫了全身的每一根血管和神经。真正的爱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他们互相沉浸在爱与被爱中,彼此温暖的手将爱的暧流传达给对方。
宋为民不敢看李进的脸,娇小的她垂着眼帘看着李进的胸膛,高出宋为民一个头的李进垂着眼看着宋为民,他看不够她,脚下随着音乐的节奏移动着……此时的音乐成了他俩彼此相爱的催化剂,动人心菲的乐曲让人的心缠绵悱恻……
此首舞曲终了,李进还在看着宋为民。一瞬间,他感觉到什么,往四周一看,跳舞的同学在往边上走。他回过神来,察觉到自己的失态,忙往边上推了一下宋为民,二人回到座位上。
李进也从幻想中回到现实。理智让他很快冷静下来。他对宋为民说:“你的留言薄带来没有?”
宋为民抬眼看到李进平静的目光,心中顿感怅然和失落。她多么希望乐曲永不终止,她愿意这样永远跳下去。她轻轻地回答:“带来了。”
李进说:“拿来,我给你留言。”
宋为民从座位的抽屉里拿出留言薄递给李进。李进从衬衣口袋里抽出钢笔,翻开留言薄上新的一页,唰唰唰地写起来。宋为民坐在一边想着心事,没有看。待李进写完递给她时,她才埋头看起来:
录徐自摩诗以赠别
再 别 康 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艳影,
在我的心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里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宋为民一看是徐志摩的诗,尽管自己熟悉得能够背诵,还是迅速认真地流览了一遍,见第一小节和最后两节加上了着重号,她很快明白他们之间不会再有什么了,也明白了他对她那潜藏的爱。而她却不能割舍这片柔情,她要失去理智了,看诗的眼睛模糊了。又一首舞曲响起,要命的是,这轻柔的舞曲成了她悲伤心情的注脚。她迅速将留言薄合上,放进抽屉里。然后,谁也不看,垂着头离开了教室。在走向门口时,她尽力使自己的脚步和平时一样。
李进见宋为民出去了,他知道为什么。他自己也沮丧极了,但脸上尽力表现出平静。他没有心思再跳舞,头脑麻木地在那里坐了一会儿,忽地想起自己也有一些事情要做,譬如留言什么的。于是站起身向录放机旁的米莉莎走去。
他在米莉莎身边坐下:“米莉莎,你的留言薄带来了吗?”
米莉莎见李进问她要留言薄,微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了本子,递给李进。在李进面前,她从来就没有心理戒备。
在李进眼里,大学四年,米莉莎是他难得的朋友。她坦荡、温和而又单纯,就是太弱小。他多么希望她能够变得坚强,多么希望她能够抬起头勇敢地正视一切。在她需要支柱的时候,只要他在她身边,他会毫不吝惜自己的力量的。
他接过米莉莎递过来的留言薄,翻开留言薄写起来,他尽量把字写得大些:
记住我们的友谊,我永远是你的朋友!
李进留于大学毕业晚会上。
写完将本子还给米莉莎。米莉莎看了李进的留言,一种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李进把自己看着他永远的朋友,她感到莫大的欣慰。她为有李进这样的朋友而感到庆幸。可是,面对李进,她不知该说什么。停了一会儿,她才说:“谢谢你,我很高兴。”
李进急忙递过自己的留言薄说:“你不给我留点什么吗?”
米莉莎这才想起自己应该做的事,马上接过来:“哦,当然。”
她想了想,提起了笔:
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兼同学而感到万分荣幸。在你身上,我发现了生活的轻松和愉快。你带给我的实际内涵,也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厚重,有多宽广,有多深远……
谢谢你!
米莉莎留于大学毕业晚会上
李进接过本子看了米莉莎的留言,惊喜地发现了米莉莎身上潜在的变化。同时也为自己真的给米莉莎带去了影响而高兴,更为米莉莎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而宽慰。他知道,这个外表仍然不爱自我表现的米莉莎开始走向新的境界了。
此时,李进的心情轻松多了。
教室里舞曲在响着,同学们彼此在交换着留言薄……
宋为民走出教室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急忙小跑几步冲出教学楼,一拐弯跑向教学楼后面的小树林中。
月光静静地照着校园,小树林中的地上留下了斑驳的树影。地上的青草软软的,一些夏虫藏在草丛里啾啾地鸣叫。
宋为民跑进树林里的草丛,惊动了夏虫,虫子停止了鸣叫,一会儿,见没有什么动静,夏虫又叫开了……
宋为民双手捂着脸,泪水不停地往外涌,源源不断的泪水从指缝间往外流。她不懂这是为什么。对于李进,她一直朦朦胧胧地有一种感觉,有一种期待。什么感觉,什么期待,自己从没仔细想过。在李进和他的第一个女友中断关系的两年时间里,自己为什么忽略他的存在,忽略自己的感受,忽略他面对她时眼里不时闪现的忧伤……
啊,爱是一种朦胧中的期待,是一种需要认真领会的心灵上的交融。急躁的寻觅在这里常常成为两颗心灵的隔板,当隔板去掉时,最宝贵的时光已经远去……
可是,现在并不晚啊!李进,你为什么要沉默,宋为民难受得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她这一走,惊动了夏虫,她周围的夏虫不叫了。她想起刚才留言薄上的诗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她蹲下身,用手拨着草,就着月光想找出一只虫子,心中恨恨道:“你们这些虫子是干什么的?怎么真的都为他沉默?谁来为我悲鸣?”
啊,李进,你为什么要“悄悄的”走了,你什么也没有对我说呀?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为什么不带走?你是可以带走的呀!你这是怯懦!你这是逃避!
啊,我呢?我怎么办?都怪我呀,我为什么没有认真去体会爱?爱不是风风火火的,不是概念似的。什么“果断”,什么“幽默”,什么“箫洒”,什么“主见”,都是强加上去的。我带着这些概念走入了误区。生活不是小说,不是童话。在我不经意中,爱在我身边逗留、徘徊,当我猛然发现它时,它已经远去了……
她眼前不断出现李进跳舞时的眼神、情绪,出现李进舞曲终了时瞬间的失态,出现李进平静地向她要留言薄的神情。她的情绪一会儿激动,一会儿绝望。哦,李进不会再来了。她知道他,他扼杀了自己的爱。他是他妈妈教育出来的好孩子。她恨自己,甚至突然恨这月光映照下的小树林。这里月光透过树缝照在地上,似清爽又不清爽,给人朦胧和捉摸不定的感觉。她和李进之间的爱不就是这样的么。她气得冲出了小树林。
教学楼里的音乐声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整幢大楼没有了灯光,没有了人声,大家都散了。是的,一切都该结束了,无论是开始的,还是没有开始的;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该结束了。一切都在悄悄的、静谧中结束了。
啊,悄悄地,我也该走了……
(未完待续)
小说曾发在“榕树下”网站,“小说网”网站
《冶炼》网络小说(一)《冶炼》(二、我们十八岁)《冶炼》(三、温柔敦厚)
《冶炼》(八、爱情的寻觅)《冶炼》(九、求索)《冶炼》(十、匀 泉)
《冶炼》(十九、暑期采风[1]) 《冶炼》(十九、暑期采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