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十八、“冲出亚洲”)网络小说(晓屿)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25-07-05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网络小说

                                  

                       作者:晓屿


                        作者授权


                    十八、“冲 出 亚 洲”



一九八二年的红五月又要来临了。七七级的同学春季就离开了学校,七八级的同学也面临着毕业分配,不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组织工作由七九级当主力了。

南方大学中文系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校歌咏比赛的冠军,理所当然是中文系的。为赢得中文系的冠军,中文系学生会主席丰宁、学生会文娱部长龙力山及几个有关人员已开了一次碰头会,商量有关事宜。

歌咏比赛的通知下来了,中文系七九级几个学生会成员看了学校发的通知,顿时感到了形势的严峻。

学校规定,这次歌咏比赛不以系为单位,而以班为单位。比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由各系的班级自行比赛,评出第一名;第二轮各系的第一名代表本系参加全校的比赛

丰宁和龙力山等人一下感到了压力。分班参赛意味着中文系人多的优势失去了一多半,而分班参赛又分散了力量,如果大家都不去争夺冠军,冠军就保不住了。当然,如果大家都去争夺冠军,倒是一件好事。

丰宁和龙力山商讨了这个问题,最后决定召开一次中文系学生会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七九级、八0级、八一级的所有学生会成员,各班班长和文娱委员。

星期三下午,中文系学生会扩大会议在学生会办公室召开。丰宁在这次会上提出:一定要把这次歌咏比赛搞好,每个班都要尽全力,无论哪一个班得到系上的第一名,必须保证把院里的冠军夺回来,这是关系到中文系的荣誉问题。各班下去后开始做歌咏比赛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尽力把这次活动搞好。

最后,丰宁又对三个年级的学生会成员作了要求,学生会成员必须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他和龙力山会随时了解各年级、各班的情况。

龙力山又对歌咏比赛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要求。提出每个班都要有竞争意识,水涨才能船高,竞争才能争出质量。每个班都要配合学生会工作,把这次活动搞好。

散会后,丰宁和龙力山对自己在会上斩钉截铁似的话语感到有些好笑。因为说是检查,毕竟要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且学生会的管理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搞好这次活动要靠大家的努力。但是不这样强调,系上的冠军就保不住。现在,人想到了一点上,就是应该把自己这个班的演唱搞好,到系上去争第一。于是,人对一些具体的事项作了商议。

第二天,第二节课的课间二十分钟,一班班长丰宁叫大家在教室里暂停几分钟。他向全班同学正式宣布了参加歌咏比赛的消息。谈到参赛歌曲时说:“学校规定每个班演唱两首歌曲,一首指定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首自选歌曲。我们班的自选歌曲还未定,大家可以建议。这次参赛,我们要争取搞得最好。这第一步,我们也来个‘冲出亚洲’,即冲到系里;第二步是——”

班长话没说完,大家嘻嘻哈哈地接口说“走向世界”,“冲到学校”,“夺个第一”,“拿第一”……

这前半句“走向世界”,说得那么整齐,后半句就各说各的。

全班同学一听前半句说得那么整齐,笑得更欢了。班长和龙力山也笑了,他俩的笑中有一丝宽慰。

班长用手示意大家再听他说两句:“既然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我们就要齐心协力,一定把这次活动搞好,一定拿个第一。”

班上同学在议论:拿个第一也许不成问题。中文系的力量分散了,其他系的力量一样的分散了。现在看来威胁最大的是音乐系。但他们也有劣势,他们合起来的人没有中文系多。分散开来,各班的实力更不及中文系。合唱缺少了气势,再优美的嗓子也不能弥补。

大家在议论,这一首自选歌曲选什么,得好好斟酌,它关系到是否夺魁的问题。

……

这天下午四点过,柯霞到系里取回了报纸信件,罗勇、李松林、张鹏鹏、郁小明早已等在了教室。

柯霞一到,他们接过报纸翻阅起来。

罗勇拿着一张报纸眼睛一亮,咦,这里有首歌,歌名富有诗意,《在希望的田野上》。再仔细看歌词:

“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歌词写得真美,一片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再往下看: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民的劳动中变样。……”

哦,在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上倾注了美好的理想,歌词给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高尚情怀。

看看曲调怎样?罗勇哼唱起来……

听见他的哼唱,旁边的丰宁和龙力山条件反射似地警觉起来。龙力山连忙凑过来:“你唱什么?”

罗勇点点头,示意报纸上的歌曲。

龙力山一看,《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名好美。于是和罗勇一起哼着曲谱。

一遍下来,二人不约而同地说:“就这首歌,定了!”

