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赵晚珍(邓治简)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23-08-10 | 10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者:邓治简


               

                         赵晚珍同志


在人生道路上,能遇见二三良师益友,算是三生有幸。我对教育管理能有所感悟,得益于我的导师,赵晚珍同志。

赵晚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赵世炎的亲侄女;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的亲表妹;她于1948年冬在杭州艺专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地下工作者;简阳县文教局在八十年代初以前曾经分管过普教、成教和文化工作的副局长。

我是1961年参加工作的,1965年任海螺小学校长,1972年初被借调贾家区教办代理教办主任职务。在这之前,我对赵副局长除在一年一度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见过她在主席台上的身影外,从未接触过,她更不认识我。

大约是1972年的六、七月份,巧遇赵局长来贾家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向她反映了两件事:一是贾家区原教办主任,因在文革中与教师中的造反派结怨至深,被设圈套“捉奸在房”,所受“停职反省”处分的真相。二是我和爱人两地分居,爱人长期生病,无人照顾,生活非常困难,希望照顾调去简城工作。

听了我的汇报后,她立即展开调查,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了解事情的原委,证实我所反映问题的真实性。事后不久,我反映的两件事都迅速得到处理:一是原教办主任调平泉区教办任原职,毫发无损;二是我在半个月之内接到调令,调简城五小任职。于是,赵晚珍局长处事公正,办事认真,关心下属,雷厉风行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我的脑子里扎下了根。

1974年,我在简城三小任职期间,全国掀起“学黄帅”运动,再次扰乱了学校教学秩序。我采取一系列措施,因势利导,正面引导:让学生通过谈心方式给老师提意见,不致于伤害师生感情;让教师正确对待来自学生的意见,敞开胸怀,关心爱戴学生。于是,在师生之间产生了许多师爱生、生敬师的动人故事,稳定了学校教学秩序。赵局长知道后,立即派工作组来学校调研,并指导和协助学校把“运动”不断引向深入。同时,携带我和她一起参加了内江地委宣传部召开的推动“正确开展学黄帅运动”的座谈会。我在座谈会上,交流了我们学校的做法和收到的效果,受到与会者的认同和地委宣传部部长董国福的肯定。会议结束后,资阳县文教局派专人接我去资阳,在县剧场为一千多中小学教师作专题报告。回到学校不久,我就被调到县文教局工作了。我想,这也许是我在内江座谈会上的发言,给赵局长留下了好的印象吧!

我到文教局后,被分配到小教工作组工作,由赵局长分管。她对我算是进行教育行政工作的常规训练和教育行政管理的启蒙教育,手把手地指导我。在此期间,很长一段时间是派驻学校,一驻就是十天半月。但赵局长对我的每一步工作都是掌控在她手中,了如指掌。

她给我的规定是,每周星期一上午到她那里汇报上周工作,接受下周任务。听我汇报以后,对上一周的工作她要一一评价,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哪些需要补救,哪些需要重做等等都一一落实,然后布置新的任务。新旧任务一并按天落实,写在一周的工作计划中,每周如此。一所学校蹲点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交给她。按她的要求,在她的指导下,调查了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情况,总结了不少的管理经验,使我初步进入到教育管理领域,对教育管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她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分配的任务,安排的工作如钉钉木,必须按期完成。

 

那些年下乡工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到区公所所在地才有班车,到乡镇都是步行。一次她安排我去云龙镇,约定参加学校当天下午的活动。但因早班车乘车人太多,我没挤上车,只好步行30多公里,走了6个多小时,准时参加了学校的活动。

