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烧制技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4 | 48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编辑整理

钧瓷是中国众多著名的瓷器中的一种,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禹州市有鈞台,也叫夏台,“钧台”是指为帝群神修建的台坛约公元前2198年,禹百岁,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启“ 大飨诸侯于钧台”,四方诸侯都拥护夏启继禹之位《左传》昭公四年载“夏启有钧台之享”,是指夏启在袭位以后,召集各路诸侯或部落首领在钧台举行大型宴会,表示自己正式继承王位一事。

可见,“钧瓷”一词有其特定的地域含义,有其特殊的历史含义。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钧瓷又以其贵、神、奇、妙四大特点堪称瓷中极品 

钧瓷烧制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家有万贯,钧瓷一片”的美誉。 

 

钧窑的奇特在于它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魄力,瓷的独特之处在于烧制方面。

瓷生产需要经过加工、造型、制模、成型、素烧、上釉、釉烧、检选八大工序。

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造型新颖大气、釉色深厚凝重、釉层丰厚莹润,釉纹深沉多变,色彩变幻莫测;窑变图画精奇,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因为釉色是自然窑变形成而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真正的“世界仅此一件”,具有极高的鉴赏、收藏价值。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这就是窑变

窑变原理就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的釉料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而这种物理现象是不受人为控制的,窑变现象的形成与火苗的长短、强弱以及窑内CO气氛的浓淡息息相关。燃料不同,火势温度就不同,而形成的CO气氛也不同,这就最终导致窑变效果的不同。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每烧制一窑钧瓷,都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当然也有一些遗憾,一些带有瑕疵的产品和残次品也会随之出现。最后保留的都是精品。其余的销毁。

因为钧瓷窑变的神秘及产品的绚丽,钧窑在北宋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宋徽宗年间,他选派官员,集中钧瓷民窑的优秀工匠,在阳翟(现在的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立“官窑”,专为宫廷烧造贡瓷。他还规定,官窑每年要精选36件上品送入宫廷,其余的全部打碎,并且要将碎片深埋于地下,不允许流入民间。因此,钧窑制品传世极少且身价极高,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以至于后世连古官钧的残瓷碎片都成为收藏家追逐之珍品。

 

靖康之耻后,1127年北宋都城由河南开封迁往浙江临安(杭州),钧窑衰落。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北宋的灭亡

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北宋的灭亡,开封城的毁灭,南宋都城的南迁,“一窑万变”神秘幻彩的钧窑衰落。

 

瓷烧制技艺

 

钧瓷烧制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

各个朝代的窑都有不同,从燃料到构造到外形都有其独特之处。其烧制的钧瓷也有不同。

 

由于历史原因及社会原因,在鈞窑鈞瓷发展过程中,一些在钧瓷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钧瓷窑炉建造技术及操作工艺相继消亡失传。

根据考古及发掘出的历史上的残鈞窑,能够洞见一些历史上的鈞窑技术。

值得欣喜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馆长任星航根据相关材料的资料对历史上的一些窑炉作了恢复,并进行烧制复原,效果可见一斑。

目前,已经掌握的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窑炉大致有8种

 

1、唐代花瓷窑(柴)。2、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宋代)。3、马蹄式煤烧钧瓷窑炉(元明时期)。4、鸡窝状炭烧钧瓷窑炉(清末)。5、一立方米倒焰煤烧钧瓷窑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6、六立方米倒焰煤烧钧瓷窑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7、直焰煤烧钧瓷窑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8、双层瓶式煤烧钧瓷窑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 唐代花瓷窑(柴)

 

 唐代柴烧花瓷窑,是钧瓷萌芽时期所用窑炉,此种窑炉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于神后下白峪村出土,它用柴作燃料,创造性的烧出了花釉瓷,打破了釉色单一青瓷的一统天下,开创了窑变艺术的先河,

 

一、 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

宋代是钧瓷艺术鼎盛时期双乳状柴烧钧瓷窑炉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于禹州市宋钧官窑遗址出土。此窑炉造型奇特,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双火膛设计。柴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灰烬不多而且不凝结,所以燃烧层相对较薄,温度保留时间短,烧制时添柴打开火口,冷风进入会导致窑温骤降,不利于窑变有利因素形成,双火膛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两个火口轮流添柴,窑温平稳上升,为窑变效果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品釉色乳浊感强,内涵丰富,达到了钧瓷艺术的高峰。现在流传于世的宋钧官窑作品,大多出自此类窑炉之中。

 

二、 元明时期马蹄状钧瓷窑炉

 

此窑炉俗称牛窑,是创于元明时代的窑炉,它先用柴作燃料,明代后用煤燃料烧制成品也用于民用瓷(即碗、缸、盆),它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消退,一九五七年前后著名的大火兰钧瓷即出自此窑内,它开创了煤烧钧瓷的先河,其结构形状有利于煤的燃烧,其产品艺术价值较宋钧稍有逊色,但作为最先以煤作燃料的窑炉,在禹州市神后陶瓷区、在钧瓷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鸡窝状炭烧钧瓷窑炉(炉窑)

鸡窝状钧瓷窑炉始创于清朝末年,于二十世纪初叶曾风行一时,当时,断烧数百年的钧瓷艺术处于刚恢复的萌芽时期,钧瓷艺人们利用这种小型窑炉,以炭作燃料进行探索试验。这种窑炉的特点是方便,快捷,烧成速度快,几个小时即可烧成。缺点是炉体容量小,一次只烧一件产品,此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神后钧瓷厂的试验窑炉,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摸索出了窑变规律,效果明显,有宋钧的神韵特征,但此窑炉由于结构原因,完整成品率极低,素有“十窑九不成”和“百里挑一”之说。