班长和教室里的同学已经凑过来了。罗勇说着自己的看法:“这首歌曲调优美、清新,歌词描写的意境非常好,而且语词漂亮。这首歌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进行搭配,无论是形式还是意境都非常合适。对了,这乐曲表现出中国的民族风格,柯霞的嗓子正好适合领唱这首歌。领唱合唱一配合,效果肯定好。”

柯霞在旁边,表示同意。

龙力山想,这罗勇完全和我想到了一起。不过,合唱得有声部,我得写点曲来配上声部才能体现合唱的气势。

这时,班长拍了一下龙力山的肩:‘龙力山,你不是有音乐细胞吗?你这音乐学院的料子,差一点儿我们就不能成为同窗。怎么样?你给这首歌配上声部,让它为我们‘冲出亚洲’增点彩。”

龙力山微笑了一下:“试试吧。”

龙力山曾经告诉班长,他七八年报考音乐学院作曲系,参加复试后落榜了。真没想到,自己的音乐知识今天派上了用场。

当天晚自习,龙力山就将声部配出来了。

没想到,很快有了更好的办法。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学校的广播照例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随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每周一歌。这天的每周一歌竟然是合唱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龙力山和班长丰宁欣喜地竖起耳朵听,效果太好了。声部配得非常好。一曲终了,龙力山凭记忆,大概记下了声部曲谱。接下来的两天,龙力山又专门听这首歌曲,把声部曲谱全部记了下来。

这下班上的参赛歌曲全部到位,龙力山和丰宁充满信心。

训练抽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宋为民被抽出来作指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学校指定的歌曲由柯霞和钟明禅领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柯霞领唱。训练工作由龙力山负责,他在两首歌曲的前面都配上了朗诵词。每次训练时他指挥大家把握歌曲的内涵,合理使用演唱技巧。大家训练兴致很高。

李进、龙力山和另四个同学组成了小乐队。

系里比赛的时间临近了,一班的训练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七九级的辅导员不时到三个班看其排练。他对三个班的排练工作比较满意。看来系上的第一名将在这三个班里产生。

 

辅导员在一班发现了不合谐。

这不合谐是系里领导早就给他指出过的。而他则认为这属个人爱好,不便干涉。为此,系领导曾批评过他,责怪他学生工作没做好。这次看来他不出面不行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必定影响中文系在学校夺魁。这次学校评定比赛成绩的十项标准中,服装和精神面貌两项是考察班集体的重要项目,自己怎么忽略了。明天系里就要比赛了得赶快采取行动,他急忙请丰宁通知罗勇和李松林下午两点到系学生会办公室。

下午,罗勇和李松林准时到达系学生会办公室,一进门,他们发现辅导员已经在等他们了。

辅导员见两人进来,就叫他俩坐下。二人随便坐下了。

辅导员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罗勇、李松林,你二人的长发这次得忍痛割爱了。明天系里就要比赛,仪表、服装都要记入总分,长发留起肯定不好。”

“什么不好?是不是因为和大家不一样?”罗勇一听辅导员的话,马上语气生硬地反驳。

“也许是和大家不一样吧。你们留着长发参赛,班上肯定要被扣分。还是剪了吧!”辅导员耐心地说。

“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个样。我不剪。”罗勇硬着脖子说。

李松林这时用轻松的口吻说:“我觉得这长发好啊,既潇洒,又飘逸。唉,有些人就是欣赏不来。哦,我自我感觉良好,不想听别人的指挥。”

辅导员见二人态度抵触,改变了说话的角度:“你们总该替集体着想吧。我看你们班上的训练情况很好,完全有可能得第一名。比赛中衣着、仪表、精神面貌要计入总分。你们这样上台,总分肯定被扣。你们总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仪表而使全班的积极性受损吧!?”

“什么仪表、衣着?不就是要求整齐划一,刻板机械吗?一点也不讲究别致、生气勃勃。这种审美观是对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的压抑和扼杀!”罗勇一口气冲出这些话。

辅导员一听:“哟,你提到审美观来看吗?古希腊的哲学家不就是认为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吗?你看你二人的发式在队列里就是不合谐。不合谐就肯定要扣分。”

“可也有人说错杂产生美,变化产生美。还专门以人的头发为例进行说明。”罗勇又说。

辅导员不想同他们讨论下去,他只有一个目的:说服二人去掉长发。于是让步说:“就算你们是对的,你们能不能暂时牺牲一点个人的利益,来寻求整体的统一呢?”

李松林看着辅导员,口气硬朗地说:“我没钱理发。”

辅导员一听,发现了一个缺口,急忙从身上摸出两张一元一张的人民币递给二人:“拿去吧,现在就去理发店理发,明天系上就要比赛了。”

罗勇不接,李松林伸手接过钱,拉上罗勇:“走吧,走吧,别阐述你那审美观了。再做一次‘听话的乖孩子’吧!”

