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网络小说
曾发在“榕树下”网站,“小说网”网站
作者:晓屿
作者授权
内容简介
《冶炼》反映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前三届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即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以七九级的学生为主。这三届大学生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有“老三届”(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学生,有“新三届”(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的小学毕业生)的学生,有“新三届”之后的下乡知识青年年龄段的学生,有“文革”结束后的高中毕业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几届学生同处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级,彼此性格、年龄差异很大。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他们互相影响、互为点缀,成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特殊群体,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后也不会再有的特殊群体。
小说反映了“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起这段时间大学的状况,反映了社会的新旧更替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学校的变化、学生的表现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小说在一定层度上揭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十一、竞 选
1980年暑假结束,同学们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学年的学习。
近段日子,学校各个系的学生都在准备学生会改选。
中文系也如此。七七级、七八级的学生在开始酝酿改选、竞选之事。
七九级学生入学一年也关注这件事。不知道是受七七级、七八级学生的影响;还是他们赞同这种作法;还是因为国家在“文革”结束以后,陆续颁布一系列新的政策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对纠正“文革”错误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不少同学在认知上形成共识,也许都有。
好些学生也有一种意向,即:学生会成员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不由学校或系上指定,以充分体现民主精神。
巧的是,系学生会的选举与校学生会的选举,还有大学所在区的区人大代表的选举都在同一时段。
仔细想来,这不是单纯的碰巧,而是与“文革”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同步了。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们在校期间,国内的政策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相关的调整与修订。
1979年7月1日全国人大第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980年6月国家准备实施全国县级组织领导直接选举的工作。
在国家大的环境下,南方大学所在的城市适逢区人大代表选举,校、系学生会选举时间段。
南方大学所在城市的区人大代表机构属于县级及县级以下组织。
县级及县级组织以下直接选举。
怎么选举,怎么参与选举?怎么宣传选举?
七九级不少同学和新入校的八零级同学是通过校园里各个地方张贴的选举宣传告示才知道。
已经有七七级、七八级的学生在午餐或晚餐时间段,在学生食堂外面进行宣传选举活动。
南方大学学生众多,校园也大。食堂也有若干,分散在不同的系及学生住宿点。
这天午饭后,208寝室的女同学回到寝室,开始对竞选事项正式关注。
宋为民,龚学山,张小玉、单云已经先期回到了寝室,正在谈论今天中午学校有人在食堂开始竞选演说一事。
米莉莎和柯霞走进了寝室。
只听宋为民说:“好多系都张贴有竞选的宣传告示,现在又有竞选者出来竞选了。这应该是有准备的吧!”
