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贵州,观美景,享美食(苏莲托)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22-01-09 | 3300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


汽车在贵州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我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毛头,兴奋地看着车窗外那些馒头似的青山。并且举起手机对着车窗外变换的山势,选择性地一通狂拍。

     

             隔着车窗拍摄的山势图

                  

             隔着车窗拍摄的山势图

我喜欢这种山脚移动的状态看远处大大小小不停变化的山势。

去西藏的时候,在拉萨,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西藏四周的山,可是,当我翻看从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时,猛然发现,每一个角度的远处都有山峰,这些山峰并不是太高,形状各异。只是拉萨的山上。明显地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石头,光秃秃的,没有树,有零星的绿草。而西藏的山有些地方植被多,有些少。

我好奇,西藏的山为什么看上去不是很高,朋友告诉我,这里已经是世界屋脊了,山还能高到哪里去?是啊,怎么不动动脑子,开口就问。

拉萨海拔3600多米,西藏几大景区——纳木措湖面海拔4718米,在去纳木措的路上,那根拉,海拔:5190米。

羊卓雍措,湖面海拔4,441米;还有米拉山5013米,这是内陆大多数人通常能够接受的高度。

……

之所以喜欢这西藏和贵州的山,一是在平旷的地方,放眼望去,一座一座的山峰,峰型壮美,山体坚实,形状大小变换不定,给人意外、给人新奇;二是,这高原上的山还很有特色。

但,这两地的山,植被不一,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贵州的山,我曾经以为这里的山是光秃秃的,尽管我曾经到过贵阳,但这是省会城市,应该有特殊因素。没想到沿途高速公路上能看见青葱浓郁的山,在一些比较边远的地方,山也是一片郁郁葱葱?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感觉,迅速地反思,完全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在作祟。

贵州穷山恶水,山多,山上不长作物,所以,历史上山里一直都穷。

没想到,我虽然这话没有说出来,可是,陪我同行的贵州当地人杨同学,主动介绍起贵州的变化(我不知道,他是看透了我的心思,还是知道很多外省——包括东部地区的人有类似的想法)。

他边开车,边首先谈的是贵州的高速公路。

“我们——贵州人,其实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一种自豪感。平坦、快速,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我老家是织金,当年,每次放假,从大学回贵州都要用好多时间。我记得,坐火车到贵阳后,从贵阳坐汽车回织金,时间用得最多的一次,走了十一个小时。现在,从贵阳到织金,高速公路开车只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

我感慨到无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坐在副驾驶上的我,只能用一个感叹词“哇!这么久?!”

可想而知,从重庆过来的绿皮火车到达贵阳后,如果住上一夜,第二天,贵阳的长途汽车早上八点发车,这一路,一直要下午七点才到达织金县城。

相信坐在后排的另外三个女同学也一样感叹的吧。

当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们同在重庆的一所大学读书,每到寒、暑假,同车的几个同学——我除外,及班上非重庆的外省及边远地区的同学,回家的那个辛苦劲儿是不可用语言来表述的,特别是寒假,不得不回去过年,不得不与同时放假的一大批学校的学生去挤火车、汽车。我这个重庆本地的同学,除了感叹他们奔波的辛苦和劳累,还是感叹……

当年的生活水平也不如今天,贵州织金县的生活水平也就更不能与城市相比了。

说起这些,自愿当司机的男同学杨大哥,此时说了一长串的话。

说来好笑,为什么要叫这男同学叫杨大哥?姓杨不必说,是因为当年大学刚恢复招生的前几年,班上同学年龄差在10岁以上。

杨同学——杨大哥说起贵州生活的变化:

过去,他的家乡织金的生活比东部及好些内陆城市都要差。山里的老乡们真的是吃不饱的。穿的也缺乏。记得他大学毕业留在贵州省城——贵阳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他穿过的衣服有老家的人来,都要带回去给山里人穿。如今,生活逐渐好了,早就没有人来要他的衣服了。现在山里家乡的人吃的已经和外面的人差不多了,只是可支配的现金少些而已。

说起吃的,我还真对贵州的吃的感兴趣。

这一路,我们还吃了一些特色食品,我觉得都很好吃的。

只是有些东西吃法和外面不一样,我有些不习惯而已。

看看我们走一路都吃了些什么?

