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莲花堰看戏(闲云野鹤)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9-12-11 | 4620 次浏览 | 分享到:

                        闲云野鹤 
                 
天府茶话会 推荐

    一九八四年的春节,我在莲花堰场镇上度过。这年春节的最大收获,是实实在在地过了一回戏瘾。从头年腊月二十七开始,一直看到第二年过了大年。剧团听说是成都坝上来的,剧种与川剧差别很大,叫什么曲剧(最初以为是谐剧)。每天演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场场爆满。内容已记不清,票价也忘了是多少。反正有折子戏,有全本戏,大多为劝化行善的老戏。唱腔似乎比川剧好听一些,唱词也比较容易听懂。

  

                                   

   莲花堰场镇位于简三(简阳至三岔)上,右边是一坝水田。水田那边就是场镇了。两棵遮天蔽日的黄桷树分外醒目。过去,凡有黄桷树的地方,大多建有寺庙。莲花堰也如此。黄桷树后面,是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城隍庙。城隍庙的戏台骑在街中央,赶场须从戏楼下通过。两道侧门进去,是一空坝,加上台阶,大约可容纳两三百人。空坝两边则是一楼一底的木结构耳房——解放前,这里塑有各种恐怖的地狱酷刑,如下油锅、上刀山、过火海等。坝子正上方有数级石梯通往正殿。解放后,正殿中的菩萨全部毁了,改成了开会的场所。板凳是一块块整齐安放在尺把高的石礅上的长木板。耳房也改成了办公场所和干部的住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凡开个什么大会,或者端午、春节期间的火把剧团来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因为是露天,有时会议或者演出刚进行到一半,下起雨来,坝子里的人不得不作鸟兽散。一九八二年,拆掉耳房和正殿,建起了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的房子,以补充不断增加的办公人员用房之需。戏台仍旧保留。

 

   一九八三年,为了解决放电影的场所,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在原城隍庙东面盖了个可容纳近千人的所谓礼堂。这礼堂盖得很有意思。因为上级批的钱不够,就在设计上做文章。房屋跨度大,横梁由一根根已历经百多年的老木料拼接起来。为了增加安全性,便用粗钢筋加固。这年,三星区那边的某乡晚上放电影,礼堂上方的屋架垮了,酿成重大事故。莲花堰的乡干部不敢掉以轻心,又对五金件等进行了防锈处理,试放了两场电影,觉得没啥大的危险,才正式启用。

 

   这是莲花堰第一座高大宽敞的室内公共场所。一人一座的椅子,俗称翻板椅,也是用庙上的旧木料做的。礼堂前低后高,视线开阔,吸引了很多赶场的农民参观。为庆祝新礼堂投入使用,成都坝上一剧团提前来踩场。他们本打算骑着年演,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结束。没想到,广播一喊,前来看戏者如蚁,只好延长演出期。

 

  售票窗口设在旧戏台下的一间小屋里。演员们在戏台上搭地铺。戏台上有几间单独的列子墙小屋,由乡干部腾出来提供给剧团的名角们居住。我住的地方比较偏僻,靠山,阴暗潮湿,阶沿上有个烧蜂窝煤的炉子。几个想开小灶的演员找我商量,能否每晚借炉子给他们煮点私食。乡政府机关曾发出动员令,全力支持剧团,确保他们演出成功,为农民观众服好务。我没加思索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然他们也不让我吃亏,每晚赠我两张免费的戏票。现在想来,乡政府也够傻的,居然没有收场地租金,更没有要求他们送免费票,只是要求他们自付电费,演出所得,全部归他们所有。

 

   当年那个买票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场镇不大,就那么几百米长一条老街,全是石板路,到了戏台那地方,还有好几级陡梯,过不了机动车。每天售票前一两个小时,队伍就排到了场中间,天天如此。天刚亮,我还赖在床上,就听外面人声鼎沸。卖甘蔗的,卖小汽球的,卖瓜子糖果的,卖烧腊卤菜的,卖顶针松紧布彩色胶线的,早早地霸在人多处,不停地吆喝。有几天下着小雨,热闹度丝毫不减。全乡一万四五千人,不可能都来看戏。近一个月,场场满座,说明有很多人不止看一场。莲花堰场镇位置适中,交通方便。草池、幸福、芦葭、石埝离得近的戏迷,也天天跑来过瘾。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外流人员少,多数农民还待在土地上。难得遇到一场丰盛的文艺大餐,兴奋饥渴之情,前所未见。

 

   有熟人买不到票,跑来敲我的门。他们见剧团有人在我那里进出,以为我与他们熟。其实我只认得几个比较挑嘴、喜好开小灶的家伙。我若推辞,人家就以为我是拿架子,因此我也经常加入到排队买戏票的行列。那年春节,演员们也可能很久没吃到过这般丰富的糖果子了,个个眉眼放光,不辞辛苦,使出浑身解数,卖命地演出。

 

   第二年春节,民众早早就做着看大戏的梦。那家剧团也以为兔子还在窝里,大老早就派人前来洽谈。谁料乡干部因为财政吃紧,经济头脑开始活泛起来,提出要收场租费,当然还要参照其它地方的做法,每场送一定数量的免费票。最终没谈拢,上年过春节的热闹,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图片来自

 天府茶话会公众号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