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待诏与他的师傅( 闲云野鹤)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9-11-22 | 4144 次浏览 | 分享到:

                        闲云野鹤 

                       
天府茶话会推荐

   待诏(剃头匠)这一称谓已成历史。但待诏的手艺并没有消失,而且还衍生出掏耳、洗眼、美发、按摩等诸多行业。早期的待诏,大多担着剃头挑子,游动谋生。他们手持响器──一把长约尺许,形似长剪的金属物件,边走边用拇指、食指合力一搓──当,悦耳的颤声,传遍街巷或乡村。过桥不打响器,以免吵醒龙王;过庙不打响器,避免惊扰神灵;过官山(坟地)不打响器,防止阴气上身;遇着同行也不打响器,表示相互尊重。待诏这一职业,与其它行当一样,人情世故深着呢。

 

  小待诏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老待诏房天明收他做关门弟子的情形。那天早晨有轻霜,小待诏打着光脚,挑着一担谷子去青冈塆。老待诏刚起床,见门外站着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他没有吭声,指了指香火上那尊木刻雕像──待诏们供的行业神,叫吕洞宾。



   关于待诏的行业神,各地说法不同。南方多数地方供奉吕洞宾。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到民间视察,见他的徒弟捉弄剃头匠,头发随剃随长,怎么也剃不完。吕洞宾十分生气,拔剑一挥,化为剃刀,嗖嗖几下,便将徒弟头上的毛发剃了个精光。此后剃头匠们便公认吕洞宾为祖师爷。北方待诏供奉的神却是一个叫罗祖的道士。传说罗祖发明了剃刀、梳子和篦子等一系列理发工具。还传说清世宗头上长疮,太监们怕触到皇帝痛处引来杀身之祸,就请白云观道士罗祖帮忙。罗祖先用推拿法为皇帝按摩头部,再用篦子等工具慢梳。清世宗满心欢喜,封罗祖为“待诏”。   有人考证,“待诏”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即选拔具有某一专长的士人,到京城“等待诏命”。也有人考证,剃头匠称为待诏,应从清军入主中原后开始。清政府为了降伏汉人,强迫男子剃头。据说剃头匠挑子上的立杆,便是用来悬挂圣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不论何种传闻与考证,“待诏”一词,似乎多与宫廷有关。

 


   再说小待诏听到老待诏吩咐,立马进屋,双膝跪下,拜过行业神,又转身与师傅磕头。老待诏说,起来吧,把谷子挑进屋。这谷子是拜师学艺的学费,只挑这一回。以后走南闯北,吃师傅,住师傅,直到手艺学成,另立门户。
   老待诏极少收徒,特别在本地。资源有限,多个剃头匠,生路自然窄了。实在脱不开人情,老待诏往往假收真拒,让徒弟无休止地打杂。徒弟坚持不住,便自动放弃。这回,老待诏却在本村破天荒地收了徒。他认为钟家的老幺面相忠厚,且有慧根,将来可依靠。事情果如他所料。老待诏歇业后,恰好是最后一个弟子,毫无嫌弃地供养着师傅。

 


   老待诏的身世是个谜。传说他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与红军作过战,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后来又当了解放军的俘虏。因他有理发手艺,留在军中服务,直到解放后复员回家。老待诏年近七旬,但目光如炬,身躯挺拔,说话行事干脆利索,颇有军人气派。他的这段经历不清不白,“文革”中没少吃苦头。大队斗争他,要他交代历史问题。不料他在台上大吹大擂,指名道姓地说出他在解放军部队中理过发的高官姓名。人们真伪难辨,心存顾忌,只好不了了之。之后,老待诏重操旧业,担起剃头挑子赶场。生产队要他交钱评工分,他不肯,说挣的那点工钱不够填肚子。其他匠人纷纷效仿,弄得队长无计可施,只好给他说软话。老待诏吃软不吃硬,见队长下矮,哈哈一笑,保证带头按生产队的规矩办。
  小待诏脑子灵,见啥做啥,很快博得老待诏喜欢。天微明,老待诏就催徒弟起床练功。小待诏在竹林坝里马步站立,空手做握推子状──拇指不动,四指用力,收拢放开,反复千次,直练得腰酸腿痛,手肿得发亮。待手指松紧自如,腰腿有劲了,再练挥剪、运刀。半年后,老待诏方让徒弟接触剃头工具,特别是剃刀。带皮的红苕、萝卜、苹果,要求削下的皮既薄且匀,一气呵成。小待诏自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可老待诏依然不让他在顾客头上动刀。小待诏不怨不恼,一边干着打水、扫地、添炭的杂活,一边细心观察着师傅的一举一动。

