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欣赏——牧童短笛(苏莲托)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3974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者:苏莲托(原创)

  《牧童短笛》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凡是听过这首乐曲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它的旋律优美、清新,表现的意境鲜明、自然。它是我国近代钢琴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典范。

  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 ( 1903 年 —— 1997 )。 贺绿汀是湖南邵阳县人, 1923 年春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音乐   、绘画   。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31 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师 从黄自 ( 黄自 , 幼名四由,字今吾, 是 富有爱国民主情怀的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 , 1930 年秋,留美回国任 上海国立音专 教务主任 ) 学习理论作曲。解放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1934年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他,正赶上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先生来华征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

  征集启示在上海的音乐杂志上刊出 ,要求:“投稿以中国人为限”,“乐曲需有中国风味”,“曲体、作法不论”,“长度 不 得超 过五分钟 ”,“曲上一概不得具名”,作曲者的姓名和通讯处需“另书一条,用小封简密封附缴”。以示作品征集的公正。

  征集作品最优秀者“获赠国币一百元”。

  参加这次应征的有11人,作品20件。

  贺绿汀以《牧童短笛》 、《摇篮曲》、《思往日》三首作品 应征,《牧童短笛》获一等奖 , 《摇篮曲》获二等奖。 《思往日》虽然没有获奖,但 齐尔品 先生仍然 欣赏它浓郁的民族特点。

  此后,亚历山大·齐尔品先生把这首钢琴曲 随身携 带 , 到 巴黎、柏林、维也纳、日内瓦、纽约等 欧 美大城市巡演时, 亲自演奏 它, 并 将此乐谱在 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海内外,并成为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听过这首作品的人都知道,这首作品分为三个部分。

  《牧童短笛》C大调,为A加B加A的三段式结构。

  第一部分 借鉴了欧洲传统复调的创作技法  。复调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创作技法: 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 声部 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 和声 关系 。

  但是复调并不仅仅只是西方的专利,中国传统民乐中也早就存在复调音乐。 如 我国 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瑶,壮,苗, 毛南族 等)为代表的多声部民歌,还有传统音乐中的戏曲,曲艺音乐,宗教音乐和江南丝竹等都存在着大量复调音乐形态 。

  专业复调音乐是由欧洲发展起来的 , 二十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欧洲复调音乐作品及其技术理论体系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作曲家将这一理论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 使人们对复调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贺绿汀 在创作 《牧童短笛》 的时候就将复调音乐的技法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复调又分 对比复调 和 模仿复调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 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牧童短笛》 的第一部分是采用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 的 对比复调 。这种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就形成一种对应的效果,你来我往,你应我答,而又和谐美好。

  在节拍的运用上,第一部分作者采用的是 4/4拍子,速度 较之第二部分相对舒 缓,旋律 清新、 悠扬 , 而 4/4 拍在强弱规律上就是强、弱、次强、弱,曲调上有一种起伏感,跳跃感,易于抒发愉快、喜悦的心情。 从视觉形象上看, 牧童 骑在 牛 背上就是一起一伏的,从表现 牧童 的内心世界来看, 4/4拍子易于 表现 愉快、喜悦的心情 。

  《牧童短笛》 从它问世那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欣赏它的优美的旋律的同时,也欣赏它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但对于它所表现的美好意境,人们却有着各自的理解。借用一句文学 鉴 赏中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音乐爱好者,就有一千种对 《牧童短笛》 的意境理解。

  从《牧童短笛》 问世那天起,对于这首乐曲的理解人们就不完全一致,当然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 牧童 在和暖的日光下,戴着斗笠,(或背着斗笠)骑在 棕黄色的牛 儿的背上任 牛 在田野上悠闲走 着, 牧童 和 牛 都是悠闲的, 牛背上 的 牧童 悠闲地吹着短笛,清脆而 又 快乐的笛声随着微风在田野的上空飘散……小男孩脸上那天真无邪的神情惹人喜爱……

  碧绿的田野,远处衬以幽蓝的山峰 ,田野上弯弯曲曲的溪流发出的流水声清晰、悦耳,各种小鸟的鸣叫欢快、清扬、此落彼起,好 一幅清新的乡村美境 ,好一副传统的中国 淡 雅 的水墨画 。

  但在 《牧童短笛》 表现的意境中, 牧童 的数量和对应关系上,人们有着一些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第一段在意境上表现出在环境优美的原野上,一个 牧童 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他的口笛;有的认为,因为第一段复调对应的技法运用,在音乐效果上形成对应、答对、答应的关系,表现出两个 牧童 骑在牛背上 悠闲地对吹着短笛, 一 呼一应、此起彼伏 的和谐美境。有的音乐爱好者或有农村生活经历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也许会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去理解这首乐曲。在农村,特别是孩童要 牧 牛的时候,为了增加情趣,几个孩子会邀约一起 牧 牛,这时当然就可以想象孩子们在原野上形成对应的双方,而非特定的几个;另外,还可理解为 牧童 和大自然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要宽泛得多了。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风声、水声、鸟声、虫鸣声、风过树木的摇动声、各种动物的运动声、叫声等等,如果以其他方式对应,那就更宽泛了,整体、局部、景物……

  实际上人们在欣赏这首乐曲时,很多时候是一副综合的画面,一副人和大自然相配合的美好的、和谐的画面,体现了多种对应关系,只是这副画面,有的人联想的画面层次要丰富些,有的人联想的画面层次要简约一些,有的人联想的画面色彩丰富些,有的人联想的画面色彩淡雅一些……

  不论哪种理解,人们都从 《牧童短笛》 的优美旋律中得到了美好的感受,这也是好的音乐作品的魅力。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能给人无限美好的感受,让人产生许多联想,让人产生很多感悟。 
 

