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欣赏——高山流水(苏莲托)
来源: | 作者:pmo38c9ab | 发布时间: 2017-11-01 | 4382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莲托(原创) 

  《高山流水》是我国春秋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首古琴曲。关于它的流传还有一个故事。

  我国古籍《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 ' 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 '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 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高山流水》乐曲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在流传的多为《天闻阁琴谱》( 1876 年)所记载清代的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的乐曲。   
 乐曲深沉、雄浑、含蓄、流畅。意境丰富,既表现了高山层峦迭嶂的雄浑、浩大,又表现了山峰的秀丽、清幽,还表现了高山清冷奇峰突现的奇境;既表现了流水幽涧滴泉的优雅、山泉潺潺的惬意,又表现了激流飞瀑的壮观、浩大,还表现了山水注入江河的博大气势……丰富的意境是高山流水的一大特色。   
  高山和流水是一对美的组合,中国有古语云: “山有水则灵 , 水有山则秀” , 在呤听《高山流水》古曲时,你会欣赏到山和水的奇妙组合和奇特的意境。
  在大山里, 四面的山景奇特:山上树木葱茏,不同的树种在这大山里和谐相处,彼此枝繁叶茂,象是相约一起蓬勃升天。四下里山峰交错耸立,远处的山峰一片幽蓝,近处的山峰一片墨绿。山峦叠嶂,幽远精深。深山里树木特殊的清香沁人肺腹。阳光从头顶上照射下来,山间一片光明,令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儿,山间飘起了稀疏的、薄薄的雾气,雾气徐徐上升,越来越密,越来越厚,不多久,升腾的雾气弥漫了整个山间,阳光被雾气阻隔在云层之上,山里迷雾茫茫。 让人觉得浑身上下包裹着一层潮气,清凉、润湿。
  山的一个缝隙处,大山在这里象是故意被大自然的手撕裂一般,一条又细又长的裂缝从望不到头的顶端通向谷底,裂缝处潮湿、阴暗,山石突起,一些灌木杂草从缝隙处向外探出身子,几处突起的山石上滴下清清的泉水,嗒、嗒、嗒、嗒……滴泉清脆的响声在这清幽、冷僻的山里格外清晰、动人。   转过一个山口,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寻声走去,来到一条山溪前。溪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光,好象一条闪光的缎带,从天上飘然而下。山溪里有些大小不等的石头,好象故意挡住奔流的溪水。溪水在日光下看清了挡路的石头,一蹦一跳地越过石头,往山下奔去。
  在大山顶上,你看,天地多么巨大,蓝天铺展得很远很远,蓝天的下面群峰耸立,巍峨挺拔。峰峦起伏的山腰,一片片松软、洁白的浮云在轻轻地、慢慢地飘移,从云雾的空隙处,可以看见山下绿色的田野,看见田野上散布着的微小的村庄,看见象白色飘带一样伸向远方的河流。
  低头俯瞰,山腰上的云雾在飘移,在汇集,不多一会儿,一片片的云雾连成一片,增多,增厚,汇集成浓浓的、厚厚的云海,遮住了山下的一切。云海之上,露出一些山峰的顶端,象大海里星落棋布的岛屿。灰白色的云团象海浪一样此起彼伏地涌动,非常壮观……
  听,山间传来流水的轰鸣,啊,看,陡峭的悬崖上一注大水倾泄而下,巨大的瀑布飞挂在山体中间,欢快的流水冲进宽宽的谷底,腾起亿万个透明的水珠,溅起大片水雾。阳光下,水珠和水雾变幻着奇妙的色彩,同时又给谷底罩上一层抹不掉的朦胧…… 好一个人间仙境.
  哗哗哗……从天而降的流水继续奔腾不息,山脚,一条大江横在前面,原来欢快奔涌的流水汇入了大江,江水浩大,滚滚而去……
  钟子期在俞伯牙奏琴时听出了其中的高山之势:“巍巍乎,若泰山。”听出了其中的流水之势:“洋洋乎,若江海。”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为《高山流水》乐曲增添了情感内涵,他们的故事随着《高山流水》乐曲流传千古。  古琴曲《高山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奇葩,在世界民族音乐史上它会万古流芳……

