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大街的苍蝇馆子(打开镜头按快门)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9-10-20 | 45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打开镜头按快门

 
                                                                                                        作者授权

 

                                                                                       

        那二年生,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交通厅斜对面,吃面。

        也怪,明明是面馆,招牌却是“天府小吃”,哪里有小吃,只卖面。而且,这个面,是寡面,只一种,排骨面,莫得其他面的品种,什么肥肠面、牛肉面、燥子面、三鲜面,都莫得,只有排骨面。面里也莫得菜叶子,就是一点酱油,一点葱花,一点排骨汤汤,当然,排骨还是有几砣。就是这样子的面,不显山不露水,吃起来还赶口。赶口,就是好吃,吃的样子,饿捞饿虾。面,吃进嘴里,有一种香,形容不出来,反正就是香,感觉面也香,排骨也香,葱花米子也香,把早上的慵懒都赶跑了,吃完,过街,回到厅里,一天都爽。

        久而久之,早饭都到那儿吃,抬头,左右,四周,全是厅里的人,成二食堂了。通常,女的二两,男的三两,煮面的时候,旁边数双眼晴都在锅里,大锅,沸水,热气,那面,在锅里上下翻腾,清一色的韭菜叶子,片刻面好,店小二熟练装碗,大汤勺淋上一瓢排骨汤料,红红郁郁,筷子七上八下搅的时候,口水和喉咙,都会与之配合,夹一筷,送入嘴中,吸一口,呼一声,再吸一口,再嗤一下,再上下嚅咬咀嚼,其情其景,感天动地。一旁等的人,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吃面的人,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周身暖和,上下通泰,红着脸,泛着光,站起身,扯两把桌上的餐巾纸,一边揩嘴巴,一边目中无人扬长而去。据传,那面,放了罂粟壳壳,无人查,无人问,倒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酸菜鱼,在交通厅出门右拐十米处,每天中午,刘德一必坐在里面,众厮中似一尊佛,肉记记胖墩墩,四目相视,他有时微微一笑,有时面无表情,他不吃酸菜鱼,他吃红烧鱼。到店吃客,也大多点红烧鱼。

      这家的红烧鱼,不是干滋滋的那种,是汤汤水水一大锅那种红烧鱼。店家从缸里捞出活魚,扔在地下,乱棍打昏,拿水淋了,扔在案上,对剖、剔骨、砍小,装进一小盆,一把豆粉搅匀,放进油锅,速炸片刻,又迅速捞出。锅中只留少许热油,下葱姜蒜盐醋糖,姜有生姜老姜泡姜,爆炒出味;又下郫县豆瓣、老干妈豆豉,爆炒出味,又倒滚水融合,再倒鱼爆毒片刻,起锅装盆,面上淋上一大瓢滚油,油中干海椒鲜花椒嗞嗞落下,那鱼,刹时艳若芙蓉,一筷下去,神仙也。厅里年轻人,七八个围一锅,白米饭下红烧鱼,吃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顺着酸菜鱼往前走,两百米,公厕边不远,有一个锅贴包子店,店面巴掌大,就一灶两锅,无桌无椅,食客买了就走。

        店主是一对老年夫妇,七十以上,老头掌灶,老伴收钱。灶是土灶,火是柴火,锅是铁锅。毎锅只容三四十个包子,每烧一锅约七八分钟,效率低,耗时长,两锅轮流,每锅需等四五分钟。因包子味道好,一年四季,门庭若市,肩肩相比,队队相连。刚出锅的包子,不要急,小心舌头烫烂,吹几口气,小口先行,一慢二看三通过。包子火候正好,平底面酥黄,圆拱面细嫩,内馅均为好肉,七痩三肥,前夹肉,肉的香与肉的油,渗入面中,使包子出神入化,傲视群雄。两三个小工在老汉的

        当年的武侯祠大街,这样的苍蝇馆子当有七八家,唯此三家我记忆最深。如今,物是人非,看着满街的旅游商店,心里的怀念与惆怅可与谁说?

 

    编者注:本文介绍的是成都的川味中式餐食。介绍时用的四川的方言,特别是成都方言。四川方言介绍四川餐食,别有一番情趣 。
    
文中的苍蝇馆子”,不是苍蝇乱飞的馆子。四川特别是成渝都喜欢提到苍蝇馆子”。取其小之意,还有就是没有特意装修,不是现在新修的高楼大厦,而是过去的老式而偏旧的建筑,没有现代餐饮要求的高大上,但并不意味着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这些人们所谓的苍蝇馆子”,过去主要的街道或交通要道上有,现在主要的街道或交通要道上少多了,好些在较偏的岔道上或巷子里,餐馆看上去不起眼,但食物味道别拘一格,颇有特色,价格也适中。当地熟悉这些餐馆的人,常常喜欢光顾这些餐馆,这些餐馆的食客往往是本地的回头客。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