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文具
诗圣杜甫与一桩间谍案(向以鲜)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25-08-16 | 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杜甫与吴郁

 

    向以鲜


          作者授权

 

                                     


有一天,杜甫来到同谷县东南七里处的万丈潭。杜甫很久没有看见那样壮观的景色了:蛟龙在积水中蟠伏,仿佛真有万丈之深。苍石耸峙,绝壁相对,倒影垂澹,清光炯碎。诗人感叹说: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万丈潭》)

 

成县地方志记载说,杜甫曾在成县东南七里处的飞龙峡口(万丈潭边)筑草堂而居,但至少从诗中看不出这种卜居的端倪。有学者从《同谷七歌》之六推测杜甫可能曾在这儿附近的闾里(凤凰村)居住过。 

 

栗亭东边八十多里处是两当县,杜甫老友吴郁的家就在这里,杜甫曾专程去访问过,并写下《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冬天的两当县,山谷中满眼都是红色的落叶,阴冷的风吹动吴郁筑在江边的房屋。此时吴郁远贬至长沙,估计很久没有回来过。杜甫在诗中还提及一桩与间谍有关的案子,吴郁被贬即与此相关:

 

昔在凤翔都,共通金闺籍。

天子犹蒙尘,东郊暗长戟。

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迹。

台中领举劾,君必慎剖析。

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

朝廷非不知,闭口休叹息。

仲尼甘旅人,向子识损益。

余时忝诤臣,丹陛实咫尺。

相看受狼狈,至死难塞责。

行迈心多违,出门无与适。

于公负明义,惆怅头更白。

 

大意是说:过去在凤翔的时候,我们一同在朝廷任职。那时天子流亡在外,东郊的军队戒备森严。军事上最忌讳的是间谍,这些人总是频繁出现。在台中负责审查官员,你一定要谨慎分析。不忍心杀害无辜的人,所以要明确区分黑白。上官有权任免官员,如果犯了错误就会被贬斥。朝廷并非不知道这些情况,但选择沉默不语。孔子甘愿做流浪人,向子(秀)却能识别事物的增减。我那时虽然身为诤臣,离皇帝的宝座只有咫尺之遥。我们互相看着都感到狼狈,直到死也难以弥补责任。行路时心中多有违愿,出门后也找不到可以交谈的人。于公背负着光明的道义,却只能满怀惆怅,头发更显斑白。

 

杜甫来看望吴郁的老宅并不是来观光怀旧的,他是专程来向老朋友道歉的。杜甫非常后悔自己当时在凤翔任左拾遗时没能够阻止朝廷对吴郁的错误判决,觉得太对不起这位正直而善良的兄弟。

 

那时候两京沦陷,为了刺探军情,安禄山安插了很多间谍混入长安和凤翔一带。唐朝方面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清查抓捕行动,被捕的人鱼龙混杂,被错抓误抓的大有人在。负责审核的吴郁心怀仁慈,不忍心杀死无辜的人,所以对每一个疑似间谍之人认真核查,分清黑白是非。吴郁希望不放走一个真间谍,也不误杀一个假间谍。

 

吴郁的认真劲得罪了上司:这样认真的做法会大大减少间谍的实际数量,从而降低抓捕业绩。杜甫并不是不想为吴郁申辩,只是有心无力,那时他自己才刚从死神手中幸免于难(因疏救房琯而入大狱)。这对诗人杜甫来说是一件令自己深感不安的事,他甚至自责到连头发也更加花白。我们的诗人杜甫能力可能有限,良知却永不会泯灭。

 

还好,两年后,杜甫在成都与吴郁再次相见,并写下《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一诗: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

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

论文或不愧,重肯款柴扉。

 

当年没有能为吴郁尽到一个言官的申辩职责,杜甫为此一直深感愧悔。这次两个老友异乡相见,相互论文之外,不知又有多少慨叹!

 

杜甫一直把自己的言官身份看得很重,其实,在那个剧烈动荡的大时代,不要说人微言轻了,纵然你是国之柱石,又能如何!最终还不是: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作者介绍】


向以鲜,诗人,随笔作家,四川大学教授。著有学术专著《超越江湖的诗人》《迷宫与玄珠》《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诗集“我的三部曲”“旋律三部曲”及长篇历史剧《花木兰传奇》等。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纳通国际儒学奖、四川文学奖、首届杨万里诗歌奖、李白杯诗歌奖等。2024年获得2023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