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邱江陵
作者授权
三峡文史类
重庆市巫山县正着力打造“三峡里·竹枝村”文化旅游街区(唐代县下设里,里下设村)。规划面积约41.38公顷,总建筑面积70809平方米。这里有大山大水的自然禀赋,有大雅大俗的文化积淀。景区以“一路一带”(南陵老街+滨江亲水带)为轴,串联三个组团(走云台+杨柳湾+琵琶岸),置有踏歌广场、观景平台、沉浸式文化体验馆、特色民宿、美食街区、夜消费项目等场馆景点。这里是峡江山水的观景台、诗意三峡的观照点、民俗三峡的体验场、古老三峡的回望地。
老夫本是巫山土著,对竹枝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一些挖掘整理。现将部分成果刊发于后。
目录:一、刘刺史赐名竹枝词
二、竹枝词历史文化厚重
三、竹枝词代言大三峡
四、人日节——三峡青歌赛
五、文人竹枝词选
六、民间竹枝歌选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南陵岸
竹枝村远眺
一、刘刺史赐名竹枝村
巫山有个竹枝村,县城对面、南陵山下、大江岸边。
唐人有诗仙、诗圣,还有诗豪,诗豪就是刘禹锡。豪者,豪气、豪迈、豪横也。刘诗豪出道很早,跟着丞相搞改革。哪知道“干对事不如跟对人”,政治站队和政治站位出了拐,改革家被贬为司马。之后虽不敢再妄议中央,却依旧豪气干云,对朝臣总是看不顺眼,写诗著文,挖苦揶揄、骂骂咧咧。结果一贬再贬,在蛮荒之地谪居23年。京城大员贬为州府刺史,不会夙夜在公、我将无我、励精图治,而是把地方履历作为创作积累,厚积薄发。刘大人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每贬一地,他都屁颠屁颠地向当地歌手学习民歌,然后改写雅化,创作出许多淳朴清新的新歌谣。长庆元年(821年)冬,刘大人被贬到夔州(今奉节县)任刺史。一到任就打听哪个地方山歌唱得好?早有当地文青来报:属县巫山(原为建平)每年正月初七“人日节”要在江边举办“青歌赛”,当地人唱的山歌又多又好。刺史大人大喜,即令巫山县令好生筹备,把圈子扯圆一点,多请民间高手,隆重举办来年的人日歌会。春节年假刚过,刘大人便乘船来到巫山。县令、乡约、里长、村正等各级官员早已在南陵岸头迎候刺史大人。赛歌场设在老关庙江畔,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竹笛齐鸣。待刺史大人坐定,城镇各坊、乡村各里派出的优秀歌手便开始拉歌。县令一旁小心伺候,告诉刺史大人:乡民唱的是本乡本土的竹枝歌。北方来的刺史大人虽然没完全听懂南蛮方言,却被竹枝歌优美的旋律陶醉。每唱一首,都叫随行文员抄录下来,看懂了文字,刘大人大喜过望,连呼:妙哉妙哉!随即下令:此地就叫竹枝村,青歌赛必须年年举办,务必越办越好!从明年起,老夫要亲自作词,而且要把竹枝歌带回京城,唱响大唐!