     五、一立方米倒焰煤烧钧瓷窑炉

此窑炉为禹州市陶瓷工程师、钧瓷专家任坚于一九五八年设计建造。这种窑炉的问世,结束了炉窑每次只烧一件的局限,突破了钧瓷釉色多年来一直在单色中徘徊的局面,同时也结束了“十窑九不成”的神话传说,为钧瓷恢复发展开创了新的领域。它成功的用还原焰烧成了五光十色的钧瓷精品,在钧瓷烧造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六、六立方米倒焰煤烧钧瓷窑炉

此窑炉亦为任坚于一九六一年所设计建造,这座窑炉的诞生,使每窑所烧产品多达上百件。由于窑炉结构合理,利于控制火焰气氛CO含量,故产品五彩渗化,万紫千红,名贵的朝霞红、木兰紫等釉色频频出现,树起钧瓷艺术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七、一立方米直焰煤烧钧瓷窑炉

此窑炉为任坚于一九七四年所设计建造,它的特点是改倒焰为直焰。由于火苗火势的变异,自然窑变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其产品玉润冰莹、绚丽生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既有炉窑产品的特点,又有倒焰窑产品的韵味,釉色幽雅明快,气象万千。

    八、双层瓶式煤烧钧瓷窑炉

此窑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任坚建造。充分利用燃料余热,在六立方倒焰窑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建造,其主要特点是建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此窑炉炉体分为两层,在釉烧的同时利用余热进行素烧,素烧釉烧同时进行,既节约了燃料又节约了时间,为钧瓷生产节能降耗开创了一条新路。

 

目前,河南禹州钧窑遗址有三次大的发掘,随着河南禹州钧窑遗址研究和发掘的进一步开展,禹州钧窑钧瓷的许多相关问题将得到解决。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罗马尼亚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都有钧瓷极品陈列或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把钧瓷选为国礼,出访时赠送国际友人,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钧瓷“豫象送宝”作为河南礼品赠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03年至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由荣昌钧瓷坊制作的“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连续3年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参会的各国政要。

 

从2004年,禹州市每年都要举办钧瓷文化节,宣传钧瓷文化,使钧瓷产业得到更好发展和传承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保护钧瓷,禹州市政府为钧瓷产业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作了规划和努力。 

2002年,禹州市组建了陶瓷工业局,专为陶瓷尤其是钧瓷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同年,禹州市政府出台了《河南省(钧瓷)地方生产标准》,提高了钧瓷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努力从根源上堵死残次品的“出口”。 

 2003年9月,禹州市政府提出的钧瓷原产地保护申请,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批准,为保护钧瓷这一禹州地方特色产品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4年,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建立了钧瓷窑炉博物馆,重现了自古以来钧瓷传统文化和特殊烧制技艺。同年,禹州市对全市钧瓷生产、销售企业进行整顿和规范,销毁钧瓷残次品15000余件。

 

目前,禹州拥有众多钧瓷生产厂家、钧陶瓷产业年总产值10多亿元。

在钧瓷众多生产厂家中,河南省禹州市杨志鈞窑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1年11月,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3年6月15日至6月23日在中国成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上,

河南省禹州市杨志鈞窑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参加了博览会。

河南省禹州市杨志鈞窑有限公司

河南省禹州市杨志鈞窑有限公司,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先生,1988年退休后创建的一所杨志钧瓷艺术工作室,2000年改为杨志钧窑有限公司。公司位于中国钧瓷发源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占地面积6600平方,建筑面积2600平方,集精品展览室、珍品博览室、办公室、生产成型车间、大师工作室、宋代传统作坊等附属设施为一体的钧瓷生产企业,

杨志

杨志,男,禹州市神垕镇人, 1947 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传承人,杨志钧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擅长传统的钧瓷手拉坯成型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其窑变釉色的配制有独特的风格,创新的施釉方法使其作品窑变成色别具一格。作品多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并参加国际交流展,作品亦被国际友人收藏。代表作品“吉祥尊”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

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位于禹州市远航大道星航路。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任星航。公司有钧瓷窑炉博物馆并从事钧瓷艺术品的设计与制作。公司的钧瓷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造型端庄雄浑、质朴无华;釉色七彩融化、厚重玉润、寓意深远、意境深厚。作品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011年11月,“星航钧窑”被文化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任星航简介

任星航,1955年生,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钧瓷柴烧工艺复原人。

现任禹州市鈞瓷窑炉博物馆馆长,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五大名窑专业艺术委员会主任。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艺千秋》及散文集《瓷畅想》

 

王春凤简介

王春凤,女,1954年生,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1997年参加了河南省香港回归礼品特大瓷花瓶“豫象送宝”的设计制作,2012年5月,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刘红生简介 

刘红生,祖籍河南禹州。1974年生。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禹州市鈞瓷窑炉博物馆副馆长,星航钧瓷有限公司研究室主任,多次参加国内大赛并获奖,多次参加国际交流展。2012年5月,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3年6月15日至6月23日在中国成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上,禹州星航钧瓷有限公司刘红生作了手工制瓷表演。



用海绵利坯


刘红生大师在其制作的瓷艺术品参展柜前。

本页图片由苏莲托拍摄于2013年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