 


   请老待诏剃头,那是一种享受。干活时他从不说话,默默操作。剃刀与顾客的头,在老待诏手里犹如乐器。刮胡须时,乐声短促而雄劲,如同音乐的过门,又如同大戏的启幕。修面时,刀子底下传出的声音像情人私语,呢呢喃喃,轻曼多情。当刀子由额头而天门时,就像踏在早春带霜渣的草叶上,嚓嚓声平缓坚定,令人愉悦兴奋。当老待诏翻开客人眼皮,锋利而带着寒气的刀尖贴近眼睑时,客人屏气敛息。这时忽听似有似无如小草折断的声响传来──一股清凉舒畅的快感由外而内,弥漫了整个眼球。修面与剃发结束,老待诏一捋袖口,左手提起客人后领,右臂一抬,剃刀沿脊椎由上至下直落后背。此时,坐在木箱上的客人,缩颈拱背,龇牙咧嘴,惊喜得浑身颤抖。脸面熟的,会缠着老待诏再滚一刀。老待诏笑而不语,收刀做拒绝状。正当客人以为无望时,老待诏忽然双手扣住顾客头上穴位,继而乱拳翻飞,不轻不重、徐疾有致地敲打头颈。末了,又听脑门上两声脆响,客人禁不住一挺脖子,顷刻间似长高了半头,笑容满面,起身付费。
  老待诏手上的绝活很多,但他从来不向徒弟口授。他认为手艺不是学来的,要靠眼观和心悟。聪明的徒弟,会细心观察师傅的每个动作,仔细揣摩,铭记在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取消集市,不许赶场。待诏的摊子自然不能摆了。老待诏只好担着挑子,转乡包队。那时,农业生产实行统一指挥,社员未经批准不能外出。为了解决他们理发的困难,请待诏师包队,成为普遍的方式。包队时间,视生产队男性人数确定。短的一两天,多的两三天。剃光头收八分,理短发收一角,比国营理发店便宜。待诏们早出晚归。午饭由生产队统一安排,烧水的柴火也由生产队提供。管午饭的方式各队略有不同。有的由农户轮流负担,有的提供一斤猪肉,定点接待。待诏包本队的理发不收费,只参与评工分。包其他队,大约一月轮一次。结账方式也不同。有的由社员自付;也有由生产队统一垫付,年终决算再从农户头上扣除。老待诏技艺一流,做事认真,找他包理发的生产队多。为防止社员借理发之机偷懒,需要理发的男性,由计分员编好顺序,到时喊号。老待诏留恋赶场,不喜欢包队。赶场时,他的摊子永远是人气最旺的地方。这个时候的老待诏,满面红光,气色特好。他觉得包队理发,围观的人少,枯燥无趣。但转念一想,自己带着徒弟,街上又不许摆摊,只好走包队这条路子。

 


