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织造技艺--中国非遗项目
来源: | 作者:probf84e9 | 发布时间: 2018-03-30 | 11304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整理编写 
 侗族
dòng zú)(The Kam People)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侗族人勤劳、多才多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各有几万。

 

侗族织造技艺是侗族人众多才艺之一。

锦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

侗锦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以至汉代。《后汉书·南蛮传》有:南蛮“好五色衣服”之记载。这里的“南蛮”指中国南方民族的泛称,其中包括了侗族的先民。唐代李延寿《北史·僚传》也有“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的记载。这里的“僚人”主要指壮侗语系先民为主体的南方少数民族。从诸多的文献记载中可看出,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织品和服饰的色彩搭配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

 

据《贵州经新志》记载:古代侗族“刺绣杂纹如绶,织花细如锦”。《黎平竹枝词》有“松火夜偕诸女伴,织成侗锦纳官输”之句。《黎平府志》载有张应昭为诸葛亮在兴建三年(225),平定南中时作有《诸葛锦》:“承相南征日,能回太谷春,干戈随地用,眼色逐人新:苎同参文绣,花枝织朵新,蛮乡椎髻女,亦有巧妙人。”侗族的《远祖歌》中有“鱼骨做梭织花锦,骨针用来缝衣裳”。

 

侗族妇女从小就在大人所指导下学习织锦技艺,有擅长织锦和喜用侗锦的传统,侗锦用斜架式的织布机进行编织,有素锦和彩锦之分。图案分段排列,每段图案一组,图案线条呈直线,以人字形、十字形、口字形、米字形等为多见,花纹由织花和挑花两种工艺实现,用料大都是自纺自染的棉线和麻线。侗锦以其独特的编织技艺,富有特色的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我国著名织锦之一。

 

侗族民间收藏许多风格各异的侗锦,相互比较,这些众多的侗锦织物,要数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和广西三江所产的侗锦较为驰名

 

侗锦的分类有多种:

根据色彩可以分为“素锦”和“彩锦”

用黑白棉线织成的称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的称为“彩锦”。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日用锦、寿锦、法锦等。其中,日用锦又分为12种类型,被面、垫毯、衣服料布、头帕、背带、盖布、绑腿等。寿锦专门用于老人死后垫棺。法锦则专门用于祭祀时作为挂单和祭师披挂的法毯等。 

根据织造方法可以分为机织锦和挑织锦。

 

机织锦就是在织布机上经手工编织出来的帛锦。这种侗锦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又分为穿织锦和挑织锦两类。其中穿织锦又分为穿织素锦和穿织彩锦两种。

挑织锦也属于彩锦,在斜机上制作。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受纱扦所限制。

编织一幅侗锦,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十几道工序,工艺复杂多变,而且全部手工操作而成。

侗锦的图案多为几何形,棱形、四方形、圆形、三角形、花纹、虫、草、鱼、花、人、日月星辰、山水楼阁等,还有以图腾崇拜、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侗锦。侗锦用概括、抽象和夸张的手法构图,结构精密严谨,图案精美雅致。

2008年,侗锦制作技艺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湖南通道粟田梅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 10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侗锦生产基地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织锦机是用斜架式的织布机(俗称“陡机”)进行编织。2013年6月15——6月23日中国成都非遗节上湖南通道侗族妇女在斜架式的织布机示范机织侗锦。

本页图片由苏莲托拍摄于2013年6月15——6月23日中国成都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