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简阳蒋卤鹅(陈水章)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20-04-07 | 7931 次浏览 | 分享到:

                                                                             陈水章
                      天府茶
话会公众号推荐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起蒋卤鹅,简阳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时,简阳羊肉汤尚未像今天一样大行其道,来了客人,或是送礼,首选食品就是蒋卤鹅。这是一道卤菜,因老板姓蒋,故名“蒋卤鹅”。
       记得刚改革开放那阵,新民街电影院附近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卤菜摊子。每天下午四五点钟,这一带卖凉菜卤菜的摊子很多。所谓摊子,就是在地上铺一张塑料布,放上凉卤菜及刀具和秤就开卖。唯有一对年轻夫妇另辟蹊径:在两条高凳上架一木板,木板一端置纱柜,内放卤鹅,另一端置菜板刀具(今天卖凉卤菜的标准模式),卖场干干净净,老板头戴白帽,腰系白围腰,形象十分引人注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老板显得大方,凡“须须子”钱(五毛以内),一律免收!重量包约,不够双赔,一时之间,生意爆好。
       之后,卖凉卤的小商贩,明白了卫生与卖相的价值,都向蒋卤鹅看齐,不再将菜和刀具等物放在地上了。最初,人们冲着卫生和不收“须须子”钱的便宜而去,不久,大家又发现蒋卤鹅的味道很有特色:肉香,色美,无论骨头或肉,入口化渣;再细嚼,又发现蒋卤鹅的肉质在化渣的同时特别经嚼,显得板扎有劲。因为好吃,买蒋卤鹅很是费劲。每天下午四时左右,卤菜摊子外就排起长长的队伍。排到最后的,眼看卤鹅快没了,着急起来,互相推搡、不讲秩序等不愉快的事常有发生。这时的蒋师傅夫妇,望一眼没有买到卤菜的人,遗憾地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听说一些简阳人到外地出差,也要带上一只蒋卤鹅途中解馋。有些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同乡,还定期不定期的与蒋老板打电话,用空运的方式邮寄蒋卤鹅,用以招待朋友。

 

                                                         排长队购买蒋卤鹅
       传说搞卤菜的同行,曾有人用尽手段,想弄明白蒋卤鹅的秘诀,但无一获得成功。有一次,他的几个哥们,用酒把他灌醉,诱他说出配方。蒋师傅眼看稳不起了,二糊二糊的就要道破秘密时,竟急中生智,抓一块鹅肉塞进嘴,噎住了,急送医院……
       可是,这么好吃的菜,在一些大型企业周边却不好卖。最初,蒋师傅以为这里工人多,消费能力强,殊不知反而不如在没有企业的西街那一带畅销。当时的西街、新民街、政府街和正中街一带,是简城的中心地段,政府和金融机关多,周边房客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居多。没上过多少学,更不懂政治经济学的蒋师傅,在移动了多回摊子后说:看来国家企业要完啦。人们当时把蒋师傅的话当笑话,认为他是因为人家不买他的卤鹅发的牢骚。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蒋师傅不仅做卤菜有绝活,看国家形势的眼光,比好多所谓的专家还准呢。四川手扶式拖拉机厂、磷肥厂、纸厂、氮肥厂等一大批国营企业,先是被乡镇企业挤压,后来又被民营企业挤压,没坚持多久,就倒毙在了残酷的市场大潮中。
      这道卤菜是咋个制作出来的?与蒋师傅聊天,有时他高兴了,也会大大方方地讲述,但讲到过筋过脉处,就傻兮兮地笑。只说那个卤菜方子,是七十年代,成都一个信奉道教的亲戚,可怜他穷才传授给他的。但有一点经验,蒋师傅不忌讳说出来,就是他挑选用作卤菜的鹅,十分严格。最早他骑着摩托车下乡买鹅,后来由鹅贩子送货上门。不管哪种形式供货,他都必须亲自把关:病鹅不要,七八个月的鹅不要,超过一岁的鹅也不要。要选到合格的鹅,很考经验和手艺。他一直想培养个徒弟来接这个买鹅的班,至今仍没有实现愿望。他说,这是保证卤鹅品质极为重要的一环。
       有人劝他,把生意做大,做到省外去,做到国外去,像肯德基那样。蒋师傅听后笑了笑说:“我没有那个野心,也不想那些。我只希望‘蒋卤鹅’这个牌子,在百把年后,还能在简阳地盘上见到,就心满意足了。”
       如今,蒋卤鹅的老板由于增加了经营时间、丰富了卤菜品种(卤鸭、卤免、卤鸡),购买不再那么困难,排长队的现象少了。蒋卤鹅推动了简阳地盘上卤菜水平的整体跃升。后来,简阳羊肉汤异峰突起,但“蒋卤鹅”依然风头很劲。因为,它满足的已不再是人们的味觉需要,还有人们对生活刚好起来那段时光的诸多美好的回忆。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