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土陶——非遗项目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8-10-08 | 7887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整理编写

陶器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在我国,目前,据考古发现最早的陶器出现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朝代都有陶器被发掘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陶器也越来越精美。从世界范围看,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先祖、各个民族都制作有自己的陶器。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代部落人群,各自独立创造出来的。陶器凝结着人类的智慧。

 

即使在当代,今天的中国南北东西中都有各具特色的陶器。而这些陶器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这些独特的制作工艺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这些陶器的制作工艺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被列为省级、自治区文化遗产名录,或被列为市级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彭州桂花土陶就是其中的一种。

彭州桂花土陶是以地名命名的,

彭州市位于四川省成都西北部,距成都市区38公里彭州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彭州市有一个桂花镇桂花镇以传统制陶工艺而闻名。

桂花镇的传统制陶工艺已有几百年的时间了,根据文献记载,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彭县志》即说,在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桂花镇的土陶生产已经形成规模。现存桂花镇瓦子村龙窑窑址,就是嘉靖年间当地人烧陶制陶的有力见证。

桂花土陶的闻名和当地的土质有关。酸性黄色黏土是桂花土陶的生产原料,而关键的生产技术是陶泥的发酵、泥的柔性、韧性,凉坯的湿度、烧窖的火候等。

桂花陶艺分土陶和彩陶,

 

根据建国初的统计,桂花镇当时仍有窑户116家。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桂花土陶已经摆脱传统手工作坊的单一生产形式,成立了工艺美术车间,从大专院校引进技术人才,在制陶中有继承、发展创新。

技术革新中产生的泥下彩五种和色釉十三种,极大地丰富了桂花土陶的艺术品质。1964年,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釉料含铝量过高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问题。1975年,研制成功无极变速辘轳车,大大提高了制陶工作效率。

目前,四川彭州桂花镇运用桂陶工艺的生产企业已经达68家,就业人员达到3000人,附带产品带动就业近3000人。产品涉及日常陶瓷、建筑陶瓷、工艺陶瓷、陈设陶瓷、园林陶瓷、陶艺陶瓷等10余种,并已远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桂花土陶传统制作工艺分为以下一些流程:选料、踩泥、锯泥、制坯、锤坯、施釉、烧制等,尤其是泥料的选择和发酵相当关键,

桂花土陶品种多样,如日常生活中的土陶罐、缸、坛,建筑用的土陶脊、瓦、垄、滴水等仿古材料

日常生活中的桂花土陶产品中的泡菜坛,远近闻名,用桂花土陶泡菜坛泡出的泡菜,具有香气袭人、清脆甘爽的特点,且水质经年不坏,时间越长越是香浓,堪称泡菜坛中的一绝。

土陶蒸锅也是桂花土陶近年推出的新产品,广受群众欢迎这种土陶蒸锅具有无污染、无辐射、无有害物质的特点,蒸出的食品比钢、铁、铝锅更加自然和香醇,这体现了桂花土陶朴实天然的特征。

由桂花镇烧制的土陶建筑材料,也频繁地出现于邓小平故居纪念馆、四川巴金文学院、乔家大院、成都锦里一条街、西藏博物馆、青羊宫八卦亭、三星堆翟上园、永陵博物馆、芙蓉古城等知名建筑与仿古建筑的建造和维修中。可见,桂花土陶具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桂花土陶的代表作品最早是祭祀用的三脚蟾、羊耳罐,生活用品盆、罐、缸等。其后发展为饰物盆、罐、缸、花瓶,如双龙瓶、镂空双龙瓶等。

产品特色:桂陶成形方法全国绝无仅有,图案将三国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原桂花国营陶瓷厂老厂长周仲奇总结桂花土陶的特色时桂陶至今保持了最传统的陶瓷成形方法——手工粑花。这套工艺在全国绝无仅有。此外,桂陶之所以能500多年经久不衰,除了绝有的工艺外,桂陶以龙、凤、花、草、鸟、兽等为图案的手工艺品传承了华夏文明和古蜀文明,作为三国名人张松的故里,桂陶将三国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桂花土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风格细腻、古朴典雅

1957年,桂花土陶地参加了全国工艺美展

1961欧洲参加西德博览会

1977年赴美国展出

1983年的北京旅游产品展览会上,桂花土陶生产的一只镂空龙瓶,被外国友人赞为中国活龙杰出的东方艺术

2004年,桂花镇因其独特的土陶技艺和文化,被四川省文化厅授予“西蜀陶艺之乡”的称号。

20073,彭州,桂花土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页图片由苏莲托拍摄于20116月成都国际非遗节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