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概况
裕固族节会--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刘竹)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314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56个民族

 阿昌族   保安族 白 族 布依族 布朗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德昂族 东乡族  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H 哈尼族  哈萨克族  赫哲族  回   族 

 基诺族  京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珞巴族 拉祜族 黎 僳僳族 

 毛南族 满 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 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   普米族 Q 羌 族  撒拉族 畲 族 水 族 

 塔塔尔族 塔吉克族 土 族 土家族  佤 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 族 彝 族 裕固族  藏 族 壮 族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作者授权)

                 裕 固 族 节 会

                    裕 固 族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尔”,元时称“萨里畏吾”,明时称“撒里畏兀儿”,由古代河西回鹤后裔与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融合而成,有人口一万多,主要聚居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酒泉县黄泥堡等地区,分别使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的语言,多通汉语,用汉文,信奉喇嘛教。其服饰虽受蒙古、藏西族影响却也有特色,主要区别是帽子。男子为喇叭形红缨帽,后缘微翘;女子为宽沿圆筒平顶帽,颇多缀饰;饮食日常为酥油炒面茶、奶食、揪面片;葬俗为火、天、土结合,一般通行火葬;曾有过古老母权制婚烟残余的‘帐房戴头婚”,解放后已消失。
裕固社会历来讲究礼仪,对人厚实。最讨厌虚假。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解放后,成立了民族自治县,实现了社会改革,发展了以畜嗽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积极推广了定居放牧,裕固人民的生活已有了极大的改善。
            
点格尔汉祭会
  裕固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除信仰喇嘛教外,还保留了原始宗教的一些崇拜。他们的节会,均为宗教性质,除每个喇嘛寺院频繁地举行宗教大会(正月大会、四月大会、六月大会、十月大会等)外,还盛行原始崇拜性质的点格尔汗祭会。
  “点格尔”即“天”之意,“汗”即“可汗”,即天王,当地藏族称之为“霍尔泰”(即裕固人的神)。祭会由专门的神职人员“也赫哲”担任主持,多为男性。“也赫哲”的衣着同于常人,只头上留辫,平时亦参加劳动。祭会每年两次,一次于正月初开始,每家必祭,依序轮流,直至二月初方毕。另一次则在立秋之后,但不是每家必祭,没有正月的祭会隆重。正月的祭会开始前,先在地毯上摆九堆粮食,上放酥油灯,方桌上供一只芨芨草墩,中插柳条。祭典开始,先点燃酥油灯,然后牵一头绵羊,活掏出羊心,又将羊头割下,与跳动的羊心一起,献于九灯一墩之间,又把拔下的一半羊毛塞于草墩中。一切就绪之后,“也赫哲”开始念祭词,绕地毯和小方桌转圈,众人亦仿照其模样做。念毕,“也赫哲”推倒了酥油灯,依据灯花判断该家一年的吉凶。若有凶兆,他便告诫主人于某年某月某日请喇嘛念经消灾。祭典后第二天清晨。主家就把草墩送往家族中的固定位置,七天后又取回柳枝上的布条供于神龛上方,次年又继续使用。点格尔汗祭会的目的,是祈求天神保枯全族人畜平安。解放后,随着裕固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点格尔祭会已不盛行了。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

本栏目文字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作者:liuzhu09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