竹枝村最靓丽的文化名片即竹枝文化,以十种形态在竹枝村活态呈现:
1. 竹枝词。建设竹枝词博物馆,展陈文人及民间竹枝诗词。
2. 竹枝歌。演唱民间竹枝歌。
3. 竹枝舞。表演民间竹枝舞。
4. 竹枝节。每年正月初七“人日节”在踏歌广场举办竹枝艺术节。
5. 竹枝景。滨江水景,健身步道,竹绿滴翠,杨柳青青。
6. 竹枝食。开发竹枝特色食品。
7. 竹枝服。制作竹枝特色服饰。
8. 竹枝屋。修建竹枝民宿。
9. 竹枝器。开发竹制家具、竹编精品。
10. 竹枝秘。建设巫文化、大溪文化体验馆,穿越千年,感受巫文化秘境、致敬古人智慧。
沉浸竹枝歌舞、品鉴竹枝美食、卧枕巫山云雨、嬉戏长江大河、牵手诗仙诗豪、感受巫神巫韵。
二、竹枝村历史文化厚重
竹枝村面朝大江,背靠南陵。山顶有南陵古观,山间有巫咸问天、婆婆泉、龙神、公母井、木龙下山等景观,山下有老关庙。南陵在东晋短暂设县,宋代设施州盐仓。南陵古道盘曲如线,以巫山“一百八盘”著称,为古代通往湖北恩施的大路。
(一)巫咸封地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灵山即巫山(灵与巫古本一体)。
杨慎《艺林伐山》:“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斯山,因以名之,见郭璞《巫(咸)山赋》。”(郭璞《巫咸山赋》原文:“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伊巫咸之名山,崛孤停而嵥峙。”)郭璞,晋代方家,以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著世。其父瑗,曾任建平太守。(《晋书·列传·郭璞传》)其父既为建平(巫山)太守,郭璞应常来巫山,对巫山的由来应有考证,不会向壁虚构。
(二)古石器“废墟”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于2013年南陵信号台附近发现多处汉至六朝时期墓地,在现场还采集到一块铭文砖(文:“□廷賓南陵□”)。三峡水库蓄水前,巫山文化学者向承彦先生曾在此处发现了许多古代的磨制石器,估计是古代的一个石器制作工场。南陵上行20公里,就是著名的大溪文化遗址。大溪文化距今约6000-4000年前,是与黄河仰韶文化同时代的新石器文化,是最代表性的长江文明的符号。南陵的古石器“废墟”(信号台下)当与大溪文化一脉相承,见证了长江文明6000年时空。
2013年南陵信号台附近汉墓中采集到的铭文砖。文:“□廷賓南陵□”。
(三)东晋置县
东晋偏安江东时,短暂在南陵置县。《宋书》卷三十七州郡志(成书于440年前后)引述《永初郡国》(成书于刘宋永初年间420-422年),称建平郡有南陵县。明代李贤等纂修的《大明一统志》卷七十《夔州府》记载:“废南陵县,在巫山县治南,与阳台对,晋置,刘宋废。”其后,《蜀中名胜记》引《志》云:“废南陵县与阳台相对,晋置,刘宋废,基址存。”清代《四川通志》(乾隆)卷二十六《古迹》也说确切地记载了南陵县的置废时间:“南陵故城,在县南大江南岸。晋南渡后置县,属建平郡,刘宋元嘉中废。今县南大江渡口有南陵渡。”(四)李白题壁
开元十三年(725)岁末早春,25 岁的李白,从四川出发沿江顺流而下,过巴东郡(今奉节)经瞿塘游巫山,从南陵村登巫山最高峰。李白在《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中写到:江行几千里,来到了巫山,登上了巫山的最高峰。在山顶,一眼看遍了巴国的河山。伸出双手,好像能摸到青天,眼前的云霞和空谷令他意犹未尽,无奈“松暝已吐月”,只好下山归舟。从诗文中看出,诗人当天登顶后返还,又有“挥策”(骑马)、“还孤舟”(归渡)等情景,肯定就是巫山城邑对面的南陵山了。
附: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五)刘禹锡采集竹枝词
唐宋间巫山、奉节、万州等地都有“人日”(正月初七)在江边唱竹枝踏歌起舞的习俗,类似于当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赴任夔州(治今奉节)刺史,次年正月亲临建平(巫山)参加在南陵岸边举办的竹枝歌会。刘大人何以舍近求远到巫山观摩竹枝歌会?要么是巫山竹枝词最有特色,要么是巫山竹枝歌会规模最大(宋人陆游称巫山为“壮县”)。刺史大人对巫山竹枝词颇有感悟,参照屈原改写《九歌》,对“词多鄙陋”的巫山竹枝词进行了“雅化”,创作了九首雅俗共赏的九首竹枝词。有了诗豪刘禹锡的加持,竹枝词即刻成为长安、洛阳争相传唱的流行歌曲,既叫好又叫座。各地竞相效仿,形成了一种风格别样的新的诗歌体裁和歌舞范式,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大放光芒。在三峡民间,原生土长的《竹枝词》仍在田间地头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巫山竹枝村是三峡诗歌舞的代表性符号,也是三峡风土人情的遗传密码。
附: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引文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奥》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六)黄庭坚攀登南陵古道