大约是1978年,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由她作会议的主题报告,并指定我起草这份报告。当时,写会议报告我还是第一次,并且手中无素材,感到很为难。她知道我的难处,她说:没关系,明天我陪你一起去一个乡区学校座谈,收集点素材后再写。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起乘火车去了养马小学。由她拟订的座谈提纲,按提纲通过一天的紧张座谈,征求意见,收集材料,晚上我们又乘火车回县城。在火车上,她叫我拿出纸和笔来,她口述,我记录,草拟报告提纲。当火车到达简阳车站时,一份非常细致的报告提纲就拟订好了。她要求我加个夜班,争取第二天下午下班前把报告初稿交给她。我一下紧张起来:从下车时算起,到笫二天下班前止,不吃、不睡,满打满算也只有18个小时,要完成任务感觉很难。但是,赵局长的脾气我知道,雷厉风行是她的一贯作风,只能按她的要求,按时完成任务。我放下背包,上街吃了碗面,买了两只蜡烛就回到办公室,火急火燎地开始起草报告。还好,因事前按她的意图拟了提纲,手中又有一些素材,写起来思路就清晰了。一个通宵加半天时间,到第二天下午3点,我就把报告草稿交给了她。她阅后认可,我也很有成就感。我就是这样在她的精心指点,严格要求,耐心辅导下逐步适应了机关工作。我有了这个会议报告的“处女作”,以后就逐步承担起了文教局的计划、总结、报告等的起草工作。

赵局长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作风踏实。凡事都不只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御驾亲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80年,全国教育在拨乱反正之后,国家提出了逐步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当时赵局长分管基础教育,她对简阳普及初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简阳的基础教育现状如何?距离国家的要求有多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大的财力?根据简阳的财力,哪年能够达到国家对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等等?她带着这些问题,从学校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叫我给她当副手,她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

我们先在简阳的新桥乡蹲点一个星期,收集了不少情况和材料,通过分析后,她认为新桥乡是一个没有场镇的乡镇,只能反映全县初等教育现状的一个侧面。于是,我们又移师石板凳镇,继续调研一个多星期。在这期间,我突发“脱发症”,她十分关切,催我立即回县城治疗。我回县城后,她一人带队调研;我治疗归队后,她怕诊断不准,又带我去石板诊所咨询医生。她对下属就是如此关怀备至的。

赵局长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严重的冠心病,但她一直和大家一起,同乘一辆车,同住一个旅店,同在乡镇食堂就餐,持续半个多月。这样的领导,又特别是一个身患疾病,柔身弱体的女领导,实属罕见。

六、七十年代,赵局长管普教时,经常去学校听课、考察、调研。就是地处龙泉山顶的永胜、柏树乡的学校,她也不辞辛劳地去那里考察过。那些年,去永胜、柏树乡没有交通工具,而且又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她先搭乘班车去三岔镇后,步行上去。走在半路上,实在走不动了,是工作人员用自行车把她推上去的。这在当时,在简阳教育系统传为佳话。她的工作作风,在简阳教育局机关影响了一代人。

赵局长一贯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一切决策、决定都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从不主观臆断。她有一支咨询决策的基本队伍,人称她的“智囊团”。自我调文教局以后,我就知道,她管普教时,她的咨询“高参”是师范校的张允武、简阳中学的李雯章、贾家小学的赵克德等。凡有重大决策,她都要召集他们座谈,征求意见,咨询决策。每年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带领她的“智囊团”成员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学校提髙办学水平。

我随赵局长工作多年,我认为她是一位有学识,有才能,有独特见解,内涵丰富,诚恳谦逊,关心下属,具有髙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不可多得的好领导。

1983年她离休定居成都以后,我每次出差到成都都会去看望她。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有难于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都要去请教她。每次去她那里,都有收获,都能如愿。所以她是我终生的导师。

我退休以后也定居成都,离她近了,更是经常去她家玩。她离世时,我在阿坝州三江镇避暑,得知噩耗后,我立即赶回成都吊唁,寄托哀思。


作者简介


 邓治简,教育工作者。站过讲台,管过学校,搞过教研,曾任简阳教育局副局长职务。喜欢教育科研,曾是内江市教育学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四川省中小学学校管理专委会会员。已退休二十余年。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