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欣赏——延 安 颂(苏莲托)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3760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 莲 托(原创)

 《延安颂》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歌曲,它以歌颂延安、歌颂中国抗日力量为主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到今天,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六十多年来,这首歌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说起这首歌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甘宁边区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甘宁边区成了全国抗战的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这时的延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中心,也汇聚、培养着一支强大的抗日队伍。当时延安有两所著名的学校,一所是抗日军政大学。这所大学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6月亲自创办的。学员有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也有从祖国各地前来献身革命的进步青年。另一所是鲁迅艺术学院。  
  193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学生站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他们在那里眺望刚从群众大会上散出来的人群。此时,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出来了,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步伐整齐,英姿勃勃;人们热情洋溢,唱着抗战的歌曲,嘹亮的歌声响彻了整个延安城,看着这欣欣向荣的景象,鲁艺的学生情绪激动起来。我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当时鲁艺音乐系的学生产生了创作灵感,他对站在旁边的文学系的女同学莫耶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女诗人莫耶也是心潮澎湃,当即答应,并拿出笔记本唰唰唰地写了一首诗:《歌颂延安》,后改名为《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莹。/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个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博斗!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敌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莫耶热情澎湃,一挥而就。郑律成待她一写完,急忙拿过来看,高兴地说:“我去谱” 
  几天以后,在一次有毛泽东主席参加的晚会上,郑律成弹起曼陀铃,同鲁艺的女歌唱家唱起了这首歌。毛泽东主席微笑了。 歌曲中歌颂的革命圣地延安是当时引导全国人民抗战的灯塔,无数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然后又从这里奔向全国,把抗日的火炬带到全国。这首激情豪迈的歌也由奔赴抗日前线的热血青年带到了抗日前线 , 从此传遍全国。 
  这首歌兼有抒情性和战斗性。全曲分为五个部分,作曲家根据歌词内容将乐曲首尾和中间的速度作了对比处理(稍慢、稍快、稍慢),也可看着带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诗歌的前四句,表现了夕阳映照下革命圣地延安的美景;第二部分,“啊,延安——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将延安拟人化,使人对革命圣地延安产生亲切感和崇敬感。这一部分的后两句为转入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旋律由稍慢转为稍快聚集了力量。 
  第三部分,(稍快部分)“千万个青年的心——准备和敌人博斗”,带有进行曲的节奏,铿锵有力,气势辉宏。表现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行动。 
  第四部分,“啊,延安——筑起坚固的抗敌阵线”。 
  第五部分,“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这二部分乐曲达到高潮,再一次歌颂革命圣地延安,表达人们对延安的赞美和热爱。 
  也可将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即前面的自然分段。 
  这首歌抒情性和战斗性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雄健奔放,激情豪迈。至今仍具有的艺术生命力。


 注[1]“陕甘宁边区”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十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共辖延安、延川、保安(今志丹)、定边、绥德、米脂等二十余县。

本页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告知,马上纠正。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