  
             音乐欣赏随笔 : 感悟高山流水
  

                     苏莲托
  你知道《高山流水》这首古曲吗?你知道它所表现的意境吗?你不妨随这兄妹俩一同去体会一下——暑假里,爸爸带着小靳和小丽兄妹俩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这日来到一座名山前。
  小靳和小丽兴致勃勃地随着爸爸登山,不时地抢在爸爸前头,彼此间也要争第一,不知不觉已到了半山腰。爸爸叫孩子停下休息一会儿,并对两个孩子说:“从现在起,我们不能只顾爬山,要边走边欣赏山间的美好景色。”爸爸就势靠在身旁一块突起的山石上,从随身背的小挎包中取出一个随身听,一按按扭,一首古雅而又清幽的弦律飘然而出……爸爸静静地听了几秒钟,对孩子说:“让音乐来陪伴我们后面的旅程吧!”
  真怪,有了音乐的陪伴,登山的情趣不同寻常。他们边走边抬头观看四面的山景。  
   山上树木葱茏,不同的树种在这大山里和谐相处,彼此枝繁叶茂,象是相约一起蓬勃升天。环顾四下山峰交错耸立,远处的山峰一片幽蓝,近处的山峰一片墨绿。深山里树木特殊的清香沁人肺腹。阳光从头顶上照射下来,山间一片光明,令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儿,山间飘起了稀疏的、薄薄的雾气,雾气徐徐上升,越来越密,越来越厚,不多久,升腾的雾气弥漫了整个山间,阳光被雾气阻隔在云层之上,山里迷雾茫茫。  
   小靳、小丽和爸爸觉得浑身上下包裹着一层潮气,清凉、润湿。在雾气的笼罩下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继续前行,来到山的一个缝隙处,此时雾气已经散去。他们看见大山在这里象是故意被大自然的手撕裂一般,一条又细又长的裂缝从望不到头的顶端通向谷底,裂缝处潮湿、阴暗,山石突起,一些灌木杂草从缝隙处向外探出身子,几处突起的山石上滴下清清的泉水,嗒、嗒、嗒、嗒……滴泉清脆的响声在这清幽、冷僻的山里格外清晰、动人。小丽对爸爸说:“爸爸,这水声象音乐一样动听。”  
   “能和音乐相比吗?”爸爸反问。  
   小靳和小丽抢着说:“当然能比。”  
   “如果能比,那么大山里的乐音可多了,这需要我们去发现。”爸爸边走边说。  
   行走间,雾气时散时聚,他们欣赏到山里特殊的风景。不知不觉,他们登上了山顶。  
   “啊,我们登上山顶了!”小靳和小丽在山上转着圈又蹦又跳。  
   爸爸也高兴地说:“我们登上山顶了,山再高,终究在我们脚下。”  
   随身听里的古曲还在飘然溢出,爸爸凝神注视着远方,不知是在欣赏音乐,还是在领略山水风情。小靳、小丽和爸爸站在一起,放眼望去……  
   天地多么巨大,你看,蓝天铺展得很远很远,蓝天的下面群峰耸立,巍峨挺拔。峰峦起伏的山腰,一片片松软、洁白的浮云在轻轻地、慢慢地飘移,从云雾的空隙处,可以看见山下绿色的田野,看见田野上散布着的微小的村庄,看见象白色飘带一样伸向远方的河流。小靳和小丽觉得自己的心胸突然变得非常宽广,宽广的胸怀里装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山腰上的云雾在飘移,在汇集,不多一会儿,一片片的云雾连成一片,增多,增厚,汇集成浓浓的、厚厚的云海,遮住了山下的一切。云海之上,露出一些山峰的顶端,象大海里星落棋布的岛屿。灰白色的云团象海浪一样此起彼伏地涌动,非常壮观……小靳、小丽觉得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宏大而又遥远的世界……  
   爸爸浑厚的声音和着美妙的古琴曲在这云海之上的峰顶响起——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一个琴艺高超的琴师,它的名字叫伯牙。据说当伯牙琴声响起的时候,皇宫里给皇帝驾车的马,正在吃草都要抬起头来听他弹琴。伯牙有一个琴友名叫钟子期,钟子期很能理解伯牙弹琴的志趣。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多么高大啊,象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说:“水真大啊,象浩瀚的江海。”伯牙心里想的,通过乐曲表现出来,钟子期都能理解。伯牙说:“你的心和我的心相同。”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失去了知音,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了,于是弄断了琴弦,再也没有弹琴。据说,《高山流水》乐曲由此产生。我们放的这首古曲就叫《高山流水》。到了唐代,《高山流水》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曲。现在流传的乐曲,据史料记载是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而成。  
   爸爸说到这里停住了,只有乐曲在大山顶上回响,小靳、小丽沉浸在《高山流水》的意境中,他们突然明白了爸爸此行的用意……     该下山了,爸爸带着孩子从另一条路向山下奔去。哈,下山的速度快多了。在平缓、宽阔的地段,他们小跑似地前进,在较为陡峭的地段,爸爸提醒孩子“上山容易,下山难”,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听,山间传来流水的轰鸣,啊,看,陡峭的悬崖上一注大水倾泄而下,巨大的瀑布飞挂在山体中间,欢快的流水冲进宽宽的谷底,腾起亿万个透明的水珠,溅起大片水雾。阳光下,水珠和水雾变幻着奇妙的色彩,同时又给谷底罩上一层抹不掉的朦胧……  
   好一个人间仙境,腾起的水珠和水雾润湿了他们的衣服,他们全然不知……     哗哗哗……从天而降的流水继续奔腾不息,他们顺着流水的方向继续向前。到了山脚,一条大江横在前面,原来欢快奔涌的流水汇入了大江,江水浩大,滚滚东流……  
   小靳、小丽和爸爸站在滚滚东流的江水边,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一股激情涌上心头:我们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我们的古人用音乐来表现山水真是出神如画,妙不可言……   注:
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 '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图书