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螺河到红军陵园(卿宗虞)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23-12-23 | 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海螺河到红军陵园

                                                     ------ 信仰的足迹

 

                                                                                   作者卿宗虞


             
                    
党的忠诚战士傅承均

没有惊天的豪言,没有动地的壮举,他的名字载入革命史册;没爬雪山,没过草地,他的墓碑竖在红军陵园。18岁参加革命,19岁进“抗日军政大学”、入党。白色恐怖中,十多年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坚韧不拔。几十载风风雨雨,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他,就是简阳第一个从农村走进延安“抗大”的优秀共产党员傅承均。


奔向延安

1918年傅承均出生在简阳海螺河的偏僻乡村。他从小喜欢读书,尤其对爱国志士书籍情有独钟。“精忠报国”的岳飞是他的心中偶像。1936年他在成都天府高中受抗日救亡思想影响,积极筹建学生救国联合会,参加了韩天石、胡绩伟领导的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先锋队”。1937年5月一天,他在开明书店发现一份我党在外出版的抗日刊物《救国时报》,其中抗日军政大学招收救亡青年,培养抗日干部的消息像磁铁般吸引住他,庚即发信给上海好友张黎群表明去延安的愿望。得到回信后,毅然离开舒适家庭,同张黎群等人从上海去西安。6月底,在张黎群(后为中纪委教育室主任)取得叶剑英的介绍信后,他同张黎群、肖泽宽、廖烈仁、董仲平改名乔装行商,秘密进入陕甘宁边区。时值雨季,公路常遭冲毁,交通十分困难。他们时而搭车,时而步行。途中遇上北大、清华、燕京和上海的10余名大学生一起前行。为在“八·一”前赶到,昼夜兼程。最后一段路,青年们冒着大雨,高唱“向前进,别退后……”歌曲,爬山涉水,不顾疲倦,终于在七月底到达延安。

在革命圣地,青年们受到边区政府热情接待和中央首长接见,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八月中旬一天下午,在凤凰山麓毛主席居住窑洞外坝子上摆着桌凳和茶水,傅承均等10多名青年围坐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亲切地问了各位来历后,按所递交纸条写的问题逐一解答,对抗战形势和时局作认真分析,着重对孙中山《总理遗嘱》与革命的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关系作了精辟阐述,使青年们大开眼界,弄清了《总理遗嘱》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革命含义,洞悉了背叛孙中山的蒋介石反苏反共,在十年内战中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青年们对这些教导铭记在心。之后毛主席亲自批准他们进“抗大”学习。傅承均深受长征精神和“抗大”作风熏陶,找到救国真理,看到国家前景,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主席著作,结合中国革命实践问题认真思考,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12月,他经郭光洲、周子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支队长、政治处干事。在工作中,时任中队长的胡耀邦和支队教导员傅崇碧(后北京军区政委)对他帮助影响很大,为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战四川

1938年,国民党顽固派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战形势发生变化。傅承均因患风湿病致行走困难。由于不适应北方气候,被分回四川工作。他们所乘八路军军车在咸阳遭到国民党无端扣留,全车人被押送国民党西安行辕两个月,后又关押西安集中营内。他同杨白冰(后中央军委秘书长)等战友坚持不懈与国民党看守斗争,在党组织帮助下,傅承均与战友李白蕾、李靖先后逃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于1939年2月回到四川。1939年3月,傅承均在成都星芒抗敌宣传团工作,并负责星芒通讯社通讯组事务。后他被派到茂县展开地下活动。在到达茂县城门时,遭遇国民党军警戒严盘查,搜出傅承均箱里装的《联共党史》等书,被认定为共党分子予以拘捕。审讯时,傅承均无所畏惧据理争辩无果,仍被关押。党组织通过地下党员杨景凡疏通其任县长的哥哥杨特树将傅承均放走。为躲避追杀,傅承均连夜翻山越岭抄小路离境。而杨特树因内部人向省里告密而被杀害。之后傅承均又改派到新津张场工作。他与刘家言等在这里发展了肖汝霖、陈世英、李秋平入党,为创建川西地下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傅承均还曾率队深入敌人24军虎穴,为大邑武装斗争积累力量。

1940年1月,川康特委派傅承均回简阳掌握情况后负责特支工作,由于简阳特支负责人对上级来信所提“参加特支工作”理解为一般转组织关系,使傅未参与特支领导工作,仅分在海螺乡开展活动。傅承均不计个人得失,服从安排认真工作。针对武汉失守后,人们对抗战前景和国共合作产生的悲观情绪,他通过走亲访友,或在茶坊酒店,以自己在延安亲身见闻,向亲邻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毛泽东《论持久战》,宣传八路军战略战术和战绩,不断增强人们的抗战信心。