出得门来,李松林又对罗勇说:“得了,最后一次,怎样?你看他也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然后又看看手中的钱,再对罗勇说:“理发每人只需三角五分钱,咱俩还赚了。”

罗勇没有说话。

两人来到学校理发店,罗勇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理发师说:“推光!”

李松林一听,哈哈大笑:“真是太绝妙了。对,我也一样推光。到时台上的灯光照耀着我俩的头,我们给它来个反射,彼此辉映,灿烂夺目。”

中年理发师看着面前这两个学生,迟疑了一会儿,拿起了推子……

 

学校的大礼堂即将举行中文系的歌咏比赛。

大礼堂所有的正门、侧门大开。

礼堂里的坐位除第一排外,按年级由低到高地往后排。

81级、80级、79级、78级。

前三个年级的同学已经全部到位,坐在自己的坐位上。

78级的坐位没有坐满,不少同学去作他们毕业前的准备事宜了。在坐的是关注比赛的同学。

其后空着的坐位上坐着的都是外系的同学,还有一些关注学生歌咏比赛的校内其他人员。

大礼堂所有的人,此时在歌咏比赛开始前,虽有人在交头接耳的议论,但从情绪上来说保持着正式的,端庄的姿态。

台下第一排照例坐着系里的多位领导以及学校的个别领导,还有评委。

评委由几方面的人员构成:校学生会的成员,个别七八级中文系的学生会成员(其中有刘欣欣、易之宇及其他人员),中文系的几个领导和教师。此时评委们也已在台下的第一排就坐,神情比较严肃,准备行使他们的职权。

 

男、女报幕员早已准备就绪,男报幕员穿着蓝色的西装,女报幕员穿着红色的连衣裙,他俩从舞台的左边走到舞台中间的麦克风前,就这次红五月歌咏比赛作简短的致辞。

大红丝绒幕布的后面,中文系七九级一班的队型已经排好。今天第一个演唱的是他们,他们得来个开场红。

男、女报幕员简短的致辞结束,女报幕员节目预报的清脆悦耳的声音结束,二人转身向舞台左边内侧走去,大红丝绒幕布徐徐拉开。

幕布刚一开全,台下爆发出哄堂大笑。

只见女生后面第一排男生的两端出现了白色的头顶。这两个白亮亮的光头在一片黑色的头顶中显得那样醒目。

舞台角灯和顶灯投射到这班学生身上,从台下看去,那两个光头在灯光中闪闪发亮。

台下学生爆发的哄笑声使比赛的气氛显得不那么严肃了。

系里的主要领导愠怒地看着这两个学生。

稍许,系领导又转头看向坐在旁边不远的七九级辅导员。七九级辅导员面对台上的学生,但他已感到系领导投到他脸上责备的目光。他心中为难极了,脸上不由自主地显出了尴尬的神色。

台下的笑声没有影响台上学生的情绪,他们认真地非常投入地继续自己的演唱。

合唱队伍四十三个人,分成四排站在木制阶梯上。木制阶梯照例盖上了红色的地毯式盖布。

六人乐队、四人指挥。

为了队伍的排列视觉效果,人与人的间距稍有距离,每一排的人与前一排是错开的,后排的人站在前一排两人之间的空位,这样一来,四排人数排列队伍宽些,高矮也作了调整,中间高,两头低。

第一首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钟明禅和柯霞的领唱配合得非常好,全班同学的合唱精神饱满,效果极佳。

第二首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独唱的优雅和合唱的辉宏配合得恰到好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歌曲的演唱处理来看,第一首高亢、饱满、有力。

第二首抒情、优雅、富有起伏感。特别是在柯霞领唱时,四排队型交错左右移动,使得中间高、两头低的四排队列像海浪一样跌宕起伏。这队形和利用舞台设施投射到背景上的绿色田野的彩色美丽画面构成了一副别开生面的场景。

服装上也有讲究,男同学一式的白衬衣,蓝长裤,每人扣得整齐的领口上别着一个大红的西式领结。

女生上身全部身着统一的粉红花格女短袖,下穿鲜艳的各不相同的花裙子。裙子扎在衣服外面。脚穿统一的白色塑料凉鞋,白色丝光短袜。个个显得精神饱满,充满青春活力。

指挥宋为民,乍一看,似乎让人有点遗憾——矮了一点。但让人意外的是,她居然那么像一个专业的指挥,只见她手中拿着一根专业的不锈钢指挥棍,娴熟地在空中舞着,让人认为她是受过专业训练。

