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神女峰景区——观自然、人文风情(苏莲托)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21-10-24 | 4631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

从万州出发的游轮三峡行,第二个目的地是巫峡神女峰景区。
  第二天大概下午2点,我们一行四人乘坐的大型游轮停靠巫山码头。

神女天路风景区

沿着旅行社安排的路线,我们去相关的三个景区:神女天路风景区+黄岩风景区+神女溪风景区。这条线要深入到巫山山区去。
  在巫山码头下船,送我们进入景区的旅游车停在了景区的起点站柳坪游客中心。
  在柳坪游客中心,我们看到了巫山神女峰景区的标识。
  大门外,一尊雕塑精美的女神像进入我们的视线。从不同角度看去,造型是不一样的,身姿曼妙婀娜、神情端庄,透露着中国古典美的巫山神女妙不可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仙女形象。

                                
                  巫山神女、仙女

         据说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瑶姬。传说西王母之女(一说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之女),当大禹疏导长江三峡时,她从仙界来到三峡地区,在飞凤山麓,向大禹授九卷天书,井派神丁相助。此后,她留在巫山,化为神女峰。巫山的百姓为她竖碑立祠,泥塑金身。这应该就是神女身穿金色衣裙的来历。神女轻盈、曼妙的身姿由祥云衬托,降福人间。

电瓶车搭载着游客在山峰上开凿出来的“天路”上绕峰前行,称“天路”一点不为过。天路蜿蜒在1200米海拔的山峰之巅,全长为12公里。
在行驶的电瓶车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景象有“一览众山小”的景象,也有平视群峰的感觉,在这样的高度,我们看见了山势雄奇,险峻、独特。
这条天路,设置有多个观景台:天盏灯、仙履台、飞云台。

过去,三峡工程未蓄水之前,游览三峡风光,主要是以长江三峡区域沿途的风光这主:忠县石宝赛、丰都鬼城、白帝城、瞿塘峡、巫峡、小三峡、西陵峡。
  如今,游人走进这新开辟的三峡纵深地带风景区,又是另一番景色。同行的朋友姣姣介绍说,这条线路秋天是观赏红叶的最佳线路。此时虽非秋天,但景致独特,别无二致。我们在这些观景台拍摄下巫山景区的奇峰异峡。
综合三个景区的特色山势观景台,就是神女天路风景区的:天盏灯、仙履台、飞云台;还有黄岩风景区的净坛峰观景台。

说起独特,要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说起。
  人类对神明的认识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植物图腾、动物图腾(植物神、动物神);动物形神、人兽合一神,人神同一神,人神同形同性(女神、男神)。
  中国有国土之称的时期是“夏”开始,夏商周——奴隶制时期,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秦以后至清——封建制时期。
  民国、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华夏文明的上溯期却还要向前推进。因为古代典籍的记载和华夏出土文物已然将华夏文明的时间往前推进若干时期。
  从现在已有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典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神话不尽相同,有些神名还相同。但其故事存在一些差异,可总体描述是相近或倾同的。
  久而久之,中国人就在大自然,神、人类之间就有了一些相似、相同的表述:
  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海有蛟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有水则灵,水有山则秀(山水相依,有人才有灵秀)
  山明水秀(要人来欣赏)
  山清水秀(要人来欣赏)
  山美、水美、人美
  天时,地利、人和,(后两者可以人为改变,前者讲究的是合适的时间)

而中国古代对神仙的描述,特别是仙女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大多数的神都伟大、正义、美好的。这成为中国古人对美好事物寄托的一种载体。
  古代典籍中有记载女娲人头蛇身的外在形象。
  之后中国的神仙多为人形,对于女神的描绘——仙女是人中精品,给予其最美的外形,最美的衣着,最美的品行,不食人间烟火,为人间做好事,不求回报。

我们来看看长江三峡巫峡神女峰景区的美图及赋含的寓意。
  天盏灯观景:

                   
              天盏灯山

站在观景台上,此段长江对岸的山势图独特,一座没有峰而山顶平缓、山势跨度较大的山,横卧在长江对岸。这是“天盏灯”山。这山与长江两岸的山相互映衬,山清水秀。在“天盏灯”山的后面还有一座山,山形与之大致相似,但高于前山,中间有一个略略隆起的小尖峰。这粗略一看,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大灯盏。这两座山成为一个整体,和谐而别具一格。
从图上还可看见,长江对岸“天盏灯”山左边的山峰层叠,一层、二层、三层……远处的山与天相接,松软的白云对接连绵的山势,云缝中蔚蓝色的蓝天给天空抹上了亮丽的色彩。