“肯定是有准备的,没准备临时上阵不乱套吗?”张小玉答。
“我就没有弄清楚,怎么一会儿是区人大代表竞选,一会又是学生会竞选,学生会竞选又是学校的学生会,又是系的学生会,哪些人竞选哪些?时间上又是怎么回事?”听见寝室里谈论的话题,刚跨进寝室的柯霞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是一起了。区人大代表选举,南方大学也有选举人名额。参选人有老师参选人,有学生参选人;有学校指定的,有自己站出来参选的。你不宣传,不发表竞选演讲,不提出自己参选的目的、动机、主张,谁认识你,谁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谁投你的票?”张小玉说,她似乎在关注着这个。
“三个参选机构,都有学生参加,如果不组织一下,那不会显得有点零乱吗?每个竞选人各说各的,万一都竞选同一个代表资格,那不就麻烦了。这么大的事情,的确需要准备。”宋为民说。
“怎么会没有准备?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目前看来,准备出来参加竞选的全是七七级、七八级的,而且年龄偏大。正如宋为民说的,这么大的事,应该有准备才行。民主选举在国家是大事,在学校也是大事。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结束后,真正的民主选举这是第一次。去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为民主选举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今年6月国家准备实施全国县级组织领导直接选举的工作了,来得这么快,以前也有没有这方面的先例,也没有经验。是得先提出一些思路、办法。”单云说。
寝室里的同学认为单云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她是七九级唯一的“老三届”学生,又与七七级、七八级“老三届”学生有联系。
宋为民说“单大姐,能不能提供一点竞选宣传和选举工作的大致准备情况,我们也关心。”
“这个其实很简单,第一,好好学习去年七月新修订的《选举法》,既然要选举,就要严格按照新的《选举法》来,不能乱来、乱说;好好学习今年6月国家准备实施全国县级组织领导直接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报刊上有一些。第二,参加选举的同学要达成共识,目标明确,行动一致。第三、宣传、与竞选一致,区人民代表选举、校学生会成员选举、系学生会成员选举要分清楚。第四、具体工作要做得更细致、更到位。”单云简明扼要地说了几点。
龚学山说话了:“这个说起简单,做起就不简单了,特别是第四点。”
“就是,区人民代表选举和学生会成员选举竞选演说的内容不一样,对象也不一样,前者涉及到学校的教职工和家属,工作内容也不一样。还有点复杂。”柯霞说。
就是,学生会成员选举也涉及到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这对象不一,竞选演说的地点就不一样。而区人民代表竞选的地点可能除了学校以外,应该还要到区里的中心广场去吧,不然,市民不认识你这些学校的老师、学生。米莉莎也在想。她没有说话。
好在学生可以作为竞选演说的场地也多,足球场、蓝球场、网球场,前面提到的学生食堂等等。
现在大家只是在寝室里交流而已,因为寝室里没有人参加选举,这事说说也就罢了。
竞选宣传演讲的次数一多,可以说,全校没人不知道这件事。
知道:
选举办法为差额选举。
知道具体的参选人有哪些。
知道每个人都有投票的资格。
还知道,在系学生会成员的竞选中,一个系通常只需要一个学生会竞选人参加竞选演讲,其他参与学生会成员竞选的人,只需要在本系、本年纪的学生中获得足够的选票就可以了。
好些同学认为,这真是“文革”结束后的一次民主的真实体验,是民主在现实中的实践。
这天傍晚,中文系七七级、七八级几个参加竞选的同学在学生三食堂前的开阔地准备发表竞选演说。竞选场地上并排放了两张方桌。
已经有不少同学在这里聚集,因为现在是就餐时间。
中文系的同学相对较多。三个年级的同学都有,这里有年龄大的同学,有年龄小的同学。
其中79级的同学也不少。208寝室的几个同学龚学山、柯霞、张小玉、宋为民、米莉莎、单云及张恒也在。
严格说来,中文系的同学无论出于什么心理,他们都不算是看热闹的。自己系上的学生会竞选人,看看是谁?他有什么主张?有什么看法?了解关注是主要的,而且最后能否竞选成功,还需要学生们手里的宝贵一票,按照规定,票数要达到规定的数额才有效。
这时,人群中的同学认出了“贝多芬”——张远明。
米莉莎想,张远明他本身就是学生会的干部,怎么也来参加竞选?按惯例,上届学生会成员,必是下届学生会的侯选人。“贝多芬”——张远明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是中文系学生公认的。难道他还担心选不上?