为做好统战工作,傅承均充分利用家族关系向中上层人士开展宣传教育。海螺乡上层人士鄢壁光(国民党县党部执委)因儿子在延安,十分关心延安情况,傅便与其亲近,讲延安实情,宣传《总理遗嘱》和革命三民主义精神,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歪曲《总理遗嘱》,投降反共阴谋。在此基础上,又为鄢壁光订阅《新华日报》,提供《群众》、《解放》等进步书刊,使鄢的思想逐步转变,同情革命,接受共产党主张。后来,鄢壁光成了地下党活动的支持者,还在不同时期公开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反共阴谋。鄢壁光的言行使其他上层人士李霜如(曾任省参议员、简阳县多种职务),肖九如(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乡民主席鄢德渠等都深受影响。

1940年5月,川康特委领导人张文澄约傅承均在成都苏坡桥一茶馆接头,因故误时,未联系上。在与党组织失联后,傅承均只好去崇庆县刘家言(重庆渣宰洞烈士)处暂住,几经周折,终于在乐山找到过去领导张黎群接上关系,张安排他与刘家言在川西开展工作。1941年春,傅承均率赵家琮、李秋平到马边大竹堡成立彝汉贸易社、彝汉小学和彝汉垦社,为党隐蔽骨干筹集经费。1942年,傅、刘和肖汝霖把简阳海螺乡作为地下工作重要基地,进一步加强对鄢壁光、李霜如、肖九如等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

1942年冬,傅承均受刘家言指派打入西康省干训团学习。他在学习中秘密串联,组织“弟兄会”,团结更多朋友,为日后开展统战工作打下基础。1944年,傅承均带领与刘家言、肖汝霖等组织大邑、新津、简阳20多名骨干去西昌,分别安插在军、政、新闻、文教等部门,通过《新康报》和地方军政实力派关系向社会各界宣传共产党主张、统一战线和革命的三民主义精神,使西昌局面迅速打开。后因傅身份暴露,只好将队伍撤回。傅承均回到海螺乡,继续做好统战工作,向上层人士鄢壁光、李霜如、肖九如、鄢德渠、鄢泽民等提出:在政治上掩护,人事上自主,经费上支持的要求,均被鄢壁光等人接受。

壮大队伍

傅承均按照党组织要求,把宣传教育、团结民众作为工作出发点。1940年3月,他利用乡民主席鄢德渠聘他为教师,负责海螺完小行政工作机会,带领师生通过办板报、写标语、演戏剧、演讲等形式,在校内外广泛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在全乡开展纪念“七·七”事变三周年,反对汪精卫卖国反共的“双十”火炬游行。通过活动,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并依靠其中骨干李桃、傅象贤、李道昌、肖永烈、付大淮等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地下党外围组织“青年学友会”,团结更多青年投身革命。

1946年初,随着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国民党加大对地方掌控,党的地下工作更加艰难。正式任海螺乡中心校校长的傅承均以学校为阵地,引导师生深入开展“反独裁、反内战、要和平”活动,利用每周例会带头朗诵《总理遗嘱》,宣传三民主义革命精神,阐述共产党主张。他建立全乡教师“学习日”制度,把中心校和20多所保校(村校)教师组织一起学习,为各校订阅《新华日报》等进步书籍,组织读书会。借庆祝春节、元宵节之机,领导合唱团排练大量节目,上街演出。这些节目公开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辛辣嘲讽,使革命思想在群众中广泛传播。他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法”为由,组织教师到县内各地参观访问,联络感情,扩大影响,还创办了《联合校刊》。他利用地方习惯,依靠“青年学友会”骨干李桃、傅象贤、李道昌、肖永烈、付达淮、吴国凡等组织“海潮球队”、“弟兄会”、“同宗会”,团结社会更多青年参加革命活动。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独裁、内战、反共行径,他还亲自指导地下党外围组织骨干、坛罐小学校长李道昌策动教师开展罢教斗争,取得成功,给简阳其他学校带来很大影响。

 

迎接解放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强对四川的控制,举起屠刀疯狂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国民党简阳县党部对傅承均等人的活动严加追查,派人跟踪。李霜如、肖九如等利用职权竭力护佑。1947年7月,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指名通缉傅承均。县参议员、国民党区分部书记肖九如闻讯抢先报信,让傅承均提前秘密转移,幸免遇难。