为什么特别强调这“天盏灯”,这和景区大门口的巫山神女有关。
  西王母之二十三女瑶姬(一说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之女),在大禹到长江治水时来到这里,大禹的父亲鲧[gǔn] 治水是用土设障堵水,失败。
  大禹接父班,治理黄河、长江的水用疏的方法。而当时长江在三峡这一带,传说有东海龙王属下的12条恶龙在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恰逢瑶姬来此地看见此事,用手向天一指,天上霎时响起炸雷,将12条恶龙炸得粉身碎骨,可恶龙的碎骨落到地上,变为无数座高山——巫山,继续祸害人类。高山填满河谷,堵塞水道。大禹来治水,带领大家日夜开山凿石,奋战不休,瑶姬相助,在此点燃灯盏,光照千里,通夜不熄。所以这里有了“天盏灯”之名,“天盏灯”背后的大山被称为天灯堡。

仙履台观景

在仙履台:按照路上的指示牌,游人可以观看到巫山12峰的四峰:朝云峰,神女峰,翠屏峰,飞凤峰。
  仙履台,“仙履”,就是神仙落足的意思。当年,瑶姬助大禹治水来了人间。西王母娘娘派出她的二十二个女儿下凡来找最小的女儿瑶姬。众仙女在仙履落脚。后来,11个女儿回到天宫照顾母亲王母娘娘。11个仙女陪着瑶姬留在了巫山地区,帮助百姓。留下来的11个仙女,加上最小的仙女瑶姬变成了巫山十二峰,她们的名字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和瑶姬。

仙履台观景台可以看到巫山十二峰的四峰,朝云峰、神女峰、翠屏峰、飞凤峰。
  我们在这里拍摄了无数座山峰,不认识除神女峰之外的其他山峰。
  在一张特别的山势图中,看看哪一个是我们认识的12峰之一——神女峰?

                    
          哪一个是巫山12峰之一——神女峰?

此图上长江转角处,左边的小尖峰是巫山12峰中有名的神女峰。神女峰就是瑶姬仙女变的。
此图中,其他的山峰因为不熟悉,就叫不出名字了。
  神女峰、巫山神女闻名,不仅仅是由于山峰外形酷似少女,也不只是因为来源于神话故事。
  还有屈原和宋玉的对巫山神女的描述,以及后人不断地对巫山神女的完善、创作及研究。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延续和传承。
  历史上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在楚辞《九歌·山鬼》对巫山山神有所歌咏。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称山鬼。
  至于山神是男是女,有争议。元明时期的画家,依照诗中描述,有将山神绘作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近现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游国恩,及郭沫若,认为山鬼就是巫山神女。

楚国文人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也对巫山神女作了细致的描述。
  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楚国诗人,楚国士大夫,曾事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公元前263年,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在位,)。
  楚怀王((?-公元前296年,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98年在位。)
  战国时,楚国楚襄王与宋玉来三峡游玩打猎,在巫山的巫峡时,看到一高耸的山峰时,好奇地询问宋玉。宋玉据此讲述了巫山神女与楚顷襄王及其父楚怀王的故事。

屈原的楚辞、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等在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授书台
  这是仙履台旁边的授书台,观景平台上的巨石上写的“三峡云巅,神女天路”。

对面的一男一女,想来游人都已经知道了,一个是瑶姬,一个是大禹。
飞凤山是巫峡十二峰之一。在授书台处有一个石坛,地势平旷。
  大禹来长江治水,瑶姬给了他许多帮助。一日,瑶姬托梦给大禹,让他来飞凤山一平台。大禹如约而至,瑶姬踏着祥云降临(看瑶姬的塑像,脚下祥云环绕),而大禹脚踏巫山云雨(巫山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山上常年云雾缭绕,雨雾蒙蒙。看大禹塑像,脚踩巫山云雨)。两相会面,瑶姬授予大禹一金色的书匣。并叫他认真研读,大水可治。大禹接过打开一看,是《上清宝经》——治水天书。而一瞬间,瑶姬翩然消失。大禹得到天书,有了神助,疏通了三峡。

飞凤山原有的授书台,三峡工程蓄水,淹没了,这授书台是新修建的。

飞云台

飞云台是最大的一个观景台,从公路上开始,有一段围栏似的平台,然后,逐层向着公路下的一座山的山脊修建,站在高处向下看去,平台所在的山脊周边,绿树成荫,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看不到山坡上的土壤。在这个观景平台上,站在不同的层级,看向不同的方向,景色都不一样。从摄影的角度看出去,偌大的平台在下方的山脊上向着远处的延伸,据说长达三百多米,够壮观的了。与山脊相邻的左右山峰,山形不一,纵然也有林木覆盖,仍然能看到裸露在外的刀劈斧削似的绝壁,远处的山,横向一层一层的绵延……


