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作者:向以鲜
作者授权
一条条受伤的 在滋润万物的雨水中 挺住,意味着一切 獭,终于累倒在岸边
|
和尖利的牙齿 咬得死的 咬不死的 罗列的鱼阵
|
只有一头雄伟的断牙大象
|
寂寞中踏响轻雷 转身离去,却像一个 最重的是浮云 白虎啊白虎,你是我
|
春天的大海有点儿色 春天的大海有点儿浪 春天的大海有点儿远 无边无际的怒吼
|
只有一些兽面 纯洁的野兽 永远那么任性
|
透明的爪子 宇宙的重金属 直到把自己耳朵
|
梅花打成桃花 少女打成皇后 唉,春天的扑克牌
|
那遍地的蜂狂 没有野花的日子
|
落叶飞舞中 鹰的俯视中 你的凝视中 我的痛苦中
|
彩云才淡 雪花刚落 大地已睡
|
每只羊的诗里 每片草原的角落
|
13 简 单 简单是棵古树 简单是只河蚌 简单是粒星辰
| 14 大雁一样的情人
大雁一样的情人 从南方飞到北方 从北方飞到南方
不爱飞翔的情人 不爱迁徙的情人 不是一个好情人
爱上了谁不重要 空中爱上了自己 地上爱上了别人
飞累了得继续爱 累死了得拼命爱 爱是无尽的气流
大雁一样的情人 从低谷飞向高潮 从黑暗飞到光明
|
薇语
诗写素笺染在春
——读向以鲜《春天的歌谣》
梅花谢了,小桃又开,春天的故事已汇成了诗篇。诗人的思维一发散,春天里的花朵就变成了小字,晕染在了素笺。春天打开花朵的方式就像獭祭鱼,每一种花朵被春天按照节序排列成仪鱼。獭祭鱼是指獭捕鱼陈列于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月令》记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这里诗人用獭祭鱼的意象来暗喻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不仅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还有风吹过的飘零。仪鱼是受着伤,流着血的,垂死挣扎的,就像开在春天的那些花儿一样,风雨之后“花开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挺住,意味着一切。挺不住,又如何呢?但是挺住挺不住,春天的雨还是会滋润万物,春天的风依旧要吹过天涯。可以说在留白的空间里,读者的思考会更加深刻。
开篇,词短情长,诗人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开启了春天,简洁凝练的句子背后是哲思,是回味。獭认真地研究,累倒在河边,吐出一串春天的鱼泡泡是累并快乐着,挺住和挺不住是生活命题的解答,所以在第二节,诗人说獭的春天是咬出来的,是用永不知足的心和尖利的牙齿咬出来的。咬得死的,其实算不上春天;咬不死的,才是灿烂的春天。这些句子背后深藏的意味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简单的句子传递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我忽然就想到了“打不死的小强”, “咬春”一词新颖而别致,意味深长又具有张力,与“咬定青山不放松”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象》一节,大象两耳迎风,山岳一般屹立与狮子、老虎、犀牛等背对众人表现出的彻底厌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实则突显了面对现实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寸步难行之后的消极,一种是迎风而上去迎接春天。禁锢得住脚步,禁锢不住思想。即便断牙,也依然雄伟。但,我忍不住在想,“象”在《周易》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用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大象,就是天地、日月、四时之象,阴阳、五行、八卦之象。诗人是否意在通过“大象”一词观世界之形态,所以才会有
“山岳一般屹立在万众头顶
仿佛是要看清,每一张
囚禁者和观赏者的脸”
这样的句子?