不一会儿,竞选者四周密密层层地围满了学生。外系的同学也在增多。
竞选者们看见学生人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开始演讲了。
“贝多芬”张远明跳上方桌,开始他的演讲:
“同学们,今年的学生会就要进行改选了。我是上届学生会的成员,我愿意继续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在这里声明,我将参加新一届的学生会的选举。”
“学生会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会的成员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是正常的。学生完全可以推选自己信任的人担任学生会成员。这既可以体现民主精神,又便于学生对自己选举的人进行督促检查,还可以避免学生不认识学生会成员的现象。”
“我们的国家因为种种原因,封闭太久。现在人民中间的民主意识普遍较弱;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民主。
“现在,粉碎‘四人邦’,恢复高考制度。我们这批人有幸搭上大学的‘末班车’。我们深感我们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有责任宣传民主,我们有责任提倡民主。我们不愿意再重复过去那种一人说了算的沉闷生活,不愿意盲从,不愿意跟随在某种口号的后面爬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民主。
“我们的民主意识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了,对事物的认知面就会扩大。人民手中的民主是非常重要的武器,我们应当学会运用它,全国人民应当学会运用它。
“所以在这里,我赞成学生会成员民主选举。同时,再一次声明,我参加新一届的学生会的选举。”
他讲话时大家看着他,他讲完了有人在议论:
“何必哟,你参不参加选举,我们都会选你的。”
“对,民主是救民于水火的重要武器。”
“民主,民主,老百姓懂还不懂民主,更不知道运用。”
“我们就应该提倡民主,今天提倡民主,就是因为缺少民主。”
一阵议论以后,有人对着“贝多芬”大声地说:“我们赞成你的观点。”
“你刚才说:‘我们不愿意再重复过去那种一人说了算的沉闷生活’,‘一人说了算’指什么?‘一人’指谁?”
张远明听后回答:“我说‘一人说了算’指的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刚刚过去的“文革”时期随时随处可见,难道还需要举例吗?‘一人’也是一种泛指,指的是某件事一人说了算的不正常现象。”
突然,有人冒出一句:“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张远明镇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
下面有学生开始起哄,口哨声尖利地叫起来。
稍顷,有人又问:“你信不信仰共产主义?”
张远明明白了起哄学生的话中之意,他马上说:“我信仰共产主义。”于是又开始了一大段讲演:
“一个人如果有所追求,那么,信仰是托起追求的最坚实的基石。”
“我信仰共产主义,有我的信仰基础,这没有什么可隐讳的。从人类社会的进程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点各位是清楚的。到十九世纪,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短短的时间里,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迅速发展壮大。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迅速建立。想想看西方那么多‘主义’,为什么唯独马克思主义以其巨大的力量夺了资产阶级的权。这一点不正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但是,无论是欧洲的同盟也好,反对列宁和斯大林的同盟也好,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同盟也好 。最终只不过自行瓦解罢了。‘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正因为如此,欧洲不少资产阶级学者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来研究,甚至有些资产阶级学者还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不正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了吗?”
“从我个人来说,我接受的是共产党的教育,我真心地认为共产党值得崇敬。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早已在我心里树立起来。因此,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光荣,是一种责任。它使我进一步明白我肩上责任的重大。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这个党的一名党员,我愿意为人民服务。在系上,我愿意为大家服务。”
张远明说到这里停住了,台下的人被他的慷慨陈词吸引住了。没有人吭声。