1949年5月,为迎接解放,地下党临时工委派在川大工作的华文江、傅昭中到简阳,很快联系到傅承均一道开展工作,先后发展了李桃、傅象贤入党。傅承均在傅昭中领导下,努力参与组建地下党外围组织“中国新研会”,积极发展会员。进一步加强对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10月,中共简阳临时工委成立,傅承均被选为临时工委统战委员。他积极向简阳社会知名人士李霜如、肖九如等宣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共同纲领》,宣传党的政策及解放战争形势,努力争取他们为解放简阳献策出力。为分化瓦解地方势力,控制武装力量,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傅承均以“族亲”关系,通过傅氏同宗会会长、县银行董事长傅伯勋约见简阳最大政治帮派“诚信社”头领、国民党简阳县保安大队长傅伯诚,以政策攻心,讲明党的政策、时局和个人前途。经过反复工作,使傅伯诚认清形势,打消顾虑,表示愿意戴罪立功,听从共产党指挥,要人给人,要枪给枪。地下党对地方武装的有效掌控,避免了战争损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33师先头部队从乐至方向顺利开进简阳县城,傅承均同傅昭中、傅象贤与解放军接应介绍情况。19日,解放军代表与地下党召开简阳各界代表会,宣布成立简阳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李霜如任主任,傅承均为副主任,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为解放军筹集粮草,恢复各行业生产、工作和营业。李霜如庚即筹措10万银元、50万斤粮食,保证部队给养和新政府日常开支。简阳和平解放,为解放军迅速挺进成都,解放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坚定信仰

简阳解放,傅承均结束了10多年的地下党工作,开始了新的征程。他先后任草池区征粮工作队副队长、县政府教育科副科长、内江地区文教科长、内江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秘书、内江师范、三中、一中支书、校长。1959年8月,调往内江六中(原内江一初中)任书记、校长。他发扬“抗大”精神,勤勉务实,开拓创新,带领师生员工把一所普通初中建成国家级示范完中,夺得内江市中学十个第一名。荣获全国十佳红旗学校称号。在全国“群英会”上,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奖旗。

在“文革”中,傅承均被打成“走资派”。面对铺天盖地大字报、标语、漫画污名伤害,面对被抄家、关牛棚、戴高帽、挂黑牌、“喷气式”批斗,他是那么坦然。他被弄去为武斗死者跪灵多日,致双膝出血。晚上小女儿伤心流着泪给他擦伤,他却出奇平静,还笑着说:“没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 !”虽然饱受凌辱,傅承均对党的信念始终不变。“四人帮”被打倒后,傅承均恢复了名誉,1979年被调往内江师专主持党政工作,面对学校创业的艰难,他发扬延安“抗大”艰苦办学精神,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为内江地区第一所普通高校迅速发展立下丰功。他不仅把学校工作做实做好,还随时不忘以自己的言行将红色基因传给后代,经常教导子女:要有信仰、有抱负、有担当、有毅力、有教养。孩子们小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位农村亲戚,小儿子背着说了句“乡巴佬”被他听见。亲戚走后,傅承均召开家庭会,专讲“教养”问题,告诫儿女:“教养”的本质就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六个子女在他的严格教育培养下,健康成长,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干部,个个以父亲为榜样,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奉献。

 

精魂永存

1994年6月6日凌晨,傅承均因脑溢血突发,心脏停止跳动。他走了,他走得那么安详,没带任何遗憾。太阳尚未升起,他到另一个世界去迎接新的曙光。

76年风风雨雨,信仰执着、踏实坚韧,低调睿智、不惧生死,不贪名利、不改初心。傅承均把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终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他走了,但他的神魂却永远留在世间。

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在他长眠的身躯上,这是他生前唯一的请求,他说过要永远跟党在一起,就让党旗陪伴他纯净的灵魂吧!

6月8日,傅承均追悼大会在内江隆重举行。北京、四川等地党政机关和有关人士发来唁电和花圈,他长期工作过的家乡—简阳市委领导也前往悼念。内江市委副书记胡文洪亲自致悼词。在追悼会前台两侧,一副挽联分外夺目:“一生献丹忱忆延河洗礼白区履险正气为百代楷模;九泉无遗恨看抗大精神桃李盈庭音容有万人同悲。”这是一位资深教授代表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写下的肺腑之言,也是人民的心声,是对傅承均的最好评价。

傅承均没有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没有上过炮火连天的战场,他的骨灰却安放在内江唯一的红军陵园。这是党组织对他的充分肯定。

不忘初心,缅怀先烈 

每到清明节,无数学校师生、干部、群众成群结队到红军陵园,深切缅怀这位信仰坚定、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缅怀所有革命先烈。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成都党史资料、内江党史研究室、简阳市党史办和傅承均子女。

  

作者简历:

卿宗虞,生于1946年,曾在简阳市文教局任职,在简阳市委宣传部、广电局任职;曾在四川《招生考试报》任过记者、编辑。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刊发表过不少新闻作品。多次获省好新闻奖,2001年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