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羌族文化的四川茂县古羌城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19 | 10168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

   从若尔盖回成都时,旅游大巴把我们载到茂县,在茂县短暂地停留了一阵就离开了。
  在茂县我们看到依山而建的新的羌城气势宏大,民族特色浓郁,真想上去看看,而若尔盖草原三天的旅游行程中并不包含羌城的游览,心中颇为遗憾。

  回成都后,过了一些日子,我们专程前往茂县参观羌城。 
  茂县是羌族的聚居地。
  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羌族历史悠久,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现在羌族人口约30余万人,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其他地方还一少部分。
  其中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的羌族人数最多,四川绵阳市的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从地理位置看,北川与茂县,松潘、平武县相接。茂县与北川、安县、绵竹、什郊、彭州、汶川、理县、松潘9县相邻。
  可见,羌族的主要聚居地相对集中。
  为保护和传承羌民族的文化,国家在北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集、整理、研究非遗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项目,成果显著。
  但是2008年四川的5.12大地震,这里成为地震重灾区,损失惨重。特别是北川大量文物损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遇难,对羌族文化研究卓有成效的专家也在这次地震中遇难。
  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在抢救和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决定在茂县修建新的古羌城。说它新是因为这座羌城是新修的,说它古,是因为这座羌城是按照古代的羌城修建的,并且将羌族建筑特征融入到这座羌城中。人们看上去,能够了解到古代羌城的诸多特点,了解到羌族的历史文化。对保护和传承羌城历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作为旅游项目对游人开放。
  古羌城主要由中国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羌文化广场、羌王官寨、演艺中心、萨朗广场、羌圣山、炎帝广场、天碉、祭祀广场、羌乡古寨和彩虹云梯、古羌城门、金龟寨等景观、景点及特色建筑组成。
  这天,天气睛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下车伊始,我们惊奇地发现,在目力能及的不远处,那山峦重叠的远方,雪山的顶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要知道,这里距离成都并不太远,不到两百公里的距离,雪山成为这里的一个特别醒目的景致。
  我们在这里兴奋地举起相机,拍摄下这展现羌族文化历史的羌城。

  古羌城以羌族传统建筑为基础展示羌城历史的整体风貌。
  羌族建筑有几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羌族建筑的特征来认识新修建的古羌城的特点、历史及现实意义。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在我们的拍摄中可以看见羌族的房屋建筑特点。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三、四层上每面有条形了望孔,便于观察与通气。顶为平台。门开于二层处,出入搭梯,尔后抽梯关门。底层则作圈厕。碉楼的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民居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羌族群体建筑为一体化的布局,单体建筑的布局,则呈外部封闭,内部开敞的院落形式,合理有序,羌族的“四合院”在汉族四合院形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空中发展,形成了具有羌族特色的退台式四合院样式。

  我们根据这些羌族建筑特征来观察我们拍摄的新修建的古羌城,获益匪浅。
  换言之,一个不了解羌族建筑特征的人来这里游览之后,通常会对羌族建筑有大致的了解。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有很多途径可以获得相关知识。

       
 气势宏大的古羌城大门处,虽然看不见其它的部分,但已经可见气势非同一般,它体现上羌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古羌城石碑的后面是一尊高高的雕塑,这雕塑是“云中曲”花岗岩雕塑,高21米。高高的雕塑上塑有云朵、羊,细细看雕塑,是一个牧羊老人吹着羌笛,小羊依偎在他身边,羌族的聚居地在群山之中,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这个雕塑表现牧羊老人在云端上吹羌笛,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沿着石梯上去,是古羌城的城门,城门高二十米,两扇二十米高的木门,下面安了滑轮。在石梯的入口处,有两个羌族姑娘手捧红色的绸带迎接前来参观的游人。这两个姑娘是铜雕塑,雕塑叫“献羌红”,献羌红是羌族人待客的崇高礼节,在游人中心入口,以献羌红为雕塑主题,表达着羌城人以最大的热情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同时也让游客能感受到羌城的人文风貌。
     
羌族对火极为崇敬,认为火乃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火给人带来光明与文明,出于民族习俗, 羌族释比把它规范成一种祭祀礼仪——火祭,列入羌族的祭祀活动之中。释比把它规范成一种祭祀礼仪——火祭,列入羌族的祭祀活动之中。在连接广场和羌城的石阶两端,有着两排火炬雕塑。

  
 羊是羌族的图腾,广场上高高的石柱上的羊头图腾
  
 高高的古羌城门外左右两边各有一面大大的羊皮鼓。羊皮鼓是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又名“羌铃鼓”,羌语称“切欧兀”、“切热别日木”。在这城门外除了两面大大的羊皮鼓外,两侧城墙上羌族旌旗旌旗猎猎,气势非常宏大。2008年6月7日,羌族羊皮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修筑时不用吊线,不用绘图,亦不用柱架支撑,全凭目测和经验,信手砌成,下大上小,笔挺如削,有四棱、六棱、八棱多种,高6—7米,最高达13一14米。每高1~ 1.2米,一角留有梯口,立独木梯上下。三、四层上每面有条形了望孔,便于观察与通气。顶为平台。
  
羌族博物馆里的古羌族议事厅,这是现在羌族的老人在这里模拟古羌族议事厅的情景。
  
 羌族博物馆里的古代羌族的公堂
  

这里是莎朗广场,广场入口处有一尊“莎朗姐”花岗岩雕塑,高10米 。
雕塑以当地莎朗姐的传说故事为表现主题,莎朗姐在盛开的羊角花中翩翩起舞,既表明了莎朗姐的传说中羊角花女神的身份,又对其美丽且善歌舞做了恰当的渲染。四周辅以不同的莎朗舞圆雕,意在阐释是莎朗姐教会了善良的羌族人民歌舞才艺。雕塑整体装饰简洁,看到她人们就仿佛听到了悠扬的情歌,跟着莎朗姐跳起轻盈的莎朗舞。
 幸福花开,花香四溢,姑娘翩翩起舞,莲花云中开放,迎来美丽花仙,优美的舞姿,幸福的笑脸,将喜悦和欢乐带给人间,将袭人的花香带到四方。

本页图片均由苏莲托拍摄
  

中国少数民族节会大观--羌族节会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