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凛然 雄浑壮美 流光溢彩 一一浅议徽剧《刘铭传》(秦华生)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24-08-15 | 273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者授权

                          秦华生

     近日,我有幸在长安大戏院观赏了安徽省徽剧院晋京演出的《刘铭传》,剧中表现清代光绪年间,法军大兵压境,法舰倚仗炮火凶猛,欲强行攻取台湾之际,刘铭传临危受命,带兵英勇抗击,大获全胜,继而被朝廷任命为首任台湾省巡抚。他又惮心竭虑,努力建设台岛,贡献巨大。全剧讴歌刘铭传大智大勇,不辱使命,令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

    一、一度创作戏剧性强,矛盾冲突激烈,结构紧凑,塑造了刘铭传和程氏的光辉形象。

   著名编剧金芝,深入分析有关史料,精心创作,艺术化虚构了巧计赴台,基隆应变,危难同心,血泪婚礼,沪尾壮歌,悲愤问海六场戏,主要反映大义凛然的主战派代表刘铭传与贪婪成性的主和派代表刘敖之间水火不容的明争暗斗,不仅扣人心弦,而且发人深省。

    剧中第一场的程氏,深明大义,积极协助丈夫刘铭传实施金蝉脱壳的赴台计划,并在安徽会馆,为阻止演奏法国国歌,高冗演唱“倒七戏”。尤其是在第三场,当丈夫“望你留下来助阵,做一个梁红玉鼓壮军魂”之时,毅然决然回应;“夫心既坚定,妻当共生死”。突出了程氏这一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形象。

    剧中表现男主人公刘铭传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得失,不畏艰辛,抗击法军的侵略,保住了祖国的宝岛。特别是最后一场戏,浓墨重彩地描绘已经辞官回乡的刘铭传,得知甲午海战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让日本割据台湾,悲愤万分,“十问大海”,其中第七至第十问:你亲见宝岛血泪史,何不向苍天作证言?为何不把国耻洗,又添新耻在马关?长剑在手难报国,有何颜面对祖先?何日中华得强盛,月圆人和国土全?如黄钟大吕,感天地泣鬼神,把全剧推向高潮。刘铭传也因悲怆过度,口吐鲜血,壮烈病逝!

    二、二度创作注重戏曲的写意性,虚实结合,表演节奏张弛有度,精彩纷呈。

    此剧的二度创作,导演充分运用戏曲的时空自由,以大写意的手法精心构思,指导布局简洁洗炼的舞美,独具特色的灯光,使剧中人物的唱念做打,如行云流水般在舞台上灵动呈现,给观众带来应接不暇的审美享受。尤其是剧中的几位主演,在导演的启发指导下,较为深入地了解所扮人物的个性,体验所扮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心态,展示出所扮人物的精神气质,塑造了刘铭传和程氏夫妻及高山族女首领阿姑、刘铭传之子刘云带等鲜明的舞台形象。如果能进一步打磨,争取便男女主人公形象达到神似,可以丰富当代中国戏曲历史剧人物画廊。

    剧中还充分运用了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美学原则,在血洒婚礼一场,精心创编阿里山高山族舞蹈,载歌载舞,婀娜多姿。在表现清军与法军交战的武打戏,融入了安徽池州傩舞,使其更具地方文化的韵味。

    剧中创新性把当今高科技手法,融入舞美设计之中,更好地推进了戏剧性情节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力,使新时代艺术元素与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相契合,进而吸引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眼球。

    三、此剧全体昭融,光芒四射,雄浑壮美,震撼心灵。

    徽剧《刘铭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铭传的智勇双全,为了祖国领土完整忍辱负重,奋不顾身,正气浩然。全剧气势磅礴,流光溢彩,雄浑壮美。

   清代初年,孔子三十三代孙孔真瑄在《日观峰观日出》一文中,描写自己登泰山的特殊感受:“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缶樽,次如葫芦,上黄白,下紫赤,类薄竹状;又次如葫芦、缶樽之倒置;最后如炬灯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既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动跃前却,若危船簸浪,震荡心目,神体为之不宁。”我在欣赏此剧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全体昭融,光芒四射,动跃前却,如危船簸浪,震荡心目,神体为之不宁”的强烈审美感受,铭记深刻,难以忘却。

  

作者秦华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梅兰芳纪念馆馆长。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