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过港味儿年(山如黛 中国香港)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25-02-15 | 32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香港    山如黛

                     作者授权


女儿港漂多年终于安了家,今年全家老小齐集新港城过春节。

新港城依山临海,住家楼下两个大商场、地铁公交四通八达。

圣诞一过,商场、店铺便陆续转入迎新春模式,游乐场景的布置、活动的,内容设置都充满了春节元素,大小商家的橱窗玻柜开始泛起了中国红,张灯结彩,春节促销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小区里,电梯口、楼道门前、大厅内外盆盆鲜花、金桔、金红对联、窗花贴纸鲜艳夺目,处处昭示着年快到了。


       


从腊月二十几号开始,每傍晚时分在楼道电梯多遇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拎着大包小包满满的购物袋往家里去,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配置的年货中常常有大束大束的鲜花。知道港人爱花,见识过花墟的花市常年生意兴隆,喜庆节日更是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赶花市,还有专门的迎春花市,生意更是好到爆。

不过,港人对菊花似乎有些特别的讲究,看那小区物业、商场商家门前都大摆金灿灿的菊花,而内地,菊花的出场除了重阳节,通常都不是喜庆日。


       


请教了一下度娘,方知粤语中菊花代表着“谷旺”,寓意丰收和富裕。

大概是腊月27吧,女儿女婿深夜未归,一问才知是下班后赶花市去了。捧回一大盆蝴蝶兰、一小盆水仙花。说花市通宵不闭市,热闹得很。

 

腊月28日,女儿领着小外孙女贴春联、贴窗花。香港的门户春联可不那么好贴,楼道多窄小,没有足够的门框位置,横批与上下联同一平面没地方,弄不好就得贴到侧边墙上了。费了点劲儿,才把横批和左右联分贴在2个层面上,关上门看就是完整对联了。


         


到了除夕夜,亲友团年饭十人。本来桌上该有这道盆莱的,那可是当地人的讲究。

 

奈何一屋子的川菜胃都享受不来那特有的配料和味道,还是自家川味大厨上阵弄一桌。楼下港铁通宵的运行着,远远看去像一条无声的青龙闪着或明或暗的光滑行在山海之间的万家灯火中,春节期间24小时的通关让歇息深港的桌上客得以细斟慢酌话家常,而香港无线台全程转播的春晚则成了年夜饭的最佳背景音。

 

初一天,楼下商场静悄悄,一懒觉醒来,吃汤圆甜甜,被奶奶婆婆爸爸妈妈逗乐的小妞妞拿拜年红包的莺声稚语,点燃了新年第一天全家的快乐。

给亲密的长幼发红包是快乐的,但给并不熟悉的人发红包就有些不自在。

这里讲究新年派发利是红包。从初一开始几天,进出楼门得给小区门卫、单元值班发送红包,迎面一句新年好,随着便发出一个红包。熟悉的人还好,给话都没说过甚至面生者发红包就觉得有点别扭,何况且语言交流还有障碍。为免尴尬我就尽量随女儿女婿出入,由他们去发。

不单是小区,各家公司年后第一天开工,也都讲究发利是红包。老板对员工、上级对下级、成家的给待嫁姑娘、未婚男生(无论年大小)都要发红包。女儿单身那些年,节后第一天上班收了一大摞红包,一色崭新的票子,钱不多却很是开心,真可谓一方水土一方讲究呐。

初二,女儿朋友杉杉邀请全家至会展中心中庭晚餐并观赏维港新春烟花汇演。


这顿晚餐颇有特色,笑称烟花宴。凭订座电话入场,被贴上餐厅标志,落座后,服务员便主动介绍烟花燃放时间,告知酒店到时会有专人带领从特别通道过去,说去早了,海边风大寒凉。

席间,菜大约上至三分之二的时候,服务员来提醒准备进场了,错过这时间段会很拥挤。

把不贵重物品搁置餐椅上,便随酒店工作员从专用道到划定的位置。几家酒店划定的区域外围已是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听人说附近的几个港铁站口都已实行了临时交通管制,增加了治安警察。


五彩斑斓的烟花绚丽多姿,伴着声声脆响盛开在蓝黑的天幕上,将两岸灯火闪烁的维港映照得如诗似画充满了梦幻。


              


30分钟的燃放,足以让观众留照维港烟花背景下的精彩瞬间了。

赏完烟花又被引领回餐厅,原桌原位继续用餐。服务员陆续端上先前剩余的几道菜,建议慢慢享用,建议待二三十分钟后再走,人流就疏散得差不多了,地铁也没那么拥挤。

这顿烟花餐,品味及服务确实很有档次,难怪每位几大百钞还抢手呢。

初三一早,按当地习俗去车公庙拜庙求神。女儿说我今年犯太岁,该去车公庙拜拜车大元帅。

 

以往自己很少参加此类活动,走出地铁站不远,抬眼望见长长的人群队伍首尾不见的延伸至街边数百米,便颇有几分震撼。

在瞥见神庙的红墙檐角的地方,众人便开始争相购买起路边的香烛拜品。

我们第一次来,不知庙里是否还有买卖点或者价格更高,也就赶紧地各自请了香烛。拜祭品讲究各自付费,相约一道的亲友亦然。停停走走地拥入庙门,香火熏烟飘荡在庭院上空,直扑鼻眼。

