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三道拐走出来的书法家--刘格林( 山如黛)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21-09-09 | 46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山如

薇与佐伊公众号授权

    富顺人物系列

Fushun
才子 刘格林

富顺,一座山清水秀的千年老县城,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

刘格林是土生土长的富顺娃,他降生在三道拐家中,一位卫生员替他剪了脐带,他饮着沱江水成长......今天,已经两鬓染霜、殊荣满载的刘教授,依然激情满怀地活跃在讲坛和书坛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他精彩的人生篇章。


1
富顺老县城后街,从市中花园街口往关刀堤方向沿青石条路步行三、四百米右转,有一条僻静的拐了三个弯的小街便是三道拐。

街道两旁有不少已经老旧的清末民初的旧式大院和民宅。

这是街巷不见车马、家中亦无电视机的清贫年代。
每逢春夏朗日黄昏,那些涮洗完锅瓢或挑水灌满了家中水缸的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地从肥皂厂宿舍、商业局宿舍和食品公司宿舍等大院跑出来,呼朋唤友的聚在门前街边。
男孩子玩斗鸡、打玻璃弹子,女孩子跳皮筋儿或逮猫儿(捉迷藏);若遇天气炎热,一些胆大的小子会下水东门沱江里洗澡或者跑去关刀堤上落冰棍式跳水,玩得也自在开心。在这群快乐的孩子们中有时可见一位清秀的少年,他便是三道拐街十三号刘文湘家的小儿子刘格林。

 

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在这里玩耍开心之后他还得赶回家按父亲的要求学写毛笔字。那时坊间盛行一种说法:“字”是一个人的打门锤,写得一手好字便在社会上吃得开。刘文湘念过私塾,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自然希望儿子能手握一把响当当的“打门锤”。因此,在刘格林六岁时他便要求儿子提笔练字。
那年月,县城新华书店也难觅字帖的身影。刘爸爸亲手为儿子量身定制的楷书就成了刘格林学习临摹的字帖。刘格林按要求每天写几页。
渐渐地,刘格林从横撇竖捺中发现了些许妙趣,觉出了墨汁儿中飘散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儿,更在悬肘提笔中体会到了书写的快乐,他与毛笔字交上了朋友。
  刘格林上了马家冲生产路小学,学校每周有写字课,每节课都要用16开的大红方格写字本学写毛笔字。
  写字本发下来了,第一次看见满页被老师圈红的鸭蛋,刘格林高兴坏了,内心升腾起一种喜悦和骄傲,也第一次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他开始盼着写字课,盼着感受作业本掀开满眼红圈圈那一刻的快乐和兴奋。
  老师的红鸭蛋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再需要父亲的督促,刘格林开始越来越主动积极地临帖练字,练字开始变成他的自觉行为。


2

富顺是座文化根脉深厚的老城,民间官方都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
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县里也时常组织学校开展些文体活动,如全县文艺汇演、街头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览等等。
  小学5年级那年,县里举办了一次小学生书法展览,刘格林和几位同学被推荐代表生产路小学参展。
  县文化馆当年就在富顺文庙,参展作品陈列在展厅明亮的玻璃橱窗中。生产路小学和前进路小学的作品并列同一橱窗。
  第一次见到自己用宣纸书写的毛笔字出现在玻璃橱窗内供人参观,刘格林有些激动和兴奋,这可是他的书法处女作啊!只是,兴奋之余刘格林又生出几分自责,因为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还逊色于同框的一位女同学。这种感觉有些强烈,几十年后还记忆犹新。
  或许,就从这一刻开始,一种决心和对未来懵懂的希望扎进了刘格林的心里。从此以后,他更有兴趣、更加努力地学习、练习书法。
  刘格林的书法才华日渐显露,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开始认识他、赏识他。
进入富顺城关初中,班主任官仁谦老师发现了刘格林的天赋,告知他书画一家,并热情地教他学习绘画。
  老师的赞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何况官老师县里还颇有些名气。从此,刘格林更加勤奋地边学书法边学画画。
  在城关中学读书期间,初中生的刘格林就承担起了自己还弄不太懂的学校批林批孔大宣传专栏的书写、绘画重任。
  日复一日,刘格林学书的稿纸一天天堆积起来,书法水平明显提高。作为书法启蒙老师的父亲自知不能满足儿子的需求。于是,刘爸爸费尽心思,在县城四处为刘格林搜寻大师名帖,先后搜集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柳公权、赵孟頫书贴。刘格林开始向古代大师学习,埋头在中华书法宝库中如饥似渴地吮吸营养。

 

3

富顺,一座山清水秀的千年老县城,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
  刘格林是土生土长的富顺娃。他降生在后街三道拐家中,一位卫生员替他剪了脐带,他饮着沱江水一天天长大。                       