黄庭坚至少两次到巫山。绍圣二年(1095)正月,51 岁的黄庭坚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与兄友游巫山、登南陵。在其《书萍乡县厅壁》中记载:从江陵入峡后,在巫山南陵上岸,登一百八盘,经施州正道至黔州。另一次由戎州(宜宾)出川,其弟黄嗣直任县令,在巫山驻留,刻细腰宫碑,作《铁盐盆记》,手书十二峰诗刻于巫山,并作《煎茶赋》(光绪《巫山县志》)。黄庭坚对刘禹锡创新竹枝词予以盛赞:“梦得竹枝词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他自己也创作了多篇竹枝词(《竹枝词二首并跋》《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在《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中还再次说到南陵渡。
(七)琵琶岸
南北朝南梁简文帝萧纲经巫山时作《经琵琶峡》,唐人李白有诗《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北宋《蜀川胜概图》(现存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博物馆)标注:巫山县治对面“施黔路”侧标注有“琵琶峰”,巫峡口右岸标注“五音六律山”。成书于南宋的《方舆览胜》载:“琵琶峡在巫山,形如琵琶,此乡妇女皆晓音律。”《四川总志》:“琵琶峡在县治西,夹江两岸相对,亦曰琵琶峰。”明代《巫山县志》:“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嫁时,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词》送之。”清人王士祯《蜀道驿程记》:“溪东一山,枕江岸之北,与巫山隔水相望,曰箜篌山。山前复有小山,其巅即神女庙,旧毁于兵。”另有松峦峰的传说:每到八月十五夜,有仙女于此相会,丝竹之音达旦方止,故又称集仙峰。
南陵村(今竹枝村)就在琵琶峰的岸边,六律山位于南陵下侧,箜篌山在六律山对面,箜篌山下有箜篌沱(象鼻山与巫山长江大桥之间)。在巫峡口两岸,居然密布着琵琶峰(峡)、六律山、箜篌山(沱)三座与音律有关的山峰,而且当地女子皆晓音律、善笛、通丝竹之音,足见巫山一地传承着以歌舞形式沟通天地的巫文化精神信仰,是自然之音与人文之音的山水艺术的交汇之地。
《蜀川胜概图》巫山段
(八)傅作楫祖宅
原南陵小学(今竹枝村圣泉书院)是清朝都察院左副御史傅作楫的祖宅。昔时“碑石屹立,柏树参天”,傅氏祖上的一块残(神)碑现存于巫山博物馆,今仍有一傅氏后裔居住在南陵村,在街上卖醪糟。
傅作楫,字济庵,号圣泉。顺治三年(1646年)随父从巫山南陵移居奉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考取举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都察院左副御史(都察院,明清时中央监察机构)。传傅公为官清正、颇有直声,康熙称其有“御使风骨”。傅作楫告老还乡时,康熙皇帝赐他御书六言诗轴一幅。诗曰:
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
桃园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此诗状写山水,被誉为“天下第一景诗”,现存奉节白帝庙并立康熙御笔碑刻。原诗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题为《寻张逸人山居》。康熙题赠傅作楫时,改“空山”为“青山”,改“定在”为“意在”,别有情趣。
(九)硖州茶原产地
三峡是茶叶最早的产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园有芳蒻、香茗。”巴国先民在3000多年就开始在自家园子里种茶。唐代“茶博士”陆羽所著《茶经》,开篇即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硖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硖川即三峡,三峡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而且“山南以硖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意为山南东西两道,最上等的茶叶就在“硖州”,即今三峡地区。在三峡中的巫山、奉节等地,还考古发掘了大量的古代茶具,有“比屋之饮”的盛况。
黄庭坚在巫山写下了《煎茶赋》,描述了他与其在巫山做县令的弟弟黄嗣直煎茶、品茶的过程,介绍了当地各种茶叶的功效。
(十)金盘草生南陵林木中
光绪《巫山县志》和光绪《巫山县乡土志》都记载了巫山南陵金盘草:“生南陵林木中,其根一年一节,采而服之解毒。”北宋诗人王周作《金盘草》,并特别注明:“生宁江巫山南陵林木中”。