  第二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是欢快的民间舞曲。在第一部分结束短暂的停顿之后,乐曲节奏突然加快 。

  节拍由4/4拍子转为 2/4拍子, 节奏相对第一部分 快速、热烈 。 欢快的舞曲让人自然联想到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热烈、欢快、没有任何拘束,舞蹈者和观者都能心旷神怡……

  也许有人会问: 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 是什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这里,了解作者的生长环境,了解他的学习过程,你会自然地把这段舞蹈看着象征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一个整体。一个属于中国的、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综合体。而非某一个具体的民族的舞蹈了。只是在欣赏这段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时,你可以根据你的感受把它具想为中国56个民族中任一个民族的民族舞蹈,也可以出现群体的舞蹈形式,还可以出现综合性的民族舞蹈形式……

  作者的家乡是湖南,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5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世居人口比较多的有11个,即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满、蒙古和畲族等。而作者的生长地是湖南 邵阳 , 邵阳又是湖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辖市,除汉族外,繁衍生息着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满、布依、拉枯、黎、彝、白等 39 个少数民族 。

  多少个世纪以来,在这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友好相处,又各自保留着自己各方面的民族特色,以至于湖南成为我国民族特色保留最为完整的省份之一。

  在湖南,多种艺术形式长期共存,湖南人民的喜爱是这些艺术形式能够传存、发展下来的基础。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大家熟知的有:湖南地方戏、湖南民歌,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等等。

  湖南地方戏剧以其奇异的风姿 让世人注目, 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 19 个湖南地方戏剧剧种, 一直到今天都保留着奇异的风姿。

  湖南各少数民族的民歌数量多,留传下来的也各具特色。

  浏阳河 、龙川调 、放风筝 、竹子山 、 一根竹竿容易弯 、 采槟榔 、 花鼓调 、 四季花开、 尼姑思凡 、 铜钱歌 、 嘀格儿调 、 溜溜歌 等等,数不胜数。

  在湖南大地上居住的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壮族、回族、 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使他们的舞蹈艺术各 具特色 。 
   如: 苗族传统的 舞蹈有《跳香舞》、《接龙舞》、《盾牌舞》、《先锋舞》、《茶盘舞》、《傩愿舞》、《渡关舞》 、《 鼓舞 》和 芦笙舞等。 
   土家 族传统 舞蹈有《摆手舞》、《毛古斯》、 《八宝铜铃》、《仗鼓舞》、《跑马舞》、《造旗舞》、《团鸡舞》、《梅嫦舞》、《八幅罗裙》、《跳丧》等。
   侗族的 传统 舞蹈主要有《芦笙舞》、《多耶》、《冬冬推》等。
   瑶族 的传统 舞蹈主要有《伞舞》、《刀舞》、《盾牌舞》、《羊角短鼓》、《香火龙》及多种祭祀舞。
   壮族、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风格独具的歌舞艺术形式。 有些舞蹈,同一个舞蹈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更增加了舞蹈的艺术魅力。
   家乡湖南多民族聚居地为作者贺绿汀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多民族的各类民乐、民歌、舞蹈、戏曲陶冶了他音乐方面的艺术情操,其他艺术形式如剪子、雕塑、绘画等等也丰富了他的视野,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在这样一个丰富的艺术土壌中,作者早已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融进了自己的艺术思维中。
   如果要在这段民族舞蹈的音乐中硬性找出属于某个民族的内容,那已是不可能了。再加上作者通过系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思想认识大大提高,眼界也扩大,思想境界也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再加上自己大量的创作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所以,正如作者自己说的: “我所写的 《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是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目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是民间风格。”
   由此可见,无论舞蹈还是音乐,都没有必要再细分到中华民族的某一个具体的民族中了。
   但欢快热烈的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却让听众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热情、奔放、开朗、乐观的民族精神,了解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了解了中国音乐的特殊魅力,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欢快和美妙。 
 

  第三部分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 第二段欢快热烈的舞蹈之后,回到了第一段相对舒缓、轻快的意境中, 节 拍由中段的2/4拍转为第一段的4/4拍 ,再现前面那副优美的乡间水墨画…… 但在具体的旋律表现上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有所变化。
   碧绿的田野,远处衬以幽蓝的山峰 ,田野上弯弯曲曲的溪流发出的流水声清晰、悦耳,各种小鸟的鸣叫欢快、清扬、此落彼起,好 一幅清新的乡村美境 ,好一副传统的中国 淡 雅 的水墨画 。
   也许乡间的骑在综黄色牛背上的 牧童在牧牛过程中看到了田野上人们载歌载舞欢乐场面,(中国民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各种节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载歌载舞是很自然的),他们的心境和感受都有了新的变化,丰饶的田野和优美的远景相配合,这副优美的中国乡间淡雅的水墨画更加动人,更加美丽。
 

  《牧童短笛》 整个乐曲ABA三段式的结构,舒缓、跳跃,张、驰,轻快、热烈配合有度,乐曲的整体效果非常优美,使听众在乐曲结束后还会久久沉浸在乐曲所表现的美好意境中。 
 

  《牧童短笛》 的成功,在中国乐坛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中国乐坛第一次知道了贺绿汀这个名字 。 《贺绿汀传》 ( 史中兴著 ) 一书中记载; “ 《新晚报》评论说: “ 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他那作品的成功鼓励了我们复兴改进中国音乐而研究西洋乐理的技术,给与一般极端保守古乐者和主张完全欧化者以同样的警醒。 ”

   世界乐界评论:  “ 《牧童短笛》是以中国民族民间乐曲作为素材 , 采用了西乐传统作品技法,创作出的一首结构严谨,形象鲜明,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极浓的钢琴独奏小品 。” 
 

    70多年过去了,《 牧童短笛》 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这首表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将会在世界乐坛上永久性地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