小学校园里,他是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舞台上有过他的身影;从生产路小学、城关中学、富顺一中直至华西医科大学,刘格林一直担负着班级、校园墙报板报的主编美编,是同学的榜样。
    七七年高考恢复,富顺二中、富顺一中等按县里要求从在校高一学生中推荐优秀者参加高考,为来年高考试水,刘格林便在推荐名单之中。
    厡本是为适应而试考,没想到刘格林竟以230分(这成绩可上当时的重点大学)的好成绩榜上有名,一时间县城传为佳话,学校、家人、街坊四邻无不欣喜夸赞。
    刘格林顺利地参加完了体检,就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了。
   然而,1977年的全国高考非同寻常,是迟到了整整10年的高考。一天,刘格林被县招办通知去。找他谈话的是宜宾招办来的一位领导,他先大大地夸赞、表扬鼓励了一番,然后说:文革十年,那些被耽搁了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快30岁了,特别是那些知青、社青年龄都很大了,你年龄小高中还没有毕业,希望能把名额让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
  “那年我才17岁,听罢就表态说没关系,我年轻还有机会。在场的招办工作人员都夸这个娃娃好乖哦!今天想起长辈们当时的夸奖,心里依然觉得美滋滋的。40多年后,刘格林谈起这事儿,平静中透着几分自豪。
    这自豪不仅仅是当年高考一举成功,更多的是为自己小小年纪能有那样的善举。谦让、成人之美可是先贤教导的传统美德啊!
    1978年,刘格林高中毕业,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次他由文科转考理科,结果又以298分上了理科线,并参加了体检。
    立志救死扶伤的刘格林,志愿清一色填报的是医科大学终未被录取,不愿放弃志向的刘格林婉谢了师范院校录取的调配建议,再次选择了挑战——复读。
    1979年,在西湖碧叶连波、风送荷香的季节,刘格林第三次走进了高考场。这一次,刘格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西医科大学口腔系,而且进校后很快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眼的风景。高考恢复之初,校园荒疏多年,以刘格林当时的阅历连续三次参加高考且次次中榜确实有些神气,而凭着勤奋努力自学书法又终成名家,不可不谓天赋禀性。刘格林也深知,是富顺这方水土滋养了自己,因此他对家乡故土始终怀着深情。
    正是这份深情,刘格林虽然走出了三道拐却从未忘记家乡父老。40多年来一直为家乡父老乡亲提供医疗服务和帮助,为富顺赴华西各大医院进修学习的医师们提供帮助;只要家乡召唤,身兼数职、工作繁忙的刘格林会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回去,为家乡的楼堂馆所题名题字,为县里的公益活动站台义捐。


    4

其实,刘格林的书法早在在八十年代初的华西医科大学校园里就开始绽放异彩。
   在华西医科大学校园里,他是口腔系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年级的“级长”、口腔医学院学生会主席;他是才气横溢的书法家。他清新毓秀颇得二王、柳赵之风又自成一格的书法,引来帅男俊女崇拜者无数。刘格林以品学兼优的出色表现毫无悬念地留在了教华西校园任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教学和书法艺术的双丰收。刘格林成为了拥有华西口腔医院教授、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校长、四川大学华西卫生学校校长等头衔的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兼任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中国书画雕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卫生书画协会理事(华西分会会长),成都市蓉台(成都-台湾)书画协会理事、四川省老年大学书法教授。
  作为书法名家,刘格林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画展览交流活动。他曾应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日本每日新闻社、每日书道会和日本书法泰斗东京大学书道学院院长相川铁崖先生之邀,参加中日书法交流活动,作品赢得各界好评。
  在第三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中,刘格林荣获“百家中青年书画家”称号。作品被中国邮政和中国国际集邮网制作成享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和明信片全国发行与收藏;中国邮政连续9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9套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刘格林作品限量版珍藏纪念邮册。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中国邮政又推出了献礼艺术名家作品限量版珍藏纪念邮册,身为党员的刘格林荣幸地成为献礼之一员,被中国邮政推荐为“百年百家”。


  5
  如今,刘教授拥有了更高更广的视野,他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慈善公益与文化传播事业中,他还把书法艺术之美融进了他的医学口腔审美教育之中。他多次参加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慈善总会、《成都晚报》社等组织的社会福利书画作品捐赠拍卖活动;为许多报纸、杂志、书刊题写报头、封面等;还为不少商场、医院、餐馆、度假村、茶楼题写匾额、楹联、招牌等;一些风景名胜地如:广西南山寺、南宁水月庵、昆明金殿、贵州镇远古镇、四川峨嵋山、四川吉祥寺、成都石经寺、成都文殊坊等也有刘格林飘香的墨迹。
  他的书法作品被选入中国八达岭长城镌刻艺术作品,镌刻在八达岭长城景区,面向中外游客永久展示。
  刘格林亦常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邀,挥毫泼墨,而作品则多作为馈赠之礼赠予国内外一些机构、要员和友人。他的作品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
  刘教授的书法作品还被张大千纪念馆、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四川大学校史馆、华西医学博物馆、富顺县文化史陈列馆等收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两鬓染霜、殊荣满载的刘教授,今天依然激情满怀地活跃在讲坛和书坛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他精彩的人生篇章。

  祝福你!马家冲生产路小学的老同学。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