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运 动会从1896年开始到今天,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一百多年的历届奥运会都有许多的亮点和闪光点,有许多聚焦点。正是些亮点和闪光点,和许多的聚焦点,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今天。
1908年举办的伦敦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留下了不少的焦点和值得记录的史实。从前四届的现代奥运会中可以梳理出一些经典的瞬间和记录。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正式举行。并决定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会期不超过16天。
1896年4月5日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只有13个国家的300名运动员参加,但是它第一次成为了国际性的比赛。
这一届的冠军没有金牌,因此不能被 称作“金牌获得者”。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也确定了奥运会由奥运会的各成员国轮流举办的原则。
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一次有女子运动员参加,这也是女子进入体育运动的开始。
1908年伦敦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彩墨记录
一、马拉松比赛里程正式确定
从第一届奥运会起就列入了马拉松赛,但历届距离不等。这次马拉松赛因应使英国皇室成员可以欣赏,大会组织者特地将出发点安排在温莎宫的草坪前,终点在白城运动场。赛道全长42.195公里,此后的奥运马拉松赛事均设下此赛程长度为规范。这就是今日风靡世界的马拉松跑正式距离的由来。
二、首次为奥运会专门建了体育场。
1906年,原定举办第四届奥运会的罗马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因该国饱受多次地震和火山爆发灾害后,意大利政府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场馆,宣布放弃主办权。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临时与英国政府合作,将奥运会易地在伦敦举办。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英国政府表现出了惊人的工作效率。他们在当时简陋的技术条件下,迅速地在伦敦西区一个荒芜的丛林地带上兴建了一座有6.8万个座位,可容纳7万余观众的“现代”运动场,即“白城”运动场。
三、奥林匹克信念的产生
1908年7月9日,是未安排比赛的星期天,大家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都到伦敦最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参加基督教礼拜活动。宾夕法尼亚大主教有感于皮特里的事迹,在讲道时使用了一句:“在奥运会上,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使在座的顾拜旦非常感动,他因此把这句话改编为“在奥运会上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努力奋斗。”自1908年起,这句名言成为奥林匹克的信念,出现在历届奥运会及有关奥林匹克活动的场合与刊物上,流传至今。
四、伦敦奥运会首次公布了各国得奖统计表
它对以后各国进行这方面统计或计算正式的得分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届获奖最多的前三名国家是:英国得金牌56枚,银牌51枚,铜牌38枚; 美国金牌23枚、银铜牌各12枚;瑞典是金牌8枚。铜牌6枚,铜牌11枚。
英国为了炫耀本国的成绩,公布了各国的奖牌统计数字,开了以后历届奥运会设立各国“奖牌榜”的先河。这样虽增加了各队竞争的气氛,但也导致了此后所谓“国家主义”与“奖牌主义”的争论,促使日后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在宪章中明文规定奥运会是运动员个人及团队之间的比赛,而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五、统一服装,在国旗引导下入场
这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应服装统一,在本国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并规定,旗手通过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观礼台前时,就将旗帜下垂,以示致敬。由于国旗问题在开幕式上引起了一些纠纷。首先,美国、瑞典代表团进入会场后,发现会场没有悬挂他们的国旗,向组委会提出了抗议。接着,担任美国旗手的美籍爱尔兰人不愿向爱德华七世致敬,高举大旗通过了主席台,引起了一阵骚动。此外,与俄国为一个代表团的芬兰选手(当时俄、芬兰为一个代表团,但单独参加比赛)认为在帝俄旗帜下入场是一种耻辱,因此拒绝参加开幕式,开幕式虽出现了一些纠纷,
但某些作法,如代表团着统一服装,在各自的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等,为以后各届开创了先例。
六、奖牌开始规范化
从这届奥运会起,奥运会的奖牌开始规范化。其标准样式是1907年5月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制定的,直径为60毫米,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制定的统一图案,反面由主办国设计,以突出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七、确立其它相关奥运会制度
这届奥运会建立的许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除了筹委会编印所有竞赛规程、规则以及安排的细节、宣传海报之外,对参赛选手的资格、尤其是业余身份,也有严格规定。个人项目每国选手报名以12人为限。计量长度的单位也改成公制。总之,本届奥运会一反前两届奥运会给世人留下的不良印象,以其良好的组织工作和出色的设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使奥林匹克理想逐步得到传播。
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首次实行了限制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规定。从这届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女子参赛由默认转为公开支持的态度。
以后,在历届的奥运会举办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各种条例和制度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