  

在山脊上的飞云观景台眺望,观景台正面

从色彩上看,近处的山郁郁葱葱,稍远的山一片墨绿,再远的山一片幽蓝;大致成一条直线的山脉横向铺展开,松软的、不规则的白色云团横铺在山巅之上;白云之上,蔚蓝色的天空延伸了游人的视野。

在这里,我突然想到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游泳》。
  这词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后写下的。这首词最早发表1957年1月的《诗刊》。词中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武汉一带在春秋战国时隶属于楚国,所以毛泽东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伸展:舒展、宽广。从词中可见,舒,二层意思。视角上的舒展,举目眺望舒展、广阔的长空,场景气势浩大;心情上的舒畅,胸襟豪迈,宽广,心旷神怡。

我们站在这巫山之巅,极目远眺,这巫山,战国时也是与现在的武汉一样隶属于楚国,巫山属楚国的巫郡,这里的天空也是楚天呢。
  “极目楚天舒”此情此景,让我们心中升起一种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愫。
  在此,借用领袖毛泽东的词来表达我们的心境。
  我和朋友一行四人在这里久久地停留,想从不同角度留下更多的美景,也留下更多的倩影。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深入巫山深处的天路,不是在山峰上修建这壮观的观景平台,游人真不可能高屋建瓴似的领略这“一览众山小”,或举目平视这远山与天相接的宏大气势。这在祖国的大地上游山玩水,真能陶冶人的性情和情趣。

    

         在山脊上的飞云观景台眺望,观景台右边

                  

     在山脊上的飞云观景台眺望,观景台左边。

图中远处的江流是长江,长江就在巫山的崇山峻岭中、在峡谷、沟壑中穿过。
看这壮观而复杂的山势图,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治理长江,真是不容易。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不少歌颂人们通过劳动,治理山水,创造幸福的故事。这是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对智慧的肯定和赞美,是对顽强的意志的肯定和赞美、是对坚定不移的精神的肯定和赞美。

    黄岩景区的净坛峰

  净坛峰是巫山十二峰之一,海拔1020米。
  净坛峰位于巫峡神女风景区中的黄岩风景区范围内。
  净坛峰所在区域,有多个观景平台,站在不同的观景平台上,所见的景致是有区别的,每一个观景点所看到的山势图都有震撼力。

        

   群峰中的净坛峰,中间独立的山峰是净坛峰

这幅山势图,中间这个独立的山峰就是净坛峰。它的左上角是呈剪子状的一双剪子峰,剪子峰旁边,还有更高的山峰伴随其旁。在中间净坛峰的对面,有一系列山峰,层层叠叠地向外扩展开去,形成“山外有山”。当然,下一句就是“天外有天”了。这中国文化里,随意的语言运用就涉及到成语,就蕴含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大家懂就行了。

               

     净坛群峰巍峨、壮观,山脚下蜿蜒的溪流是神女溪


在这个平台上,这个角度拍摄的净坛峰是周边的山峰中的最高峰。看上去净坛峰上部呈圆柱形体。与周边的山比起来,一峰独秀,高数百丈,而周长不过千米。山峰下大,上尖,顶部被墨绿色的植被覆盖,峰顶一个大平台,像一处洁静的祭坛放在龙宫之上。因此,取名净坛峰。而净坛峰,从这个侧面看去,还犹如一个静坐神坛之上默颂佛经的仙人。从拍摄的这个角度远远看去,似真的能分辨出仙人的眉毛、眼睛、鼻子、嘴、脸部轮廓,还有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的手(净坛峰前那一个小小的山峰)。

  
  在徐徐下降的九龙观光索道的缆车里用手机拍摄的净坛峰山势图

在下行的索道车箱中,隔着玻璃窗拍摄的净坛峰。此角度的净坛峰不再是圆柱体,呈现出不规则的山体,高耸挺直,棱角分明,灰白的崖壁直立刚劲,挺拔的山峰上,一层一层的绿色植被顽强地附在悬崖峭壁上,力求与四周大自然的色泽形成整体上的和谐。蔚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植被,灰白色的崖壁,阳光受山势的阻挡,在山体上留下的阴影,空中蓝色的缆绳……