 

摩肩接踵的人们成群结伴,谈笑风生,色彩鲜亮的大小风车举在手中也解人意似的喜庆随风旋转。烧香叩拜的、庭边买卖风车香火的一起把庭院填了个满,反向转个身都艰难。

当然,院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大大小小的风车,红艳艳、金灿灿,一串串、一排排、一片片,甚至铺满一壁墙,俨然一个风车世界。


            


风车可是车公庙的一大特色。据说转庙里的木质风车能带来好运气,无奈人太多我们难挤过去。当然,我们也很希望风车能给转来好运气,便买了2个可爱的小风车举在手上,行走中。看那色彩缤的风车迎着阳光个个欢喜地顺风旋转的势头,心里还真喜滋滋的。


             


庙里香火烟雾腾腾,熏得眼泪直流,一时辨不清车公、太岁神座位置。还好,庙里设有专门负责登记点香的工作员,把香连带福包交给他们,写上你的姓名、拜神及心愿。待他们点燃香烛再交还给你,按其指点去神像前敬香叩拜。敬献的燃香、福袋都有专门的收纳箱桶,虽敬香叩拜者塞满庙堂,地上依然干净无杂乱弃物。

有意思的是,我们挤进了车公大殿才发觉车大帅的敬香全给了外面的太岁,只得更用心的虔诚求拜了。庙中摇竹筒求签者也众多,女儿专门去替她先生求了个事业签,解签曰上签,满心欢喜。


更有趣的是,蜂拥的人群中,我们和朋友杉杉一行四人竟被她的同行香港TVB记者摄入了镜头全港播出,朋友们纷纷截图转发,一众乐呵,原来杉杉与摄像师还并不相熟。

拜完车公,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沙田马场。赌马也是港人春节活动的内容之一。


               


赛马场之宽大,在寸土寸金之地可谓奢侈级。看台上黑压压一片观众,售票厅里一块块电视屏幕前也挤满了兴致勃勃的男女老少,全场至少有上万人吧。我和先生凭港澳通行证免票入场,还得了一份小赠品。


               


平生第一次进赛马场,如何买马赌运气更一窍不通。幸好有杉杉在,她网上注了册,说可以手机上操做。我们只说选中几号马、投多少钱下注,她帮我们操做便是。

大家都不懂,对参赛马也不了解,大屏上能见到的只是号码、赔率,广播里的马匹骑手介绍是我听不懂的粤语,只能猜选一个。我们几人或选自己的幸运数、或出生年月日,或跟从现场马匹的成绩下注。几轮下来,有输有赢,基本持平。余姐运气不错,几次都押注获胜。

 

赛马还真的能扣人心,当闸门打开骏马奔腾而出,看台上加油助威喊声响成一片。只是骏马的雄姿,骑手的彪悍只能从大屏上一睹,赛道上的奔马,肉眼可见的竟如蚕豆般大小,想留下某个精彩瞬间普通手机基本徒劳。不过,感受了现场气氛,知道啥叫睹马,一睹了骏马帅哥英姿,还随杉杉见识了她TVB的美女主播们,觉着已经满足了,何况接下来还有当红影星肖战领衔出演的《神雕英雄传》等着我们呢,于是赶紧转场。


            



到了大年初五,我们又全家出动,硬是把家乡的小火锅搬到了马鞍山郊野公园烧烤场。

烧烤场地,土灶、饮用水、洗手间等配置齐备,林间空地满是露营扎寨的人:烤红薯、烤麦米饼、香肠的比比皆是,还有一只只大小种类各异的宠物狗子,时不时会兴奋地招呼几声。


初六,上班族们喜喜庆庆复工了,一些有门有派的龙狮队也开始舞进商场拜年贺岁。

带着小外孙,追赶着喜庆的锣鼓,看装扮艳美的狮子挨家摇头摆尾、作揖,凌空炫技腾跳,采摘商家悬挂于门框的一束“青菜”,随众人喝采或拥上前去摸摸狮背讨好运,婆孙皆乐。

           

本觉着“年”就这样过完了,女儿提醒说元宵还有活动哦。一是妞妞幼稚园当日上午要组织去长者院送孩子们捐赠的米醋糖茶,祝福老人元宵快乐,需要家长义工全程协助。她已替我报了名,二来晚上有杉杉相邀赏灯。元宵赏花灯、小朋友探访长者也是港人新春不可少的活动内容。

于是,正月十五,做完幼稚园义工,晚上又兴致勃勃地去尖沙咀赏元宵花灯。

            

实话讲,比起许多城市,这里的元宵花灯真算不得啥,但是有文化广场的演唱会、画展、灯谜讲座,特别是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作陪衬,这元宵花灯绝对是独一份儿的。在这唯美的维港夜色中,我终于和“年”说了再见。


                                                                                          20250214 19:11 中国香港


 本页图片由作者山如黛 提供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