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馆欣赏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8-07-14 | 659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世界博览会。于201051日至10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国际组织参展。

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主题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英文主题: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题

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城市经济繁荣

3、城市科技的创新

4、城市社区重塑

5城市乡村互动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中国馆,富有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下小上大,巍然挺立.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 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一个基础构件,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出现。它悬挑出檐,层层叠加,将檐口的力均匀传递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将檐口加大并富有美感。这种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门、山西应县的木塔、西安的钟鼓楼等建筑上都有应用。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它的应用使建筑形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态势。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成为中国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

 

世界博览会文化中心,飞碟状的银灰色建筑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原名为世博演艺中心,于2010212日更名为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是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文化演艺综合场馆;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集聚中心区.

中心的“飞碟”外形,寓意着面向未来,昂扬向上的豪迈气概,标志着伟大的时代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中心的弧形外观不只是为了凸显这座文化新地标的时尚感,其中也蕴藏着精妙的环保构思。
    下层圆弧表面形成自遮阳体系,在高温季节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为玻璃屋顶的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采光。
    中心外养眼的绿坡--屋顶覆土技术的应用使中心完美融入周边水景,为 场馆外延地下空间 保温隔热。

采用 光电幕墙系统、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程控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多项环保节能技术,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其目标是成为绿色生态建筑

中心 以大型中央舞台 为主体、拥有18000座观众席的大型多功能室内演艺场馆 及 相关配套设施,是一个符合现代理念的文化娱乐集聚区。

多能组合

除主场馆外,文化中心里还设有音乐俱乐部、影剧院、溜冰场、世界各国美食街、安徒生儿童乐园、

NBA互动馆,以及近两万平方米的商业零售、文化休闲娱乐区。

 
      印度馆

印度馆,覆盖着绿色草皮的高耸而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

展馆采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屋顶覆盖绿草和鲜花,起到天然空调作用;屋顶安装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板,组成风光互补系统;采用雨水回收系统,从而实现零排放绿色建筑

印度馆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均为可再利用材料。建筑设计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励重复利用。采用最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学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并将展示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中央穹顶外覆各种草本植物,配以铜质生命之树,楠竹网格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织就了一个吸音天花板。太阳能电池板、风车以及穹顶上草本与竹木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

 
      
                    

西班牙馆,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
  

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设起源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参观者宛若置身西班牙城市的街道上,感叹西班牙光辉灿烂的历史、人民的智慧和创新,品味众多知名的城市规划家、社会学家、电影工作者和艺术家共同打造的盛宴。

整座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式,看上去形似篮子。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将达到12000平方米,每块藤板颜色不一,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藤板用钢丝斜向固定,像鱼鳞一样排列,既牢固又美观。这些深浅各异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乡山东制作完成的,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这就是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诀


 
  
  英国馆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展区中有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活力城市开放公园等景点。

世博会英国馆堪称标志性建筑,彰显出英国在创意和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示英国在物种保护方面居于全球领导地位,以及英国在开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圣殿”——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所有的触须将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也寓义深远,它就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沙特阿拉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国家馆,位于世博园A片区,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主体建筑更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底部和甲板种满了沙特标志性植物:枣椰树。这些枣椰树来自中国。

来自中国的150枣椰树:在地面和屋顶栽种外观类似椰子树的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是沙特馆的一大特色。沙特馆共需要150棵枣椰树,虽然可以通过海运从沙特长途引进,但由于枣椰树对环境非常敏感,引种成功的难度非常大。在中国科研机构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国南方找到了一种枣椰树。150棵枣椰树已被成功引种至沪郊,成为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拉脱维亚馆

拉脱维亚馆,圆柱型的展馆的一侧有一处状似打开的书页,引领游人走进展馆内奇妙的世界。外墙由1 0万个15cm×15cm的彩色透明塑料片组成,每当微风拂过就会随之在空中摇曳,熠熠发光.