一会儿,一张纸条传递到张远明手中。他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民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你这个共产党员怎么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
下面有人在喊:“念出来大家听。”
张远明拿着纸条说:“我先念这纸条上的内容。然后再陈述。”
他把纸条内容念了一遍,开始陈述:
“民主、自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资产阶级提倡民主、自由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西方的民主、自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欧洲中世纪宗教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提出来的。他们的民主、自由有他们的内涵。我们提倡的民主、自由并不同他们一个样。民主、自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权力。过去曾经有过,在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特殊时期,党内的民主、自由,人民的民主、自由被高压政策剥夺了。这种情况把中国压制得太苦了,把中国人民压制得太苦了。我们应当反对这种现象,把民主、自由还给人民。谁说民主、自由只是资产阶级的。共产党也提倡民主、自由。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他的话一完,下面响起了掌声和口哨声,但这口哨声此时已经和前面的不一样了。
张远明演讲完了,接下来是一个七八级中文系的学生演讲。后面又有好几个学生演讲。
大家知道,今天这几个人都参与演讲,也是对选举的一种宣传与推进,增加更多同学的参与感。通过此次演讲,认识他们的同学会更多。
在众多人的演讲中米莉莎对“贝多芬”——张远明的演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单云在米莉莎的身边,她听着演讲者的演说,情绪一直都很高。米莉莎想,也许她和演讲的“老三届”们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吧。
情绪激烈的单云看见米莉莎对演讲竟然没有表示,心中大不了然,多次转头对米莉莎说:“你是看热闹的。”米莉莎不置可否。
旁边的一群208寝室的小同学宋为民、柯霞、龚学山及张恒等没有表态,他们赞同竞选人出来选举,但要对他们的竞选行为与演讲内容作什么评判,好像没有什么值得评说的,他们的演讲就是让大家知道他们的想法。
两天后,单云贴出了竞选宣言,但她没有在公开场合演讲。对于她来说,只需得到七九级的支持即可当选。因此,她就到七九级的女生寝室进行自我宣传。七九级同学都比她小,常把她和七七级、七八级的大同学相提并论。加上她平时和大家接触较少,大家也对她敬而远之。现在,她站出来竞选,在寝室里宣扬她愿意为大家服务。大家见她有诚意,开始对她有了一种信任感。为了获得选票,保证自己能够选取上,她认为还应该有人帮助她。她想到了米莉莎。
这天中午在寝室里,单云叫米莉莎帮助宣传,米莉莎坐在自己的床沿上没有动。她犹豫着:这选举谁是别人的权利,叫别人选举谁是不是有点差强人意。
单云见米莉莎没说话,对米莉莎说了一长串的话:米莉莎 你应该给我帮忙,你不是觉得我们关系好吗?关系好,在特定的时刻就应该互相帮助。我能够成为学生会成员,一定能够很好地工作……
米莉莎见她如此迫切,心开始动了。她想:单云是班上甚至是全年级最大的学生,如果她能够站出来为大家服务,也是一件好事。也许她会和七七级、七八级的“老三届”同学一样工作得很好。于是,米莉莎点了点头,站了起来,到七九级女生寝室去走了一遍,希望大家为七九级这个唯一的“老三届”投上一票。
为了争取七九级的男同学,单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接近小同学,让爱说爱笑的李松林、张鹏鹏为他进行宣传;二是和参加竞选的钟明禅取得联系,共同为竞选进行宣传。
竞选投票的这天到了,中文系投票地点设在大礼堂。
下午,中文系的学生准时来到大礼堂的指定位置坐好。一些外系看热闹的学生也来到了大礼堂。
参加竞选的人一个个依次上台作竞选表态。表态的顺序是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参与竞选的学生。
刚进校的八0级的同学,自然不可能参加竞选,也的确没同学参加竞选。
表态非常简短,接下来就是投票。
中文系各班事先每人都发了一张选票,现在,每人将自己的选票投到讲台前的票箱里。开始是一人一票地投进去。后来各班都找一个代理人将大家的票搜集起来,统一投到票箱里。
唱票了,七七级、七八级有几个人在唱票。一些人离开了会场,一些人留下来观看。
最后结果出来了,有一小部分人弃权。
当选人:77级“贝多芬”张远明,78级易之宇、78级林大民、78级刘欣欣(女)、七九级的单云、钟明禅,七九级一班的班长丰宁等。
丰宁没有参加竞选,七九级学生的提名名单中有他的名字。
新一轮学生会开始了新的工作……
后来,校学生会成员也选出来了。校学生会成员都是七七级、七八级的学生。没七九级的学生。七九级没学生参加校学生会的竞选。
区人民代表也选出来了,学生代表两个,教师代表多个,其中还有一个是系主任。
《冶炼》(三、温柔敦厚) 《冶炼》(四、普通话比赛)《冶炼》(五、承 受) 《冶炼》(六、春天里的回首)
《冶炼》 (七、画展 《冶炼》(八、爱情的寻觅)《冶炼》(九、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