金盘草即紫背金盘,性仁,又名破血丹、石灰菜、散血草、退血草、白头翁、白毛夏枯草等。民间称为草药中的万金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感冒、咳嗽、喉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痈疽疔疮等,外用则可以治疗金疮、刀伤、外伤出血、跌打扭伤、骨折、痈肿疮疖、狂犬咬伤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紫背金盘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竹枝村代言大三峡
竹枝村位于长江三峡的腹心,背靠南陵、前照大江、右牵巫峡、左望瞿塘,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厚重的人文背景,有理由有条件为大三峡代言。
(一)这里是峡江山水的立体画卷
长江三峡,地球上最为雄奇秀美的自然长峡,也是世界上最富人文渊薮的文化峡谷。从地理的角度,长江三峡尽在大巫山的怀抱之中。大巫山是华中大地最早显山露水的一块古陆,北接秦巴、南连武陵、东至荆山、西壤瞿塘。“巫山高不极,两分华夏地”,作为华中屋脊,大巫山将中华大地分为东西两半,也是中国第一阶梯和二、三阶梯的分界岭。在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画家眼中,三峡最美是巫山。南宋诗人陆游赞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泰、华、衡、庐,皆无此奇。”国际著名画家张大千更有盛赞:我遍游过天下的名山胜水,比较起来,当以三峡为第一,尤以巫峡为最。国内名山,或有水无山,或有山无水。欧美名湖,少有大山辉映。只有三峡,山水俱全,雄伟无匹(文字略有删节)!三峡蓄水后,竹枝村正是观览大山大水的取景地。
(二)这里是三峡诗谷的一座奇峰 三峡是历代文人墨客咏颂最多的大峡谷,巫山是中华诗歌堆积最多的两座大山之一(另有昆仑山,多以神话呈现)。三峡许多原生的山歌被域外的诗人借鉴仿写,成为固定的诗词体裁(如巫山高、朝云曲、巫山一段云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竹枝词,被朱自清认定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山歌是竹枝词。”先有杜甫(《夔州歌十绝句》)、顾况(《竹枝词》)、白居易(《竹枝词四首》)等仿写竹枝,刘禹锡则亲临巫山采风,将改写后的竹枝词推送到长安、洛阳,引爆了大唐诗坛,成为争相传唱的流行歌曲。酒肆歌坊纷纷出高价购买竹枝歌,居然砸了许多“高雅”音乐写手的饭碗(见孟郊《教坊歌儿》)。
竹枝村就是竹枝词的原产地,是品味诗意三峡的好去处。
(三)这里有三峡民俗的世代传承
由于高峡深谷、相对封闭的特殊地理环境,许多古老的文化事象在这里沉积,成为一条蔚为壮观、奇特梦幻的文化沉积带。三峡民俗多以民间山歌为载体,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时代传承。竹枝歌、五句子、哭嫁歌、采茶歌、薅草锣鼓、船工号子等传统歌舞,“九佬十八匠”等民间生活劳动技艺,千百年来一直在巫山民间口传心授,传承着巫山民俗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峡江儿女的生活梦想。竹枝村是展示三峡原乡风土人情的大舞台,再现三峡民俗的活色生香,让南来北往的游人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这里有古老文化的深耕厚植 重庆文化学者、三峡博物馆原馆长王川平先生断言:“大巫山一带是东方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也是原始文化巫文化、原始宗教巫教的文化高地,时至今日,以巫命名的巫山……是这一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化与宗教的活化石。”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是比肩黄河仰韶文化的长江文明的源头活水,5000年前的巫臷文化“亦当与虞夏同时,可以算得我国上古时代两朵并蒂花。”(巴蜀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语)。竹枝村背靠龙骨坡“巫山人”考古遗址,江边有古石器制作工场(信号台下),与古老的巫溪(大宁河,巫臷文化发育的河谷)隔江相望。这里是展示三峡古老文化最佳的场地。
这里是峡江山水的观景台、诗意三峡的观照点、民俗三峡的体验场、古老三峡的回望地。
四、人日节——三峡青歌赛
人日,即人类的诞辰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人日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汉武帝时代的奇人东方朔的《占书》,距今已愈2100多年。