 

1、贵阳丝娃娃

到贵阳的第一天,我们就去品尝了贵阳市的一种常见的地方传统小吃——丝娃娃。

不过,这是我吃第二次了,与我同行的箐箐是第一次品尝。

为什么叫丝娃娃

我开始疑惑,贵阳同学阿跃带我们来品尝,一定是这里的特色食品。

果然,我们坐定,不多时,就上来了,好快。

           

              贵阳丝娃娃

看看,每个小碟子里的菜都是丝状。有一小碟特制的干的、颗粒状的豆干,有一碟非常薄的面皮,一碟微酸微辣、含多种调料的汁水。

将这些丝状菜混合卷在面皮里,再将汁水浇在卷里的菜上,送进口中。说实话,有特色,有情趣。这样一包上,就像襁褓中包裹的婴儿,所以叫丝娃娃。

别以为,就只有这点,还有其他的相配的菜品,丝恋迷你豆腐肉丸子、秘酱土豆、脆哨洋竽粑、丝恋烤鸡蛋、鸡肉饼等等好多好多种类。

如果要问是否适合我们的口味,只能说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我不适应的就是这丝娃娃卷菜,面皮、菜都凉的,加上调汁,更凉。天气比较冷时,吃着这些更冷。其实,如果配上热汤,就能缓解不喜欢吃冷食、不能吃冷食的客人的尴尬。。

可是遗憾的是没有热汤。

但我们很高兴欣赏品尝这贵阳的美食,感谢同学的盛情款待。

 

2、青岩镇卤猪蹄

青岩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郊,我们从贵阳住地出发,开车前往,20多分钟就到了。

为什么叫“青岩镇”?据说:辖区面对形似双狮的山峰,其峰岩石青色,称“青崖",后习称“青岩”,因此得名。

青岩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进入古镇,从其建筑风格就可以看出其特色。这古镇的特色食品大张旗鼓地进入人们的视线。我们被这每个店铺的招牌震撼到了:

              

百里香青岩卤猪蹄

青岩王家卤猪脚

苟记卤猪脚

……

每个店的主打特色食品都是卤猪脚。

我知道我们到青岩的目的之一,也要尝尝这里的卤猪脚。

委实没想到,一进入青岩镇,就看到如此多的餐饮广告,而且是同一个食品广告。

我们进入了古镇里面,沿街看到的餐馆比比皆是,餐馆门口的特色食品都是卤猪脚。而且明码标价——卤猪脚每斤25元。

               

青岩卤猪脚又名状元蹄。

为什么又名状元蹄?这里有一个传说:传说清末,这贵州青岩有个名叫赵以炯的人,赴京赶考前,吃了镇上北街一个摊贩的猪蹄;有说是他启程时,其母就为他卤制猪脚吃。结果,赴京赶考的赵以炯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至此,青岩的卤猪脚就被更名为“状元蹄”。“蹄”与“题”同音,是好兆头。

看着众多的餐馆,我们反而不知道哪家好,应该进哪一家去吃。

我们继续浏览小镇,也在选择地方。来到了电影《寻枪》拍摄的院子处,我们走进了这个院子,发现院子清净,有园林风格,这里也可以就餐,也有卤猪脚,青岩镇特色小吃糕粑稀饭之类的特色食品。

                

于是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卤猪蹄、糕粑稀饭,一看菜单,这里比外面的餐馆贵得多,算了吧,这里贵,应该是环境好的缘故,这么大的院子,休闲清净。

