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莲托主页
www.suliantuo.net
山如黛
今天,2020年2月7日。
早上一醒来就听见窗外不间断的大喇叭广播着有关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知识:“防传染,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
听着听着脑海中竟浮现出了几十年前街头巷口的大喇叭广播。
大喇叭广播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可有着儿时几分亲切的记忆。
生长在李家湾,厂区电杆上大喇叭定时嘹亮的起床号音、铿锵的上工进行曲,下班时的战地新歌......是生活的一部分。
小学去到县城,市中花园、大巷子街边电杆上的喇叭以及后街、江家巷等老旧房檐上的木匣广播,每天早晚播放的歌曲以及女播音员浓重的富顺腔为我的校外生活增添了几分趣味。(文革中被造反派操控到极致变味的大广播当然例外。)
大喇叭广播,已成我记忆中的年代符号。
先生公司的地理环境酷似幼年生活的厂区,与山乡毗邻,推窗即可望见田野和炊烟,因此我一时判断不出广播来自公司还是邻村。
疫情形势严峻以来,因怕去食堂,不得不窝在宿舍里自己做饭,但食材在几里地外的镇上,所以隔三差五得开车去采购。
从全国通报的疫情看,内江情况比较好,尤其我们所在的连界镇尚未发现一列病患。
连界镇虽说是一个镇,倚靠着个超万人的大企业,其热闹并不输县城。
往常,即使寒冬腊月,晚上八九点街巷依旧灯火闪亮,羊肉馆甚至下半夜还候着货车司机去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呢。
今天一进镇便觉出几分异样:车马不喧,街面冷清,只有几辆流动广播车游行在大小街巷,高分贝的喇叭声沿街响亮着,稀少的行人个个脸上只露着两只眼,口罩五花八门、样式各异;往日精贵的空车位现在随你挑,大小店铺的卷帘门皆垂落地上,只有少数药店、超市开着,门边都挂着醒目的告示牌:非常时期,不戴口罩者拒绝入内!
药店的门其实只开着窄窄的一扇,门前还横着一小桌,买药人就此招呼店员拿药,然后微信扫码支付,与店员不接触。
比较惹人注意的是小区、农贸市场门口都增设了检查摊点,醒目的标语横幅、警示告牌、白衣、口罩、红袖套,挨个测量进出人员体温;而那些老式居民楼则在单元门口摆摊,两三人员把守着,桌上无绳喇叭还播放着朗朗上口的防疫抗疫快板。
从楼角、电杆上、车载喇叭四面八方传来的广播遥相呼应,回荡在安静的小镇上空:“.....坚决打赢防疫战,阻断病毒传播,按上级要求,2月7日起全镇实行人员流动管控,一家一户每2天允许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用品.....”
我陡然感到紧张起来:莫非这小镇上也出现病人了?不是一直都说是零输入、零病例吗? 先生解释,就是因为要确保零感染记录才严防死守呢。
确实,现在全国上下都是如临战场,全力以赴、全员参与疫情阻击战。
微信圈儿里流传的社区管控办法比比皆是,进出登记、测量体温、检查口罩自不必说,更有各具小区特色的妙招:设立有疫区接触史者主动申报奖励制,本地住户和外地访客发放不同颜色的进出通行卡,实施动态口令密码准入,诸如“三个臭皮匠”对出“臭味都一样”“有朋自远方来”回应“必诛之”......
我想,这多半是宅家太久的文化人拍脑门儿弄出来解闷的段子,但段子背后确实是严酷的疫情现实。
匆匆从超市出来,准备去镇外的石板河取一些山泉水,因为眼下已经封闭的景区最为安全。
不料原来出镇的通道只留下了一个路口,其余均被临时封闭,只能绕道。
距石板河还有一段距离,远远地就望见了路口的红栏杆、红袖臂、白大褂和醒目的通告:“非本地车牌禁止驶入”。
我们又掉头准备去另一取水点试试。
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前后几里不见有车来往。行至板板桥村岔路口,看见一样是拉着红线、立着告示牌、口罩、红袖章、白大褂的场景,车载喇叭高声播报着“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门、不聚会......”
其间有一辆摩托和一两个步行进村的村民也都戴着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测量。
真没想到,村村社社都这样管控起来了。
没取到泉水自有几分遗憾,但目睹了城里乡下网格式的防控管理我们颇感欣慰。
想起了老电影《地道战》插曲中两句歌词“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 。
眼下不就是一场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吗?猖狂的新冠病毒还能“豪横”多久呢?
公路两旁有油菜花开始点染绿色的山坡,那个百花吐芳、遍野金黄的艳丽春天确实指日可待了。
静静地等待着......
本页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