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邱江陵
作者授权
人日,即人类的诞辰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人日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汉武帝时代的奇人东方朔的《占书》,距今已愈2100多年。
人日之说,缘于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太平御览》卷三引《谈薮》注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又据《北史•魏收传》引董勋答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由此可见,先祖以为开天辟地之后,造物主首先造了鸡,这大概与人类对太阳的原始崇拜有关。远古的先民以为,惟有鸡才能唤来光明(太阳),甚至,鸡就是光明的化身。之后,造物主依次造出了供人类驱使的狗、猪、羊、牛、马,于正月初七日才创造了万物灵的人类。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古人又补充了初八造谷(谷日)、初九造天(天日)、初十造地(地日)的造物神话。
人诞生的日子,肯定是个大日子。唐代称“人日”为“人胜节”。“胜”,韵转通“生”,“人胜节”,也就是人生节。人为母生,人生节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古代的母亲节或妇女节。
巫山人过人日节,玩出了新版样儿。夔州刺史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引文》中描述的场景,那就是一场活色生香的青年歌手大奖赛。
现据《太平寰宇记》《方舆胜览•荆州图经》《舆地纪胜》《华阳国志•补志》《夔州府志》《巫山县志》等文献记载,将唐代巫山的人日节的盛况还原如下:
正月初七,县城官民倾城而出,大船装、小舟载,锣鼓喧天汇聚南陵竹枝村碛坝。
人日节,是妇女节,也是女士们争奇斗艳的时节。女士们都做了用彩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彩胜)戴在头上,寓意新年新貌。还带了花(华)胜(花状的饰物)馈赠亲友,祈祥祝安。欢天喜地的女孩们在江边拣拾多彩的小石子,贯以彩索,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
良辰已至,县令主持,由道行高深的巫师作鸡子卜,问卦于鸡。“占鸡”是一种原始巫风,反映出古代先人的太阳崇拜。古人恐惧黑暗,黑夜中用各种动物均去呼唤太阳,但惟一成功者是公鸡,于是鸡也被视为灵魂的载体,以鸡作为占卜的神判。至今有些地方仍有以鸡召唤魂魄的“鸡招”、洒公鸡血以祛邪的土风。做鸡子卜的环节,庄严神圣,仪式感极强。
卦出一个上上签,全场欢声雷动。县大老爷宣布:本邑第××届竹枝歌会现在开始——
刹那间,鼓乐齐鸣,青年男女摩拳擦掌,登台献艺。
唱的是竹枝歌,跳的是竹枝舞,敲的是小鼓,吹的是竹笛(也吹箫)。
齐唱、独演、领唱(加和声)轮番上阵。方言土语、热辣滚烫,唱男欢女爱、唱风物人情。抢不到麦克风的也没闲着,踩着节奏翩翩起舞,踏蹄(踏木牙)、击掌、击腰、跳动、仰天、扬袖、划圈、沉胯、下蹲……阳刚洒脱、诙谐幽默、飘逸俊美、挥汗如雨。
踏歌哟起舞哟踏歌哟起舞哟踏歌哟起舞哟踏歌起舞……
这是一场纵情欢歌的迎春大戏,这是一出眉飞色舞的青歌大赛。律动中个个都是歌手、人人都是舞者。少男少女们在歌声中打情骂俏,在舞蹈中眉来眼去,在嘻哈中私结情缘。
县令目不交睫,也不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宣布那两个唱歌唱得最多的男、女选手获胜。
歌手们并不在意胜负,眼巴巴地等着县令宣布开饭。
由士绅赞助,县衙早就备好了坝坝宴,男女老少一拥而上。
宴席上有长面,也叫拉魂面。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吃拉魂面,就是要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还有摊煎的春饼,吃春饼迎春天。红豆(赤小豆)是必须要抢到几粒的,据说“赤豆打鬼”,吃了赤小豆可祛疫迎祥,还可以催乳、化痰。最爱的是七菜羹,用芹菜(谐“勤”劳)、蒜(谐精打细“算”)、葱(谐“聪”慧)、芫荽(谐“缘”分)、韭菜(谐长长“久久”)等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既吉祥又营养。喝酒,女人也往拢头站,喝的是酴醾(tú mí)酒,用野生“荼藤”(亦称“佛见笑”)酿制,酒劲不大、口感清醇。今年的坝坝宴还备了鱼生。捞鱼生时,围满一圈,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酒足饭饱,大家伙都往一架大秤处跑。称体重,在人的诞生日,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关心自己的身体,你得说出几斤几两。巫山人一直以白胖为美,找媳妇儿,“白胖白胖”的是抢手货。
根据体重,再看相貌,结合才艺,闹哄哄地选出一个“人日皇后”,立即组织登高活动。在夔州做过官人的宋代状元王十朋揶揄当地人:虽然穷,却好游。现代话说,怕不就是“穷游”?愚人们只顾登高望远,文人们则要吟诗作赋,为登高活动增添些雅趣。
闹腾了一天,日暮十分人们才陆续渡江归家。可能,还有对歌对上眼的少男少女们,钻树林去了……
惜乎,唐代巫山的人日节庆典已失传多年。盼“三峡里•竹枝村”景区找回这个盛唐的节日,那是真正的大河歌会啊!
本月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9.23
作者简介
邱江陵 ,男,生于1962年。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曾任中学教员、教科所长,并在教育和文化行政部门任职。获多项市(省)政府和市教委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教学论文二十多篇。多年担任市、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常委,乐于文史探秘、长于随笔记趣,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发表地方文史论文多篇,在《重庆晨报》《重庆文化》《神龙架报》《三峡文艺》《巫山文艺》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数十篇,创作的歌曲《黄葛谣》(作词)在央视“星光大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