若说《大象》一节藏着大道,那么《白虎》一节则隐藏着一个诗人对尘事的理解,仔细回味,这些句子在心头萦绕不去。这节有两组对比,最淡和最深的对比,最轻和最重的对比,诗人打破了惯性思想,将平常很多人看淡与看轻的事物反而变成了看深与看重,强烈的反差产生出来的震撼恰似寂寞中踏响的轻雷。
“最淡的是真相最深的才是时间幻影”“最重的是浮云 最轻的才是不朽华章”真相与时间幻影,浮云与不朽华章,是结果与过程的对比,对有些人来说,结果重要,但对诗人来说,过程更重要。诗人珍惜生活的每一天,享受生活的过程,对于结果看淡看轻。甚至于不朽华章在诗人的眼里都重不过浮云,这是诗人的心志体现,是纯粹而简单的活在当下。
“白虎啊白虎,你是我
不可救药的春天、烈焰和灰烬”,
对生活爱得炽烈是顺理成章地喷发。
白虎为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传说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等多种神力。也由此看出,诗人为什么说白虎是他不可救药的春天、烈焰和灰烬——让春天在爱中永生。
诗人的前四节,獭祭鱼、獭咬春、大象、白虎这些意象的运用,暗含四时运行之理,隐含事物形态之象,让我们在咀嚼的同时得以梳理生活之味,与诗人贯通共鸣。
诗人说大海有点苦,但只要你有结晶的技术,就可以找到盐。面对困难,只要用对方法,总能收获呀。诗人就是这么积极乐观向上的。“海的色、海的浪和海的远”,通过努力得到了蓝、看到了岸、听到了春天”,这是多么烂漫的一件事情啊。在春天里,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始无终。。。
春天的桃花,诗人称为兽面桃花,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一个称谓。诗人骨子里的纯粹和热烈透过诗行都可以感受到。猫面、豹面、狐狸面,这些纯洁的野兽,叫春的圆眼睛和花纹,是那么任性,叫醒了一条条山脉,叫亮了一朵朵桃花。一个“叫”字,将纯洁野兽的本性渲染了出来。那些可爱、妖娆、妩媚的野兽啊,还有漫山遍野的桃花是春的美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人形容春雷是贴着耳朵,贴着耳膜响的春雷;是宇宙的重金属全部聚集在此,来耳中怒演的虫子的乐谱,是把自己的耳朵,万物的耳朵敲打成的一面面春天的战鼓。惊蛰节气始,春雷乍动惊百虫,诗人用自己特有的语言使春雷更加形象,而春天的生机在诗意里更加盎然。而惊蛰这天也有“蒙鼓皮”的习俗,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从这些来看,诗人从春雷到虫子的乐谱,从春雷到春鼓,与节气相合,与天时相契。诗人深厚的文化功底,知识面的宽泛,充溢在字里行间,而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神奇。
梅花谢,小桃开;芳菲曼舞,残红零落;花谢去,青绿起,春去也。这些变化被诗人巧妙地比作了春天将一幅扑克牌打成了乱局,从梅花到桃花,从红桃打成了黑桃,从少女达成了皇后,从胜局打成了败局。这样的比喻是贴切而奇妙的,春天的多样性,春天的变化就有了诗意的表达。诗人深入的思考让诗有了新的生命,而诗人笔下的春天也更加与众不同。
这组春天的歌谣,共14节。前面8节,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打破常人思维方式的句子使内容在平实中多了厚重,并以此扩增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后面6节里,一咏三叹明显比前8节多些,这些技法的运用使诗歌似有回音缠绕于心,经久不散。诗人内心浓烈的感情也通过这些咏唱表现得更加深沉而浓郁。在《春天的歌谣》里,诗人说:落叶飞舞是大地的幸福,他看到秋天的果实将夜晚都照亮。鹰的俯视中是天空的幸福,在辉煌的灯火中,爱情是天堂。落叶飞舞不是告别,丰收时刻是为幸福;鹰的俯视不是高高在上,烟火气是为幸福。诗人用自己的方式向读者阐述他心目中的幸福。即便是痛苦的,梦想也是幸福的,这一刻的幸福是为永恒!这种永恒更多的是梦想永在,思想不灭!在诗人的幸福里,我读到了禅境,读到了事物的两面性,好与坏的辩证。这刻,我也悄悄地收藏。
有的人走开,有的人回来,星星都知道,一切去复来。这样的句子很动听,还有些孩子气,质朴中蕴有哲理。四季轮回,春去秋来,雪花刚落,太阳又升;花儿为啥谢,果实为啥红;大地已睡,江河不醒,这是自然的道。星星只是星星吗?星星还是岁月的眼。
诗人的内心是纯粹的,简单是粒星辰,照亮词语的黑暗,以此来隐藏一点点的私心,写写简单的诗。对的,所有文字的背后都藏着一颗属于自己的心呀,因为思想的不同,才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文字,也才有了不一样的星辰。简单的诗是清澈的,可以洗去尘埃,即便有一点点儿的苦沙,亦会生成明珠。简单的人,简单的句子,简单的诗行,却有着不简单的力量,贯穿在如诗的岁月。
最后一节,诗人重复咏叹:做大雁一样的情人。并写道:累死了得拼命爱,爱是无尽的气流。热烈而奔放。雨果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诗人的爱不是狭义的,是广义的,与其说诗人是做大雁一样的情人,不如说是诗人要爱从北方飞到南方,从南方飞到北方,让世界充满爱,让爱成为治愈的力量,从黑暗到光明。
这组《春天的歌谣》,整体流畅的节奏,具有张力的语言,独特的辩证思维,似是杏花疏影里的一枝春笛的悠扬,又像是坐看云起时的禅唱,在岁月里飞扬。
向以鲜,现居成都,诗人,随笔作家,四川大学教授。著有学术专著《超越江湖的诗人》《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诗集“我的三部曲”、“旋律三部曲”及长篇历史剧《花木兰传奇》等。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奖、四川文学奖、纳通国际儒学奖、《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赛特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