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景颇族节会(刘竹)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31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56个民族
 阿昌族   保安族 白 族 布依族 布朗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德昂族 东乡族  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H 哈尼族  哈萨克族  赫哲族  回   族 

 基诺族  京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珞巴族 拉祜族 黎 僳僳族 

 毛南族 满 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 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   普米族 Q 羌 族  撒拉族 畲 族 水 族 

 塔塔尔族 塔吉克族 土 族 土家族  佤 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 族 彝 族 裕固族  藏 族 壮 族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作者授权)

                               景 颇 族 节 会

                                                                              景 颇 族
                     


  景颇族是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曾有“景颇”、“载瓦”、“喇期”、“浪峨”等多种自称。解放后,统称“景颇”。景颇族原是古羌族的一支。据史书记载,他们从康藏地区迁到“江心坡”一带后,又分成了两支:一支进入缅甸北部,形成克钦族;一支进入云南德安一带,形成了今天的景颇族,现人口已发展到九万二千多人。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彝语族景颇语支,有景颇、载瓦两种方言。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没有文字,过去普遍用实物互通消息。比如,小伙子们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辣椒送给姑娘,一是表示思念,二是希望姑娘考虑一下两人的婚事,三是表示自己的态度是坚决的。如果对方把东西原封赠回,就说明她持同意的态度。解放后,景颇地区文化事业大发展,各类型学校遍布景颇山区,以杨代言已不盛行,但作为一种古老的风俗,仍还存在着。
  团结友好,尊老爱幼,是景颇的古老遗风,一家有事,全寨帮忙。景颇还是个以晓勇刹悍、顽强刚毅著称的民族,曾于一八七四年和一八九三年两次抗击英帝国主义间谍的侵略,一八九四年勘定边界时,他们英勇流血斗争,迫使英帝国主义把界桩退后了六十多华里,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当日本帝国主义从缅甸侵入我国时,景颇人民又拿起武器,神出鬼没地伏击日军,有力地抗击了侵略者,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木 脑 会

  “木脑”是景颇语,“大伙跳舞”之意,是景颇族历史悠久的大型歌舞盛会。节日于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双日举行。关于节日的起源,景颇民间有许多古老优美的传说。
  一说,景颇族原是太阳神的子孙,先辈们居住在一个美丽富饶而遥远的地方,过着和睦而幸福的生活。可是,不知何时来了一个吃人饮血的魔王,强迫人们献出小孩供它吃,杏则它就要使庄稼被淹,人畜死绝。人们的日子无法熬了,一个叫雷盼的汉子便带领乡亲趁魔王酣睡之时,携儿拖女,向南迁徙,在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边重新开垦家园,重新定居下来。
  没想到,凶残的魔王又追到了这里,头一个便吞掉了雷盼夫妇的独生子。景颇人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在雷盼的率领下,他们手举太阳神赠的“功果宝刀“,拿起护身的牛皮盾牌,与魔王进行殊死的决斗。魔王终于被砍死了,景颇人人欣喜若狂,纷纷点起簧火,饮酒欢跳。后来,为了纪念先辈的这次胜利,每年此时,景颇山寨都要举行庆祝舞会,并把它叫做“木脑”。
  另一说:很古很古的时候,人们都不会跳“木脑”,只有太阳神的女儿才会。有一年,太阳公公邀请人间万物参加他举办的“木脑,盛会,人间就派了百鸟去参加。鸟儿在盛会后返回人间的途中,发现了许多熟透的果子,于是它们决定先跳一次刚学到的“木脑”再享受美味的果子。百鸟先推出了犀鸟为领舞,可惜它的嘴太粗太长,声音粗鲁;百鸟又改选舞姿美丽的孔雀和善于团结百鸟的“省瓦”鸟为领舞。百鸟的舞会恰好被景颇的祖先贡扎和他的妻子看见,他们被百鸟的翩翩舞蹈陶醉,也学着跳起来。
  后来,贡扎夫妻又决心把木脑传给每个景颇人。他们平出了一大块坪子,要举行木脑会。在领舞的头上,还装饰了孔雀和“省瓦”的羽毛、犀鸟的大嘴,以示不忘木脑的传播者。自从景颇山举行了第一次木脑会后,景颇人更加团结勇敢了。于是木脑会就这样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今天的木脑会,基本上保持了古老传说中的样式和风格。
  节日清晨,数百里景颇山乡的各族人民,鸣枪放炮,从深山密林中汇集到空旷的舞场上。舞场中心,竖着四块木板,挨地而横着两块,谓之“石东争”上面画着舞形图。舞场里还放有两个巨大的木鼓,两个吹奏“东巴”乐器的竹台和八面大铓锣。四周用小竹片围成长方形,这就是“乐池”了。此外,舞场四周还插上了鲜艳的彩旗,显得无比神圣、庄严。
  舞会开始前,一队景颇男女手捧米酒、糯米、红枣等物品入场,代表本民族向前来参加的各民族同胞,致以热烈的欢迎。接着,威武剽悍的景颇男子对天鸣放火炮,宣告了盛会的开始。霎时,高吭的旋律鼓乐猛起,在“哦啦,哦啦!”的欢呼声中,数以万计的人,迈着刚健的舞步进入舞场。那剽悍的男子手持闪亮的长刀,似出征的勇士;丰满美丽的景颇姑娘舞动着手帕和彩扇,似翩翩起舞的蝴蝶。被选做“脑双”的姑娘(有的地方是选德高望重的老年男子).头戴孔雀羽毛的饰物,胸佩项链,衣饰华丽,十分出众。她身后成千上万的人们,踏着鼓点,合着节拍,越跳越欢。他们时而仰首前进,时而低头迁回,头摆一尺,尾甩一丈,宛如一条翻腾的巨龙,气势磅礴,无比壮观。
  木脑这一健康的文娱活动,现在更加焕发出新的光彩,人们通宵不停地跳,尽情地抒发着心中的欢乐。

             
新 米 节

  景颇的新米节,在丰收的金秋季节举行。
  节日前一天,各家主人身背插满鲜花的竹篓,到成熟的稻田里拣一捆糯谷放在篮中,背回家后放在“鬼门”中。接着,又向各地亲朋好友发出邀请。景颇古俗,新米节不得宰杀家禽,所以小伙子们就相邀下河捞鱼摸虾。姑娘们则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下箐采摘鲜嫩的野菜,更忙得不亦乐乎。
  宴庆之前,各家均要举行祈祷仪式。在一一整齐排列好的祭品前,主人虔诚地向鬼表自心愿,希望祛灾除祸,五谷丰收。接着各家的长者向祖孙们讲述着谷子的来源:说的是很久以前,谷子的魂儿上了天,谷子都长不好。懂事的家狗也为主人着急,它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了回来,那以后,景颇的谷子才越长越好。所以至今景颇对家狗十分钟爱,节日这天饭前,总是要先喂狗。
  景颇的新米节,还是自发的农耕经验交流会。这天.各家男主人要相互串门,聚会饮酒总结农事。他们热烈地讨论着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开荒的设计,轮种的科学……,可见,新米节不仅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还是一个促进农业生产,设计又一个丰收年的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

本栏目文字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作者:liuzhu0917@126.com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