好在卤猪蹄、糕粑稀饭送上来,我们一尝,没有让人失望,口味不错。

               

只是,一份猪蹄,一份土豆丝,一份炒时蔬菜,4碗糕粑稀饭,就二百多。镇上其他店里相对便宜。

这里的卤猪蹄有自已的特色,每一家的味道不全相同。我们后来买了院外镇上一家餐馆的卤猪蹄,因为我们有一个姐妹晚上才到达,而我们明天行程是其他的地方了。外面的卤猪蹄也好吃,但我个人觉得,寻枪别院里的卤猪蹄更胜一筹。

“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在这里成为一种旅游时尚。

 

糕粑稀饭也有特色,说是稀饭,不是其他地方大米直接熬煮的稀饭。

糕粑:用糯米磨成粉,蒸成米糕,一大团圆形的米糕,放在盛有藕粉的碗中间,上面撒有芝麻、花生、葡萄干及一些蜜饯,外加红糖水。

吃是将圆形的米糕分开与藕粉和配料调匀,用勺子舀着吃。

我们吃着这贵州出名的小吃糕粑稀饭,感觉很爽的,口感舒适,软糯的米糕与滑爽的藕粉及香脆的花生等配料同时混在口腔里,丰富微甜的味道让人颇感舒适。

 

3、安顺旧州古镇辣子鸡

安顺旧州古镇,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原名安顺州。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房屋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

旧州古镇和青岩古镇一样,因为历史的原因,曾经同属于军事要塞。

就地方饮食而言,也有自已的特色食品,辣子鸡是其中之一。

旧州鸡辣子,有时当地人又叫辣子鸡。旧州鸡辣子原是明太祖“调北征南”时随军携带的食品,这一道美食也有数百年历史了。

旧州鸡辣子(又称辣子鸡)与青岩古镇卤猪蹄一样在镇里比比皆是,几乎每一个餐馆都有这道菜。就口味来说,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专门到旧州拍摄介绍旧州鸡辣子美食。

贵州当地的女同学阿跃说她吃过一家很好吃的辣子鸡,于是我们边欣赏小镇风景边寻找她吃过的辣子鸡店,转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寻找到,她很是遗憾。

后来,顺路进了一家杨同学来过的辣子鸡店,菜品也不错。他还认识这个店的老板。

我们进去后,年轻的店主人来了,她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店里的菜品,他们店里实行的是配菜,根据人数、金额的多少配备相关的分量和菜品。

听她一介绍,我们觉得这样安排有几个好处,一是不浪费,二是可以多尝尝几个当地的特色菜。

店主人根据我们五个人配备了一桌菜,蛮丰盛的。

当然有辣子鸡、还有竹荪鸡汤、旧州豆腐及小镇的其它特色菜肴。

           

竹荪也是贵州的特产。尤以织金的竹荪为首。

 

4、贵州织金小吃

贵州织金是杨同学的家乡。

汽车开进织金县城,真不像是过去的织金了,虽然没有来过,但能想像出改革开放前的情况。

展示几张美照,略略感知一下现在的织金。

   

          汽车进入县城,车上拍摄

    

           汽车进入县城,车上拍摄

从随手拍的照片可以看到织金县城的变化。

织金古城是贵州早期确定的全省四个历史化名城之一,始建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吴三桂镇压水西,将原水西土司领地改土归流,而建平远府城,康熙二十二年将平远府降为州。民国三年改为织金县。

到织金后,晚餐我们去织金县城享受织金小吃

先看看图吧

         

这里亮眼的有荞凉粉和臭豆腐

圆桌周边有五份荞凉粉。

织金荞凉粉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古城出名的特色小吃,做法很特别。

在餐桌上,杨大哥给我们介绍着这凉粉的作法:

