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文具
成都简阳石桥街名变迁考(高亚夫)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9-07-22 | 5307 次浏览 | 分享到:

                                                                                 高亚夫 
                                                                 作者授权

 

                                                             成都简阳石桥街名变迁考

 

       据石桥镇的老人口述和《简阳县志》记载,石桥在宋代以前,只是一个供来往客商歇脚的幺店子。由此可见,那时的石桥,场镇元素尚未具备。直至清朝,因石桥周边盐井众多,石桥改名为石桥井,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改名为石桥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再改名为石桥镇,不仅建立了城镇,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 

 

      元初至明末,因战乱灾荒频繁,简州人口锐减。只有一个规模的石桥,人口不多,原有的一些建筑,也因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清初至乾隆(1616——1775年)进行了两次大移民。石桥的城镇建设、街道名称,基本上是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的。

 

       那么,石桥两百年多年来逐步修建的街巷,最初是怎样称呼的呢?文字资料极少,只能从众多老年人的采访中,逐步拼凑还原其原状(1928年以前)。

 

       1928年以前,石桥有五条主街(若干小巷),前两条街只有一个街名,后三条街各段另有名称:

 

        1、杨柳街(铁路沿杨柳溪边上溯一里多长的小街);

 

       2、锅铲湾街(现在福建街中段的市场巷,往北延伸六七百米,一直到沱江边与大码头街交汇);

 

       3、东大路上的一条主街,从简阳往成都方向各段街名分别是:灯杆街(下栅子门外)——下牌坊(栅子门到和平街口)——下大街(和平接口到中和桥街口)——上大街(中和桥到上回龙桥)——上牌坊(上回龙桥到上栅子门)——牛市坝(出栅子门一小段)——糖市街——太平街——九曲铺(九曲铺石拱桥止)。

 

       4、石桥溪以北另一条主街:红苕市(福建街口到石桥中学)——筢筢街(石桥中学到中和桥街口)——(筢筢街中段右边有一条到石桥溪的小巷,叫瘟猪儿巷,现在的珍珠巷旁)——小山门(中和桥街口到中山街口)——伤心巷(小山门左边围绕圆觉寺到锅铲湾中段的一条小巷)。

 

       5、沿沱江河的一条主街(从下游往上):河街子(从牛皮巷到下回龙桥)——半边街(从下回龙桥到海潮寺)——大码头(海潮寺到申家渡口码头,双仙桥上游约200米)。

 

      半边街上有多条短巷通往江边,又叫码头(另篇介绍)。但还有三条小巷不得不说:1灯杆巷(在下栅子门外往山边的一条小巷);2交通巷(在1928年修建的成简公路旁,应为有了公路后才有的称呼,因为它与其它的街名显得不协调);3牛皮巷(交通路到沱江边一条九十米长的小巷),详见《石桥镇1928年街道名称平面图》。

 

 

 

     1930年,成都至简阳的公路通车,中和桥竣工,盐场知事公署改为石桥场长公署,加上三民主义的宣扬,易旧貌,树新风,原石桥井改名为石桥场。石桥街道除锅铲湾杨柳街上栅子门下栅子门外,小镇内的主要街道多数也改了名:1、下牌坊改成江西街,水巷子改为和平路,上、下大街改为中正街,上牌坊改为陕西街2红苕市改为福建街筢筢街改为复兴街小三门改为民族街3河街子改为民权路半边街改为中山街海潮寺锅铲湾口改为民生街(详见抗战时期街道名称地图)。

 

      为什么说这些街巷的名称是1930年更改,而不是有人说的在更早或在建国后呢?

 

       民族街、民权街、民生街这些名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只能出现在辛亥革命(1911年)之后,中正街的出现只能在蒋中正执掌大权的1927年与1946年之间(1946~1949年忙于内战)。为什么会排除石桥场改为石桥镇1940年呢?《石桥镇志》1985年版164页上有一张《石桥1935年地价图表》,上面已经有中正街地价的明确记载(简阳的正中街也叫中正街)。可见,石桥街道名称确立,应该在1930年无疑。至于建国后的易名假说更不成立了。

  

       又三十多年过去后的1966年,破四旧,立四新的红色风暴掀起,简阳县人民委员会按照上级指示,也发文让辖区各地街道更名。石桥镇于来年1月正式执行:1、原来的陕西街、牛市街、糖市街、太平街、九曲铺一段,改为红星街2、福建街、复兴街、民族街、小河边街(过去称柴市坝)改为反修街3、民权街、中山街改为东风下街;民生街、大码头改为东风上街4、锅铲湾街并入新街,后又改名拥军街5、上大街、下大街、江西街、灯杆街、杨柳街改为人民街6、和平街改为向阳街7、上回龙桥、中回龙桥(又称中和桥)、下回龙桥改为上红星桥中红星桥下红星桥8、蛮子湾改为红专湾(详见文革时期街道名称地图)。 
                                 

      1981年为消除文革影响,石桥街道被重新命名,有:大码头街、海潮寺街、锅厂巷、福建街、中和桥街、市场巷、陕西街、果园巷、杨柳街、江西街、和平街、交通路、宝华巷、中山街、新街、大街。现在宝华巷已消失,变成了宝华小区;原来的杨柳街因被318国道挤占后太过狭窄,变为杨柳村。2014年成立了杨柳街道办事处,加之318公路两边的房屋越来越多,还有部分城镇住户,于是把原来临近小溪的杨柳街名称嫁接给了它

 

      石桥各个时期的街巷名称,多数一看就大体明白由来,也有的显得古怪,让人不明就里,在此简要说明。

 

       杨柳街:因周边有很多杨柳,沿溪的小街由此得名。

 

       锅铲湾街:多个工匠在此手工生产锅、铲等金属小器具。

 

       灯杆街:街的一旁有一个几丈高的灯杆。

 

       牛市坝:这里是卖牛人过往的驿站,有围栏供牛歇息喂养。

 

       九曲铺:道路弯曲有住房歇脚的一段东大路驿道。

 

       半边街:石桥地势最低的街道,每年汛期,大水都会把江边吊脚楼的下边淹没,有的年辰,洪水漫延到街上,从高处看,好像整个街道被淹没了一半,因此人们叫它半边街

 

      筢筢街:过去以街为市,指买卖筢筢(用来捞竹叶、杂草的竹具)等竹器的一段街道。与红苕街、瘟猪儿巷同。

 

       牛皮巷:巷内有几家用牛皮熬制牛胶的人家。

 

       伤心巷:收荒匠等无钱人居住的地方,卖老婆、孩子甚至卖自己的人也落足此地。

 

       大码头:停泊船只的一段港口,含好几个码头。

 

       小山门:以小三(门)庙命名的街,现在是福建街一段。

 

      柴市坝:过去买卖柴火的地方,在中和桥上游右岸,后改为小河边街。

 

      蛮子湾:荒蛮未开垦之地,后来把乞丐和流民组织起来开垦。

 

      陕西街:因陕西会馆坐落此街。江西街、福建街,其意相同。

 

  民族街:以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命名的街道。

 

       拥军街:住有军队的街道,即现在的新街。

 

      反修街:反对修正主义之意,与向阳街、东风街、红星桥等都具有鲜明的文革印记 

 

       1928年到2018年街名地图,跨度恰巧是九十年,无意中契合了个整数。一晃九十年过去,石桥街名像石桥人一样,经历了许许多多。街名看似一个普通的标识,只是供人辨别方位和寻找人家而已,但街名也是映照一个时代的窗口,可让人触摸到其中的某些脉象。

 

插图(钢笔淡彩)|曾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