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达斡尔族节会(刘竹)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278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56个民族

 阿昌族   保安族 白 族 布依族 布朗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德昂族 东乡族  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H 哈尼族  哈萨克族  赫哲族  回   族 

 基诺族  京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珞巴族 拉祜族 黎 僳僳族 

 毛南族 满 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 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   普米族 Q 羌 族  撒拉族 畲 族 水 族 

 塔塔尔族 塔吉克族 土 族 土家族  佤 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 族 彝 族 裕固族  藏 族 壮 族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作者授权)

                  达 斡 尔 族 节 会

                   
达 斡 尔 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以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和齐齐哈尔市郊较为集中,新疆的塔城县也有少数分布。人口九万四千多。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因为居住地区不同和受通古斯语音的影响,形成了布哈特土语、齐齐哈尔土语和新疆土语三种方言。达斡尔族没有文字,清朝时多半用满文,辛亥革命后又逐步改为用汉文。关于他们的族源,有人认为他们就是曾经建立了黑水国的古代民族,有人认为他们是塔塔尔的遗部,还有人认为他们是白鞑靼的后裔,目前还没有定论。据史书记载:十七世纪中叶,他们已在黑龙江中上游北岸定居下来,从事粗放的农耕业和畜牧业,和内地已有了密切的联系。后来他们才遂渐地迁住嫩江一带。  

  达斡尔人聚居的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房舍院落修建得整整齐齐,大方雅观,这是他们长期以来的游猎生活形成的习惯。达斡尔的妇女不仅是农耕能手,而且心灵手巧,善于制皮缝纫,象狗皮被、狍皮大衣、坎肩、手套、手闷子等等,都做得细致精巧,经久耐用。达斡尔人用的勒勒车最为别致。这种车,车轮大,结构简单,驾驭方便,无论是十来岁的儿童还是五六十岁的老大太都会驾驶。他们还常常用几十辆甚至于上百辆的车串在一起组成一溜,就象游动的长龙,十分壮观。
   达斡尔的民间文学艺术也于分丰富。特别是民间舞蹈,细腻动人,十分优美.

           阿 涅 节

  每年汉族地区的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正是达斡尔人民庆况阿涅节的时刻。
  “放烟火”是阿涅节除夕的主要活动。这一天,家家都要把院落收拾干净,在大门的正前方堆起大垛干牛粪。傍晚时,家家都点燃了粪堆,浓烈的烟火,使整个村庄罩上了一层幕霭。老者们站在火堆旁,把大块的肉、馒头、饺子以及各种鲜美的食物抛进火堆。达斡尔认为烟火越旺越好,所以每户人家都尽量把粪堆垒得又大又高,而鲜美的食物献于火中,则表示对来年的祝福。
  团拜是除夕夜的又一项内容。当全家人向长辈叩头辞旧岁后,就由同一血缘氏族的男子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团拜团。队伍由长者带领,先到族内最长者的家中拜年,直到拜完最后一家。这种大型的团拜组织常多达几十人。当时过午夜,还要再拜一次。  大年初一的清晨,全村男女老幼梳妆一新挨家相互拜年。这一夭,各家都准备了年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打开锅盖吃糕,同时还七嘴八舌地议论谁家的糕甜,谁家的糕酸,认为糕甜便是做糕人心眼好。妇女们拜年时还把最好的烟叶、奶皮、冻肉等一份份包好,赠给老人和亲友。这天达斡尔包的饺子也很有意思,除一般的肉饺外,还有线饺、铜钱饺、面粉饺(即饺内包线、钱,面粉),认为谁吃到线饺,就长命百岁,吃到钱饺就可富有,吃到面粉饺则说明食者心地善良。
  正月初五过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始了。青年们有的成群结队地打‘贝阔”(曲棍球,类似冰球)。球用牛毛或树根做成,用尖端弯曲的木棍传球,场地约两百米长,各安两球门,以球入对方球门为胜。晚上,他们又聚在一起玩动物化装游戏,或是吟诵史诗、讲故事、唱歌、跳舞。姑娘们此时都带上了自绣的荷包,瞅到机会就悄悄送给情人。
  正月十五,是阿涅节的最后一天,达斡尔语叫“达钦”或“黑灰日”。这一天,青年们先在手上抹满黑锅烟,然后大伙儿聚在一起,竞相朝他人脸上涂抹,据说这样可以讨得来年的吉利。第二天清晨若发现谁睡懒觉,大家就要把他堵在被窝里,还朝他的脸抹一把黑灰羞羞他。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刘竹


本栏目文字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作者:liuzhu0917@126.com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