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味姜汁鸡(闲云野鹤 )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9-12-11 | 4216 次浏览 | 分享到:

                                                        闲云野鹤 

                         天府茶话会公众号 推荐

       以前吃鸡,一年中大概有两次机会,过年,或者家里有长辈过生。除此之外,只能想。吃法多以凉拌为主,下酒。母亲做这个菜,特别有心得。以至于每年她的生日,亲戚邻居们早早就念叨着,盼望早点品尝到这一美味。

                                                

 

 

       这道菜叫啥名,我至今不清楚。姑且暂叫它热味姜汁鸡吧。问一些厨师,他们也懵懵懂懂,有的甚至说没有听说过。有位厨师,是个好学之人,立即从厨房里捧出一本大书,叫《川菜菜谱大全》,他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摇头说,没有。另一年纪稍长的厨师,看他作派,显然是个大厨,说,你说说这菜的口味和形状,我试一下。这菜的主料当然是鸡,佐料是生姜、蒜、花椒、醋、酱油和熟油。不一会,那大厨就端了一盘凉拌鸡出来,叫大家尝。一尝,不是那个味,酸味不足,姜的辣味也淡。他又端回去重搞。然后再端出来。人家服务态度这么好,不好再说啥,就说有那个味了。其实是越拌越差,白白增加了不少咸味,更不好吃。

 

     之后,想吃了,只好自己做。但做出来的味与母亲比,总差一大截。差的是啥,我也说不清。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这道菜的大致做法吧。

 

       早年家穷,母亲拌鸡没有熟油用。花椒因为贵,也用得少。头晚将生姜捣烂,用醋泡。蒜也要捣细。第二天炖好鸡,捞起来晾着。等鸡肉紧皮后砍成小块,盛在盆里。然后放入少量盐,再将姜蒜花椒醋等佐料倒入。之后,洗干净手,仔细将鸡肉、佐料拌匀。翻进盘子,又将雪白的葱丝撒在上面,鸡肉的香味,佐料冲鼻子的气味,立即飘散出来,闻着,满口生津。就这么简单,看似没啥奥妙。但厨师就是拿捏不准。当然,我也拿捏不准。

 

       其实,奥妙是有的。一是姜醋要多。姜醋少了,辣酸味出不来。二是鸡肉不能冷。冷了吃起来味不往嘴里钻。如果炖熟的鸡存放过久,吃起来还浸牙,特别是现在用冰箱冻了的。三是要用手拌。五指叉开,翻动时稍为用力,便于让味渗进鸡肉。手指还能试温。如果鸡肉偏凉,须掺入少量滚热的鸡汤,吃的时候有一种温热,口感更佳。用筷子拌,无法感知热度,也无法让鸡肉的味道达到内外均衡。

 

       当年物资极度匮乏。为了让客人吃满意,母亲总要在鸡肉下面垫些蔬菜。地里有啥菜,就用啥菜。有红萝卜,垫红萝卜丝,有白萝卜,垫白萝卜丝。窝笋丝、莲花白头切成的丝也行。赶上土里没有菜,就把挂在屋檐下晾干了的菜,如青菜、大头菜等切细垫在碗底,充分利用拌鸡剩下的佐料,让客人有菜有味地下酒。沾了鸡肉的名,廉价的蔬菜,也提高了身价。主人和客人,心里的感觉都好。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我又为他们做这道菜。吃了,大家说味道咋不如以前了呢。我愣了一会,找不到原因。很少揭我短的老婆,竟当着客人的面说我没有用心。骤然之间,如电光石火,终于解开了多年萦绕心头的迷惑。母亲拌鸡,佐料远不及今日丰富,其味却始终如一,原来还有一个秘诀我没有掌握,就是用心的问题。

 

       难怪母亲每次拌鸡,总要等其它菜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才开始炖鸡,目的是让鸡不要晾得过久。拌鸡时,她动作缓慢,不说话,全神贯注,注意力全放在她的手上,她的心里。鸡肉端上桌,母亲站在桌边,看着客人举起筷子,把鸡内挟入嘴了,露出了陶醉神色,她才挑一坨骨头多的鸡肉放进嘴,缓慢地咀嚼。她不断地从灶房进进出出。客人们不好意思,放下筷子等。这时,母亲便指指她夸张地鼓起的腮帮子,意思是她在吃,请大家不要客气。而她嘴里那块鸡肉,直到客人把桌上的鸡肉消灭光了,她还没有吃完。有一回,大姐看不过,帮她挟了两坨放在碗里。母亲见了,十分生气,说奶奶在的时候,就是这样,东西少,要忍嘴待客。

 

       看来,母亲的手艺是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品德中也见得到奶奶的影子。轮到我辈,手艺与品德都打折了。厨师们做不出这道菜,不知道是顾客不喜欢了,还是他们也将祖先的手艺打了折,甚至完全忘记了呢?

 

编者评说:

美食加故事,过去和现在,历史和今天,让人看到了,忆起了,想起了许许多多。回味过去,回味美食,品评美食。独特的美食加故事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打开了另一个视觉,另一个窗口,美食还可以这样边品边议边叙。

图片来自

 天府茶话会公众号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