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Asian Para Games)的前身为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FESPIC) 
  第一届远南运动会于1975年6月1-3日在日本大分举行,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973名运动员参加了8个项目的比赛。 
  第二届远南运动会于1977年11月20-26日在澳大利亚巴拉玛特举行,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43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三届远南运动会于1982年10月31日-11月7日在香港沙田举行,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744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项目的比赛。 
  第四届远南运动会于1986年8月31-9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苏腊卡尔塔举行,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8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五届远南运动会于1989年9月15-20日在日本神户举行,共有来自41个国家的1646名运动员参加了13个大项,515个小项的比赛。 
  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于1994年9月4-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共有来自42个国家的208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七届远南运动会于1999年1月10-1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共有来自34个国家的225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运动会试用了第13届亚运会的场馆。这届运动会在远南运动会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的认证,也第一次吸纳了智障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 
  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于2002年10月26-11月1日在韩国釜山举行,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21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运动会共设17个大项,其中的16个大项都得得到了IPC的认证。这届运动会的组织工作与釜山亚运会组委会紧密相连。 
  第九届远南运动会于2006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共有来自46个国家的2346名运动员以及1295名随队官员参加了运动会。这是远南运动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运动员参加了共19个大项的比赛,产生了542枚金牌。此届运动会之后,远南运动会联合会与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合二为一,成立了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
	 第一届亚残运会于2010年12月12日至12月19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这也是远南运动会更名为亚残会后举行的第一届名副其实的亚残运会。详见词条"2010广州亚残运会"…… 
  第二届亚残运会将于2014年在韩国仁川举行。  
历届概况
| 
				 届数  | 
			
				 年代  | 
			
				 国家  | 
			
				 城市  | 
			
				 参赛国家和地区  | 
			
				 人数  | 
			
				 设项(个)  | 
		
| 
				 1  | 
			
				 1975  | 
			
				 日本  | 
			
				 大分  | 
			
				 18  | 
			
				 973  | 
			
				 8  | 
		
| 
				 2  | 
			
				 1977  | 
			
				 澳大利亚  | 
			
				 帕拉马塔  | 
			
				 16  | 
			
				 430  | 
			
				 10  | 
		
| 
				 3  | 
			
				 1982  | 
			
				 中国  | 
			
				 香港  | 
			
				 23  | 
			
				 744  | 
			
				 9  | 
		
| 
				 4  | 
			
				 1986  | 
			
				 印尼  | 
			
				 梭罗  | 
			
				 19  | 
			
				 861  | 
			
				 12  | 
		
| 
				 5  | 
			
				 1989  | 
			
				 日本  | 
			
				 神户  | 
			
				 41  | 
			
				 1648  | 
			
				 12  | 
		
| 
				 6  | 
			
				 1994  | 
			
				 中国  | 
			
				 北京  | 
			
				 42  | 
			
				 2081  | 
			
				 13  | 
		
| 
				 7  | 
			
				 1998  | 
			
				 泰国  | 
			
				 曼谷  | 
			
				 42  | 
			
				 1700  | 
			
				 14  | 
		
| 
				 8  | 
			
				 2002  | 
			
				 韩国  | 
			
				 釜山  | 
			
				 43  | 
			
				 3800  | 
			
				 17  | 
		
| 
				 9  | 
			
				 2006  | 
			
				 马来西亚  | 
			
				 吉隆坡  | 
			
				 47  | 
			
				 4000  | 
			
				 19  | 
		
| 
				 10  | 
			
				 2010年  | 
			
				 中国  | 
			
				 广州  | 
			
				 41  | 
			
				 2500多  | 
			
				 19  | 
		
| 
				 11  | 
			
				 2014  | 
			
				 仁川  | 
			
				 41  | 
			
				 2500多  | 
			
				 23  | 
		|
| 
				 12  | 
			
				 2018  | 
			
				 印尼  | 
			
				 雅加达  | 
			
				 
  | 
			
				 
  | 
			
				 
  | 
		
	  分级是将残疾人运动员分成相应的体育运动级别的过程。亚残运会运动员在参加竞赛前,需根据残疾类别、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被分配至相应的级别,保证不同组别(竞赛小组)内运动员的公平。 
  以广州2010年亚残运会自行车项目为例,根据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不同,以下4类运动员均可以参加自行车项目的比赛。 
  1.视力损伤运动员根据其残疾程度由重到轻分为B1、B2、B3级。自行车运动员只要到达B3级最低参赛标准的运动员均可参加视力残疾项目的比赛。 
  2.截肢及其他残疾的运动员根据其残疾程度由轻到重分为LC1、LC2、LC3、LC4共4个级别。肢体残疾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其级别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盔,即LC1为红色、LC2为白色、LC3为蓝色 、LC4为绿色。 
  3.脑瘫运动员跟进其残疾程度由重到轻分为CP1、CP2、CP3、CP4,4个级别。 
  4.手动自行车是为日程生活需要轮椅的和因为严重下肢残疾无法使用竞技自行车的运动员所设,根据其残疾程度由重到轻分为HCA-C。 
  分级工作是亚残运会竞赛编排和竞赛组织的基础性工作。亚残运会在确定运动员的参赛级别基础上进行竞赛编排。根据IPC和APC有关技术技术手册和项目竞赛规则,组委会负责亚残运会分级工作的运行支持服务(分级评定由IPSF选定的分级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分级工作小组由分级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