系上的主要领导看着这一切,紧绷的脸渐渐松开了,到后来还现出了满意的微笑:这班学生作了很大的努力,真的具有“冲出亚洲”的气势。他早已听说了一班同学的口号。

辅导员看着台上的表演,转头看了一眼露出满意神色的系主要领导,心里松了一口气。但他心中又升起了遗憾:这两个“叛逆者”已经使一班失去了参加院里决赛的资格。

七九级一班的演唱结束了,接下来是二班、三班、八0级、八一级各班的演唱。中文系每个年级都是三个班。

歌咏比赛结束时,总结演唱的情况,七九级三个班表演都不错,比八0级和八一级的实力强。

整个中文系的排名情况是前三名由七九级囊括了。第一名二班,第二名一班,第三名三班。

二班和一班选的歌是一样的,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班上的男女声领唱也不错,只是女生的声音没有民歌嗓子的柯霞亮丽。

一班的队形、服装得了满分。

这种队形和服装的安排是丰宁、龙力山、罗勇、李进在寝室里商定的。

罗勇认为,这种内容的歌曲演唱,应该配备红色。红色鲜亮、热情、使人振奋。而且红色的舞台效果特别明显。当时曾有几个男同学反对用大红色的领结,说大红色太俗气。罗勇坚持己见,还以内行的口吻宣称在舞台设计和安排方面,别人不能与他抗衡。而班长、龙力山和李进也支持他的建议。

结果大红领结是女同学买了大红缎料请街上做西服出名的师傅特制的。

宋为民的不锈钢指挥棍来自他爸爸那里。演唱前一个星期天,她回了一趟家,把他爸爸——曾是工厂宣传队队长兼乐队指挥的指挥棍拿来了。宋为民回寝室说,她爸爸笑她想当南郭,从未摆弄过指挥棍竟然想装样子唬弄人。爸爸说笑之后,又教给了她一点用指挥棍指挥合唱的基本要领。她说她小时常看她爸爸组织排练节目,所以拿起指挥棍没觉得有什么别扭。因为这样,演出时在众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指挥们面前,她就显得特别突出。她的指挥也得了高分。

一班屈居第二,没能冲入决赛圈。奇怪的是,一班的同学没有一个埋怨罗勇和李松林。他们恨恨地说:哼,这次让二班拣了便宜,算他们走运。要是他们不把院里的第一名拿回来,我们就找他们算帐。

进入决赛的二班,为了在校决赛中夺冠,学生们自己出钱,专门统一定制了服装。同时加紧排练,他们班上会拉手风琴的同学也为合唱的配乐作了很大的努力。整体效果也很好的。

决赛那天,关心中文系夺冠的同学都去了决赛现场——学校大礼堂,当然,丰宁和龙力山是必须要去的。

在全校各系第一名参赛的班级里,中文系的合唱团队仍然是出彩的一个,当然也有人数的优势,在声部处理、演唱技巧、舞台表现、综合指数来看都是最佳的,当然,实力也算是最突出的一个。

最终,中文体七九级二班在众多实力表现突出的系合唱队冠军中脱颖而出,为中文系在全校了第一名,大家为此感到高兴。

就中文系而言,也算是完成了一班当初的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冲到学校”,“夺个第一”。大家也很开心。

1980年底竞选产生的学生会成立,中文系在八一年五月歌咏比赛时,参赛的三首《黄河大合唱》夺得全校冠军,中文系七九级一班几个同学谈到1982年的歌咏比赛问题,保证七九级中文系要在全校的歌咏比赛中再次夺得冠军,这个目标实现了。

以后,中文系在全校性的歌咏比赛中夺冠,就是后面的八零级、八一级、八二级同学的事情了,以此类推。但愿他们也不负众望,把这个歌咏比赛的冠军杯传承下去。


                                        (未完待续) 


小说曾发在“榕树下”网站,“小说网”网站 

  内容简介


    《冶炼》反映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前三届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即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以七九级的学生为主。这三届大学生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有“老三届”(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学生,有“新三届”(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的小学毕业生)的学生,有“新三届”之后的下乡知识青年年龄段的学生,有“文革”结束后的高中毕业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几届学生同处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级,彼此性格、年龄差异很大。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他们互相影响、互为点缀,成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特殊群体,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后也不会再有的特殊群体。

   小说反映了“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起这段时间大学的状况,反映了社会的新旧更替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学校的变化、学生的表现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小说在一定层度上揭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冶炼》网络小说(一)《冶炼》(二、我们十八岁)《冶炼》(三、温柔敦厚)


《冶炼》(四、普通话比赛)《冶炼》(五、承 受

《冶炼》(六、春天里的回首)《冶炼》 (七、画展            


《冶炼》(八、爱情的寻觅)《冶炼》(九、求索)《冶炼》(十、匀 泉)


《冶炼》( 十一、竞 选)《冶炼》(十二、红五月歌咏比赛)


《冶炼》(十三、情谊无价)《冶炼》(十四、美学课的启迪)


   《冶炼》( 十五、女排万岁)       《冶炼》( 十六、新年晚会)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