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化遗产
中秋夜(鄢丹萍)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17 | 3869 次浏览 | 分享到:
                                                                     鄢丹萍
                                                                    2017-10-5 
中秋的夜凉凉的,如水一般。薄雾如蝉翼一般轻轻给大地批上中秋节日的盛装。圆圆的月亮时而静洒清辉,时而躲避于乌云之中露出些许脸面,时而又冲破昏暗明媚皎洁。

          月光总是万千诗人作家,吟咏不尽,书写不完的千古命题。尤其中秋之夜,月光更是美好,更是曼妙。诗词歌赋纷纷洋洋洒洒蓬勃而出。
         
      批着御凉的披肩,散开长发,站在芭蕉树下,任草儿露珠打湿裙袂,任月光沐浴身躯,遥望着月宫,它如玉盘,如宝石,游弋着,那几千几万年就在月亮上砍着娑罗树的张果老,他何以坚持不懈,难道这样的动作已经时间太久太久,他和树均已化石。难道是传说有误,他不是在砍伐而是在守护?也许树与他生死约定,天长地久不离不弃。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仰望星空,而最令我百看不厌的是星空上的月亮。不仅是月亮缺与满,盈与亏暗示我们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理论,还有那些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人的美丽传说。

         嫦娥,玉兔,吴刚,天蓬元帅,桂花酒。从小月亮之上就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而植入我的心,总是在无人的夜晚,在寂静的旷野,仰望着月宫,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啊?它离我究竟有多远啊?何时我能去一看究竟?我有多少心愿想对月亮述说。

       曾经多少个夜晚手捧月光在枕边伴我入眠,曾经多少个月夜合着好友闺蜜在月光下漫漫走着各自道出心中憧憬,那些似远似近的往昔好像在梦中,好像在昨天,好像在前生,殊不知已经物是人非,而月光依旧。
 
        今夜中秋月,今夜月冷辉,今夜独望月,谁解其中味,谁懂其中情,唯有对月诉,不乱于心,不困于无情,淡然从容如月,来去自如,圆缺随意,晚风掠过芭蕉叶摇摆,月影斑驳,夜更深更凉,假如有可能让我见见嫦娥,抱抱玉兔,依着娑罗树,为张果老念上一段诗,告诉他人间万象,还有中秋的月饼,香茗,美酒……
        
       浮想联翩间,奶奶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有心愿对着月亮祈祷,它会满足你所有心愿,不要用手指着月亮,那是大不敬,它会割掉你的耳朵。于是我只好目光注视,只好默默告诉它我的心愿……

      在这月圆之夜,我祈祷所有亲人朋友吉祥安康阖家欢乐!我希望那些疼爱我而离我远去的亲人,我的父亲,母亲,奶奶会在我的梦里出现,让我们跨越阴阳团聚,哪怕让我就这么看上他们一眼,我也心满意足,我也了无遗憾。曾经奶奶,父亲陪我多少个月圆之夜,中秋之夜,他们都会用如诗一样的语言给我讲将关于月亮的故事,吟唱关于月光的歌谣。

        奶奶还会亲自做一种叫麻饼的月饼。我给她取名是土月饼,虽然没有如今的花样繁多,没有如今的包装精致,可是却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想起就味道很美的馋涎欲滴。那种土月饼的工序复杂,选材也就是家里有的,红糖合着猪油,面粉,花生,核桃,芝麻。

       那时候物质匮乏,对于中秋的仪式还是尽力隆重,因为奶奶从小出生在富有家庭,而非常有小资情调。所以在她活着的日子里,凡是中秋有月的夜晚都会吃过晚饭后,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桌上是奶奶用药罐一样的土罐将就做饭剩下的余火熬的一壶老茶叶水,清香苦涩而回味甘甜,然后将有限的月饼切成小条条摆在盘子里,端出她自己佳酿的醪糟酒。猴急的我和妹妹会大口的吃着月饼,会大口的喝着醪糟酒,父亲则和奶奶聊些属于他们的话题,聊着奶奶的父亲,母亲,而他们只是喝茶,月饼和醪糟酒就只是留给我和妹妹,父亲也会教我们背李白的诗“,
举杯邀明月.......花间一壶酒......对饮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而在没有月或者秋雨淅沥的中秋夜晚,奶奶会点上两只蜡烛,摆上茶,酒,月饼,依旧要对她的父母,兄弟姐妹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怀念。我却是在醪糟酒的作用下晕晕乎乎的想象那些她曾经一直在红楼梦里大观园一样的富贵人家那些锦衣玉食的日子。尔后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一无所有。她絮叨末了还会不无感伤的说“人啊,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谁也说不清自己会遇到怎样的富贵荣华,怎样的失魂落魄,得到了别喜悦,失去了别感叹......”我却沉沉如梦,梦里的嫦娥真美啊,吴刚的桂花酒真是甜而醇香。

        月光在暗黑里沉沦凸显的挣扎好一会儿。终于又冲破乌云,露出圆盘一样的脸。虽然依旧光辉清冷,但是院子里的格桑花,喇叭花上那些露珠儿却在晶莹剔透的花瓣儿上被冷月映照得褶褶生辉。

        正思绪观赏间,
刚住进来的一位德昌籍老妇人,亦步亦趋的一边走,一边将手里蜡烛用一只手遮住,那是怕风吹熄手中微弱的跳跃着的火苗。我不忍打破这沉默,也没有想搭讪,她断然没有看见院子边上芭蕉树下的我,担心吓着她。她是那么神情专注一心一意。我好奇的想看看她在这月夜要做什么?

        她在屋檐下跪下,放好蜡烛,点燃一炷香,双手合并举过头顶,虔诚的叩头后烧起了钱纸,然后声音显露肃穆的凄切低低念叨,好像在祈祷月神保佑她这个刚几个月的小孙女平安健康,好像又在依次念着一些亡人的名字,由于她的声音很低,方言很重,我几乎只是猜想她在念叨什么。在月影烛影下,她衰老而佝偻着的身躯,凌乱的头发,不清的面容,让我的心突然低落,悲伤起来。

       面对生命中的聚散离合,面对无奈的思念,我们多么无奈,多么无助,除了深深的思念在这中秋之夜,我们还能做什么呢?祈祷,回味往事如烟。面对空荡的苍茫大地,面对苍穹宇宙,面对寂静的月光,面对这老妇,我沉寂的心真的很忧伤,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也将是古人,可是月光下还有人想起我吗?就像我想起我的亡故亲人,就像老妇想起她的亡故亲人而为活着的人祈祷一般。其实也不重要, 就让一切来去如风......

 

  鄢丹萍女,生于简阳龙泉山旁,长于田亩阡陌间。受沱江水滋养,得父老乡亲怜爱,未敢忘乡情。悠居春天栖息的城市西昌二十余载,受家父影响自幼酷爱文学,常有文章发表于《西昌月》《航天城作家报》《资阳日报》《资阳公安报》《西昌彝学》《凉山文学》《西南商报》等报刊。现为西昌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四川省散文学会西昌分会会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