拉脱维亚国家馆外墙以森林、海洋、陆地、天空、风等为设计元素,由1 0万个彩色透明的塑料盘组成,微风拂过,塑料盘在空中随风摇曳、闪闪发光。展馆入口是一个向上的螺旋形楼梯,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馆内通过电影、视听展项等介绍拉脱维亚。展馆设有一个互动测试触摸屏,参观者可通过参与游戏了解拉脱维亚,获胜者将有机会到展馆二楼特设的风洞中体验飞翔的感觉。拉脱维亚馆位于上海世博会展馆的中心区域C区。以“科技创新城市”为主题,选择“快乐科技”作为自己最大的亮点。

 

韩国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馆,位于世博园A片区,国家馆由于使用韩文字母构筑,其底层的绝大部分为开放空间,也就是说没有门,以充分体现韩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展馆底层地面,铺设了不同色彩的地砖。据介绍,色彩斑斓的地面其实是韩国首都首尔地图,这张地图为首尔实际面积的1/300。浓缩的首尔移植到了上海,其崭新的符号化空间,为上海与首尔之间的直接交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平台。

树脂外立面将制成环保袋赠市民韩国企业联合馆的主题是绿色城市,绿意生活,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概念。为了不污染环境,整个展馆的外立面将由合成树脂做成。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树脂外立面将被全部拆除下来,变废为宝,制成环保袋,分发给上海市民。

  

马来西亚

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国家馆主题为Bersekutu Bertambah Mutu,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是马来西亚的国家格言,在这次世博会马来西亚馆将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油棕、塑胶等材料建筑而成,重点展现马来西亚的独特风情和团结的民族精神。展馆的设计灵感源自马来西亚传统建筑。

展馆由两个高高翘起的坡状屋顶组成,犹如一艘远航而来的“木船”,线条优美而极具动感,屋顶尖端的交叉构架是马来西亚本土建筑的一个符号。观光电梯被设计成吉隆坡双塔摩天楼形状。参观者不仅可以领略马来西亚槟城、马六甲等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体验普通马来西亚家庭的乐生活,还能欣赏到特色艺术品及其制作过程。

展馆一层,外廊和入口部分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原型,体现伊斯兰教作为马来西亚国教的重要地位;屋顶被柱廊架起,在表现手法上模拟传统长屋的模式。展馆外墙则借鉴了马来西亚传统印染的纹理,由蝴蝶、花卉、飞鸟和几何图案组成。

  

新加坡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位于世博园B片区,以“城市交响曲”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新加坡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和“花园城市”的迷人魅力。展馆仿佛一个即将开启的音乐盒,参观者还未入馆,就能听到来自馆内的悦耳音乐。内部形状各异的展厅,通过缓坡和楼梯巧妙地连接起来。通过音乐喷泉、视听互动以及屋顶花园等,表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以及新加坡的创新性和多元文化。闻名遐迩的新加坡花园景观在展馆顶部绽放,专为世博会培育的胡姬花品种——石斛兰迎风招展、摇曳生姿。

  

瑞典馆

用于瑞典馆建设的木材并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采用了胶合木这种全新的技术。索德安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中,胶合木建筑帮助很多人逃过一劫,我们知道去年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们希望能够把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上海世博会上推广,帮助更多人。同时,胶合木的防火性能也优于钢筋水泥,根据一些测试,在同样的大火中,钢筋水泥材料的建筑半个小时就倒塌了,但胶合木建筑2个多小时也不会倒。

展馆由四个方形建筑连接组成,共三层,观众可以通过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于各个建筑物间。从高处鸟瞰,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呢?没错,是一面瑞典国旗!瑞典馆筹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十字形还有一个特殊内涵:如果说灰色方块代表城市,绿色方块代表自然,那么两个方块逐步靠近、重叠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十字形,这也是设计瑞典馆的一个创意来源———体现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另一个创意在外墙上。瑞典馆外墙覆盖有带孔眼的钢板,这些钢板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块与块间留有一定距离,远远看去,仿佛一张城市地图。据了解,地图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原形。由于特殊钢板的阳光反射作用,并且与建筑实体间存在间隙,因此也降低了馆内制冷的能耗。



本页图片由苏莲托、LXR拍摄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