  包队后,老待诏不开心的事接踵而至。先是有的理了发付不起费,拿鸡蛋、粮食以及废铜烂铁抵账。辛苦一天,老待诏还得与徒弟背着这些东西回家。更让他心烦的是那些农村孩子,因为穷,半年甚至一年都没理过发,发垢既黏又稠,十分难洗。老待诏出师时,洗头用的去污剂,由待诏自备。每当皂角和菩提树果成熟,他们收购回来用木棒捣碎,团成坨,需要时掰一块放入开水中泡胀。农村妇女洗头或洗衣,也用这两样东西。后来有了去污效果更好的肥皂、烧碱,但穷人家依然使用便宜的传统材料。如今老待诏洗头不再用老法,他的挑子里放着肥皂和烧碱。烧碱容易灼伤头皮,只有洗特别脏的头才会用到。有一天,老待诏见徒弟为一孩子洗头时,抓了一小把烧碱抹上去,立时惊了,想制止已来不及。奇怪的是孩子没有受伤。小待诏说,他在烧碱里加了一定比例的蚕豆粉,降低了灼伤性。小待诏的聪明,让老待诏感到很自豪。
   老待诏很看重他的名声。有一次,为一男人理发。快结束时,对方突然一歪脖子。剃刀躲闪不及,刮伤了头皮。老待诏明白此人是借故找茬,仍然当即表态:按行规,失了手倒赔两个头钱。找茬者是个单身汉,并非要诈老待诏,只因为穷,想把八分钱的剃头费赖掉。听老待诏要双倍赔偿,反倒过意不去。
   师傅带徒,有“学三年、跟三年、帮三年”之说。头个三年,徒弟主要是打杂。第二个三年,可以理发了,师傅视收入状况,给徒弟一些零花钱。最后一个三年,则是为师傅打工,领取工钱。满九年,徒弟方可自立门户。小待诏很幸运。老待诏见徒弟机灵好学、人品又好,学了两年便让他出师,还送一副行头──剃头挑子。挑子由一只红漆木箱和一只瓦炉组成。木箱有带格子的抽屉,放置围布、推子、剃刀、发剪、木梳、篦子及掏耳的工具,同时兼做坐凳和储钱之用。装炭火的瓦炉,固定在木架上。木架有钩,可挂磨刀布和洗头帕,还有一面小镜。徒弟初出道,没有名气,老待诏就以身体不适为由,与各队商量,让小待诏独立包队理发。

 


   老待诏终身未娶。小待诏对师傅很孝顺。凡老待诏生日,或者生病,小待诏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孝顺。半月前,已经当了师傅的小待诏接到口信,要他赶回老家为师傅剃头。小待诏觉得奇怪,师傅的头从未让他剃过,怎么这回却要他剃呢?但师傅发了话,小待诏不得不听。如今,师傅的腿脚大不如当年,剃光头和留老式发型的客人越来越少,这几年已歇业在家。小待诏赶到时,老待诏正从灶房里出来,说水已烧好,然后让小待诏为他洗头。
   老待诏半躺在椅上,微微闭了眼。小待诏早已把师傅的本事学到手,但今日不知何原因,处处不得要领。师傅的头尽管用热水洗了两遍,头发依然与干发一样,剃刀刮上去,嚓嚓的干响。小待诏紧张得额上冒汗,又要去拿热帕子捂发。老待诏扬手制止,说不用了,你就放手剃吧。
   小待诏竟然把师傅的头剃出了几道血口子。他伤心地跪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枉做了师傅的关门弟子,竟连师傅的头都剃不好。老待诏直起腰,望着徒弟说,我今日叫你回来,就是要教你最后一招。
   接着,老待诏告诉徒弟,人死之前,头发先死。死了的头发是洗不湿的,剃起来自然费劲。若遇到这种情形,务必小心,以免客人家属找麻烦。小待诏听得似懂非懂,将信将疑。老待诏再次告诫,万一剃到这样的头,不能收费,这是老祖宗的规矩。说罢,转身从香火上取下那尊木刻雕像──待诏师的保护神,交给了徒弟。
   返回的路上,小待诏想,师傅可能年纪大了说糊涂话。一个人临死之前,头发真的已经死了吗?看师傅气色,活个三五年不在话下,怎么可能他的头发也死了呢?谁知十多天后,当小待诏正与人理发时,突然得到消息,说老待诏已于昨晚过世。小待诏愕然一惊,手中的推子滑落,险些砸伤自己的脚背。


 图片来自天府茶话会公众号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