荞凉粉是用荞麦做的。第一,荞麦去壳;第二,荞米放在缸里用水泡四到五天;第三步,用布口袋或类似的口袋装好,用手揉,让米浆全部流进准备的容器里,让米浆沉淀后,然后倒出上面的清水;第四,然后就搅动下面的沉淀的浆,第五,把浆放进锅里加水熬制搅拌,要熬制一、二个小时,刚熬熟如果就吃,一点没有筋丝。所要要放在锅里成形。

最后一道工序:用一种特殊的工具,薄铝皮做的“凉粉插”,在冷却后的荞凉粉上刮,就成了一条一条的,我们看见的样子。配上调料就可以吃了,整个过程是全手工。

看上图的圆桌周边盘子装好的荞凉粉,细条状的荞凉粉摆放有形,旁边不锈钢小碗里香味独特的调料也让人充满食欲,我们几个女同胞,将荞凉粉丝放进调料碗里,然后用筷子夹住放进嘴里,口腔里味蕾大开,甚是舒爽。我觉得有点像四川、重庆的豌豆凉粉,当然不全像。很好吃的,喜欢吃四川、重庆凉粉的,自然喜欢吃这个吧。

再看圆桌中间锅里的煎制的臭豆腐,这豆腐一点都不臭,有点像成、渝两地的油煎豆腐,只是没有油煎豆腐放的油多。煎到两面微黄,就泛出了香味,入口酥嫩细腻,清爽适口。

桌上的其它菜品,也放进中间的锅里去煎制,这样煎制出来的菜品别有一番风味,配上调料,香、鲜、口感舒适。小吃品尝的过程充满情趣,很是愉快。

 

5、织金杀猪饭

在织金我们留宿了一晚,第二天去了织金古城的平远古镇。平远古镇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公园,这个公园是根据古城的特色设计和修建的。

公园很大,一面靠城区,一面靠是城外。这公园设计修建很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有山有水,有名人雕像,有古式建筑。杨同学介绍,这个古色古香的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还有后期工程,往城外的方向扩展。

在这里,还有一个地方特色饮食——杀猪饭。

一听杀猪饭,通常都知道是一道普通百姓喜欢的大众饮食,中国几乎各地都有杀猪饭,就是年末或有什么事情需要杀猪时,乡邻分享快乐的一种简易、快速、实惠、快乐的美食。

         

这简单的几道菜品,大众化,分量多,味道可口,我们几人为了不浪费,真是非常努力地享用,在这织金的古镇上,还保留着这种大众化的饮食,保留着大众化习俗,保留着这种大众餐饮的实惠价格,真让人感受到古镇传统的质朴与爽真。

 

6、酸汤鱼

回到贵阳,我们晚餐去城里大商场的餐饮区就餐,享用这里的特色美食——酸汤鱼。

回到都市,就餐环境就是另一番景象。

大型商场几层楼,宽大气派,上下都有电梯,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相对较多,气氛热闹。

到了楼上的餐饮区,进了酸汤鱼店,我们一行五人围坐在一张桌边。桌子就像火锅桌,中间有一个天然气炉子。

不多一会,服务员就将酸汤鱼端上来了。

          

看着这红亮亮的汤色,食欲就起来了。

看锅中的鱼,这是钳鱼。

这锅中的红酸汤不是番茄熬制的红酸汤,而是经过发酵加上贵州特有的调料配制的。

端上来的汤本来是烧开的,现宰杀解剖洗净的鱼切成段,又不段刀,放在锅里,点燃下面的天然气灶,不一会汤就开了,鱼在汤里不一会就熟了,热腾腾的汤,香喷喷的鱼,红艳艳的色,让人食欲大增。

我们开心地品尝着这贵州苗家的传统美食,开心快乐。

这味道嘛,用四川话来说:“不摆了”!

口味浓郁,酸爽舒适,鱼肉鲜嫩可口。

 

这一路,我们欣赏了贵州的美景,也享受了贵州的美食。

快乐开心。

 

 本页图片由苏莲托、开心老师拍摄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