在观看净坛峰时,我们已经处于黄岩风景区。
  从神女天路风景区到黄岩风景区后,我们的行程就是,1、乘坐黄岩观光索道——2、观看净坛峰——3、乘坐神女天梯——4、乘坐九龙观光索道——5、到达山脚的神女溪。
  神女天梯在这里,也是一大特色景观。

              

       神女天梯与净坛群峰争辉

 222米世界第一崖外神女垂直天梯,是一部观光电梯,被誉为“世界第一梯”,采用两部高速电梯双向运行,每秒运行速度4米,每部电梯载重1600千克,乘坐21人。天梯2016年开工建设,2018年11月投用。采用全钢结构,外立面是全玻璃,在电梯里,无论上行,还上下行,此处神女峰景区的景观一览无余。我们在电梯里,全然没有一丝下坠的感觉。来不及用手机拍摄外景,很快就到了电梯底部。
   然后,又换乘九龙观光索道到达山脚的神女溪。我们在徐徐下降的缆车里用手机拍摄了一组山势变化图,角度不同,平台不同、视觉不同,景观又有所不同。

  222米世界第一崖外神女垂直天梯与九龙观光索道快速换乘,很快到达谷底 

    

222米世界第一崖外神女垂直天梯与九龙观光索道快速换乘,很快到达谷底。

  神女溪风景区

到了山脚,神女溪还真是一条小小的溪流,我们在山谷底部,沿着溪流向前走去,到了溪流相对宽阔的地方,我们上了停泊在这里的画舫船,这段水道有15公里。船上的导游接到我们,开始给我们介绍沿途的景况与巫山景区的相关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导游介绍的,我们关注了几点:
  一、山区扶贫情况,现在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接下来要维持扶贫的成果,还要有后续项目的持续发展。
  他们这里有两个,一是旅游,二是围绕旅游项目,开发相关的山区资源。
  这里最有优势的山区资源是当地山里生长的野生药材,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销售的稳定性,政府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山区特有的药材后,说可以在她这里购买,也可以出去后在任何国家规定的商店购买,价格是统一的。
  
 
二、三峡移民情况。谈到三峡移民,导游她介绍说,国家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移民出去的都给了安家补助,移民所在地的政府也对移民作了很好的安置。只是过了这么多年,有一部分老人,想回到家乡来生活,思乡思故土。导游的爷爷就是其中之一,回到了山里。我们问,靠什么生活?她回答:可以采药呀!山里的野生药材很多,足以维持生活了。
   
三、三峡纤夫。三峡地区从古至今有纤夫,大家都知道。导游说,她家祖辈上有纤夫,过去,三峡地区有些水段必须要有纤夫拉船的。拉船为什么要裸体,她爷爷告诉他们,水泡湿的裤子一直穿在身上,湿裤子会把皮肤泡软,一脱裤子,就容易把皮扯下来。所以。通常都是不穿裤子的。但腰要弯到一个特定的角度,头向下垂,这样可以遮住私处。过去纤夫是很苦的。长江三峡沿岸的人,不少人不得不去做这一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多久,三峡纤夫这个行业就不存在了。

中国古代南北朝(北魏)时期的郦道元(466年~527年),地理学家,北魏时期官员。在他的《水经注》写《三峡》部分时,有:“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见当初的渔民,船夫、也包括纤夫的生活是何等艰难。

我们乘坐的画舫船在神女溪上行驶,越向前走,水道越宽,神女溪两岸高高的山崖被绿色的植被覆盖,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前面已经很宽了,在一个宽大的趸船处,停泊着一些画舫船,原来已经到了长江和神女溪的交界处,我们的旅游游轮就停泊在这里。

     

    在一个宽大的趸船处,停泊着一些画舫船,这是长江和神女溪的交界处,


让我们欣喜的是神女峰也就在这里,在这神女溪与长江的交汇处,我们用手机和相机拍摄下了神女峰的美景。

            

     游轮上拍摄江面上两岸的山峰,可见右边的神女峰主峰


           

    江上游轮上平视岸边的神女峰主峰


             

   神女主峰巨峰下那个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的小山石,就是神女峰


远景、近景、不同角度都拍摄了。认识神女峰吗?巨峰下那个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的小山石,就是神女峰。

三峡大坝修建完工,三峡蓄水至175米后,长江三峡的景观又是一番景象了。
  站在停泊在长江边的旅游游轮上,站在停泊在巫峡神女溪旁、神女峰脚下的游轮上,我想,此时,最好的结束语是毛泽东的的词:《水调歌头·游泳》: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本页图片均由作者苏莲托拍摄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