人日之说,缘于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太平御览》卷三引《谈薮》注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又据《北史·魏收传》引董勋答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由此可见,先祖以为开天辟地之后,造物主首先造了鸡,这大概与人类对太阳的原始崇拜有关。远古的先民以为,惟有鸡才能唤来光明(太阳),甚至,鸡就是光明的化身。之后,造物主依次造出了供人类驱使的狗、猪、羊、牛、马,于正月初七日才创造了万物灵的人类。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古人又补充了初八造谷(谷日)、初九造天(天日)、初十造地(地日)的造物神话。
在东方朔时代,鸡日、人日等时间窗口主要是用来占卜天象、预测未来。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见宋高承《纪原·天生地植·人日》)又说:“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是个好日子。如今,以猪狗卜卦已不多见,但以鸡占卜、以鸡招魂、鸡血歃盟祛邪等习俗仍传承至今。
魏晋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逐渐演化为民俗节庆。隋代薛道衡,唐人高适、杜甫、李商隐,宋人苏澈,等,都有人日的诗作。最著名的是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则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
正儿八经把人日当节日过,而且办成颇有仪式感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则是在三峡之中。夔州刺史刘禹锡头年冬天到任,春节一过就奔赴巫山(旧为建平)过人日节。诗豪只关注歌会上的竹枝歌,对人日节完整的仪式和节日食品、服饰没太在意。
据《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华阳国志·补志》《夔州图经》《夔州府志》《万州图经》《巫山县志》等文献记载,将峡江地区的人日节的盛况还原如下:
——时间:每年正月初七。
——地点:江边的碛坝。
——人群:一说倾城而出、官民同游,一说城乡男女一个不落。
——仪程:
1. 作鸡子卜,即问卦于鸡。“占鸡”是一种原始巫风,反映出古代先人的鸡(太阳)崇拜。鸡(鸟)与太阳相通。古人恐惧黑暗,黑夜中用各种动物均去呼唤太阳,但惟一成功者是公鸡,于是鸡也被视为灵魂的载体,以鸡作为占卜的神判。至今有些地方仍有以鸡召唤魂魄的“鸡招”、洒公鸡血以祛邪的土风。做鸡子卜的环节,庄严神圣,仪式感极强。
2. 唱竹枝歌比赛,唱歌时持竹节、踏木牙(踏木起舞)。这是一场纵情欢歌的迎春大戏。鼓乐欢腾,歌声起伏,少男少女个个都是乐手、人人都是麦霸。欢歌中眉来眼去、打情骂俏,有情人喜结良缘。
3. 摆坝坝席,欢晏酒乐。
4. 登高赋诗。
——乐器:小鼓,竹笛或竹箫(横为笛竖为箫)。
——服饰:
1. 女孩们在江边拾小石子,贯以彩索,系于钗头,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
2. 剪五色绸或金属薄片成人形,戴在头上,寓意新年新貌;
3. 做华胜,又叫花胜,即花状的饰物,馈赠亲友,以祈祥祝安。
——食物:
1. 长面,也叫拉魂面,意为过年心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吃拉魂面,就是要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2. 七菜羹, 用芹菜(谐“勤”劳)、蒜(谐精打细“算”)、葱(谐“聪”慧)、芫荽(谐“缘”分)、韭菜(谐长长“久久”)等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以吃七菜羹祈望来年大丰收。
2024年09月21日
本页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邱江陵 ,男,生于1962年。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曾任中学教员、教科所长,并在教育和文化行政部门任职。获多项市(省)政府和市教委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教学论文二十多篇。多年担任市、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常委,乐于文史探秘、长于随笔记趣,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发表地方文史论文多篇,在《重庆晨报》《重庆文化》《神龙架报》《三峡文艺》《巫山文艺》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数十篇,创作的歌曲《黄葛谣》(作词)在央视“星光大道”播出。
重庆市巫山县有个竹枝村 民间竹枝歌选 重庆市巫山县有个竹枝村 文人竹枝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