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普米族节会(刘竹)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3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56个民族

 阿昌族   保安族 白 族 布依族 布朗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德昂族 东乡族  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H 哈尼族  哈萨克族  赫哲族  回   族 

 基诺族  京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珞巴族 拉祜族 黎 僳僳族 

 毛南族 满 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 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   普米族 Q 羌 族  撒拉族 畲 族 水 族 

 塔塔尔族 塔吉克族 土 族 土家族  佤 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 族 彝 族 裕固族  藏 族 壮 族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作者授权)

                    普 米 族 节 会
                      普 米 族
                   

  普米族聚居在滇西北高原的兰坪、宁蒗、丽江、永胜一带。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地下矿藏、珍禽异兽。
  普米原是青藏高原上的游牧部落,和古老的氏羌人有渊源关系。公元八世纪左右,逐渐向川康边境南移。十三世纪中叶加入了元蒙军队,随忽必烈进入云南,开始定居下来并以农耕为主。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有人口二万四千多人。
  普米服饰,男子上穿布短衣,下着宽大长裤,披白羊皮领褂。妇女头包大头帕,穿大襟衣,着百褶长裙,处处显示了远古游教民族的遗风。普米的婚姻过程十分繁复,先由男方求婚,然后是祭祖仪式,按着互赠“红帖”和事先备好的猪心。猪心剖开后,把对方的一半与自己的一半合为一颗,以示“永结同心”。普米的丧葬也较奇特。人死后,立即上房顶鸣锣、放枪、吹牛角号报丧。若死者是妇女,娘家还要来“打冤家”,以示有力量,有骨气。出殡前巫师要念“开路经”,并用一白羊祭祀,目的是让识路的羊儿把亡灵引到祖先住的地方。普米还有许多特殊的风俗,禁忌也多,但随着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今天已逐渐消亡了。

             
 大 过 年

  普米称春节为“大过年”,但时间与汉族稍有不同。宁蒗普米族以腊月初六为岁首,兰坪等地则与汉族相同。有的地方连过三天,有的则长至半月。
   除夕之夜,年满十三岁的孩子们,按性别聚会一起,兴奋地等待着将要为他们举行的成年仪式。东方发白,雄鸡高鸣,少年们才向家中跑去,参加盼望已久的成年仪式。女孩的成年仪式在母亲的主持下进行。女孩先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食上。肥肥的猪膘象征着财富,鼓鼓的粮袋象征着丰收。她右手拿耳环,串珠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用品,象征着她今后既有物质享受的权利,又有承担家庭劳动的义务。按着又由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母亲又把她的麻布长衫脱下,满怀喜悦地为她换上麻布短衣和美丽的百褶长裙,系上一根华美的腰带。换了新装的姑娘,欢快地向灶神叩头,向亲友拜叩。男孩的成年礼由舅父主持。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他左手拿银元,右手拿尖刀,银元象征无穷的财富,尖刀象征过人的勇敢。舅父为他脱下长衫,穿上新短衣和新长裤。成年礼的家宴上,主人要给来客端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至亲骨肉,心肝相连。经过成年礼后,少年们便可以一个家族正式成员的身份参加成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交场合。
  除夕夜普米族也要守岁,零时一到便鸣响火炮,吹响海螺。此时家家开始撒猪膘、祭锅庄,通宵忙碌。炮响三声后,只见满寨的青年男女都向溪边跑去,认为谁先取得净水,新的一年里他(她)就最幸福。
  清晨,浓雾还未散去,各家的主人、主妇早已忙碌起来了。他们把篙叶、松枝、清酒、牛奶等拿上屋顶祭房头,以示喜迎新年,接回祖先,驱除鬼邪,求保安泰。待天大放明后,全村男女老幼才走出家门,到亲友家拜年祝福。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

本栏目文字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作者:liuzhu09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